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就业体量增长的测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就业体量增长的测度

时间:2023-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要求其带动就业体量增长,表现为产业发展对就业带动的效率。2)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弹性的测度在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弹性之前首先应当来考察我国整体就业弹性的情况,以获得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参照。

如前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要求其带动就业体量增长,表现为产业发展对就业带动的效率。结合可获得数据与经济学的现有研究方法,本书将以就业弹性作为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就业体量增长的测度指标。

1)就业弹性的测度方法

就业弹性是指当影响经济变化的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产业产值增长(或减少)率与就业增长率的比率,代表了就业相对于产值变化的敏感程度。定义式为

当就业弹性大于零时,其值越大就说明当产业产值变化同等比例时,所带动的劳动增加率越高,说明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较强;相反,当就业弹性较小时,说明当产业产值变化同等比例时,所带动的劳动增加率越低,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就较为有限。而就业弹性小于0时,如果产业的产值在持续增加,那么就说明生产效率在大幅提高,所需劳动力不升反降,劳动力需要重新配置到其他产业领域。因此本书将采用就业弹性来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就业的带动作用情况。

2)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弹性的测度

在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弹性之前首先应当来考察我国整体就业弹性的情况,以获得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参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以及式(4 2),可得整体国民经济的就业弹性的变化如表4-3所示。可以看出,自从2002年以来我国就业弹性呈现出总体下行的趋势,在2012年之后又略有回升。这说明我国整体产业对劳动的带动作用在下降,我国产业发展越来越偏重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对就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产业的发展效果愈加明显,因此从2012年开始就业弹性出现反弹。这是我国经济、产业逐步转型在就业市场的充分体现。

表4-3 2002—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总就业弹性与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

而分三大产业来看,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稳定在负值区,且在持续减少,说明第一产业产值扩张的同时农业就业人口在持续减少,说明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在显著改善,农业劳动人口也在持续外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波动较为明显,说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二三产业的生产效率的变化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波动,其技术路径较为复杂,产业总体发展仍在转型中徘徊。

而本书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提出的2009年为时间下限,根据2009—2013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产业的各二级分类产业数据来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看到,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来,各产业就业弹性的走势与第二产业就业弹性走势较为一致,总体波动多呈现反复。

从表4-4可以看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就业弹性大部分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其中2010年至2013年高于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的产业数分别为14、11、12和14个,而高于总就业弹性的产业数分别为16、14、16和14个,而其中低于平均水平的产业就业弹性多为负值。这说明部分产业在产值增长过程中,在局部年份出现了劳动力流出的现象,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产业每一个百分比的产值变动都可以带动较多的就业。尤其是2012年以后,诸多产业的就业弹性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解释了国民经济就业弹性在2012年之后出现的回升现象。

表4-4 2010—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产业就业弹性变化

(续表)

具体来看,其中生物医药、通信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和元件、办公设备等就业弹性较高,保持在0.5附近甚至是1.0以上,说明这些产业每增加一个百分比的产值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因此在经济转型期,更应当大力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可以起到稳定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作用。而仪器仪表、视听设备制造、化学药品制造等产业由于产业链较短,对就业带动作用增长较为有限。但是如航空航天设备制造、飞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重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就业弹性仍较低,其中飞机制造甚至在2013年下降为负值,这些产业的就业弹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应当继续大力发展这类战略性产业,充分发挥其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