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山上是什么,美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那是阿姑的花袖衫”。传说很久之前有一位土族女神,在一次欢宴上,兴之所至,随手撕了一绺彩虹装饰在自己的衣袖上,跳起欢快的索罗罗舞……这舞,后来就成了土族的安召舞;这虹,就成了土族阿姑的七彩袖。
土族传统舞蹈“轮子秋”
规划背景
湟水河北岸,祁连山南麓,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仿佛是遗落在唐蕃古道上的一颗明珠,在岁月长河的荡涤中越发闪烁出璀璨夺目的光彩,被诗人誉为“彩虹飞落的地方”,这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海东市下辖县,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誉为“土族之乡”。西晋末年,土族先民从遥远的辽东半岛策马西迁至祁连山下,建立了长达300多年的吐谷浑王国。公元7世纪中叶,吐谷浑亡国后,土族先民与留居在河湟一带的汉、蒙、藏等民族融合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土族。
互助土族故土园位于互助县威远镇境内,是国家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世代繁衍的古老民族,造就了这里奇特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林海云涛、流泉飞瀑的北山森林公园,有绝壁千丈、溪水淙淙的南门峡,有雕梁画栋、雍容大气的明鼓楼,有青砖青瓦、砖雕木刻的彩虹部落古建筑群,有清醇甘洌、回味绵长的青稞酒……这里的人们舞着轮子秋,喝着青稞酒,哼着花儿曲,淳朴至极。古老的民俗折射着民族智慧之光,土族盘绣、婚礼、服饰、轮子秋、丹麻花儿会、长篇叙事诗《拉仁布与吉门索》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经过考察,我们在整个园区提取了彩虹部落、小庄村、古城山、纳顿庄园、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西大街、中华梦幻谷等几个主要节点,纳入土族故土园创建范围,但这几个节点开发水平参差不齐。
◇文化宽泛而不精
彩虹部落以“非遗”中心为基准点,涵盖了青稞酒文化、宗教文化、土司文化等多元文化。虽然空间大,项目多,但偏而不全,泛而不精。
◇产品差异化不足
小庄村景区以农家乐为主,辅以民俗表演,发展模式陈旧,缺乏别出心裁的创意项目,同质化竞争严重。
◇民俗文化业态单一
纳顿庄园和西部土族两处景点均以餐饮接待为主,设施缺乏,功能混乱,业态单一,形象薄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西大街功能薄弱
西大街是满足本地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商业街区,接待、游览功能尚不完善。
◇中华梦幻谷尚未建成
已有的建筑多为欧式风格,与土族风情格格不入;原有规划中的28个娱乐项目均为传统游乐项目,过于单一和雷同,难以吸引游客。
◇古城山尚未开发
互助土族故土园资源禀赋较好,却没能找准市场和文化定位,项目没有爆点,设施落后。
互助是距青海省省会西宁机场最近的县,就区位来讲,作为西宁机场所在地,宜构建青海旅游大客厅,打造青海旅游原生态的特色文化度假休闲区。
形象定位
彩虹土乡·醉美天堂
互助土族故土园是2001年国家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多年来一直未形成明确的主题形象。为增强景区的吸引力,拓展旅游市场,我们拟定了“彩虹土乡·醉美天堂”的景区形象定位。
◇彩虹土乡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以土族命名的自治县,浸润着土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演绎着土族民俗文化的变迁。“土乡”既指这里是古老的民族——土族繁衍生息之乐土,又含蓄地流露出这里便是游客心中的故土、梦中的家园。
彩虹寓意着平安和好运,土族人对彩虹有着特殊的情感,视之为吉祥之物。彩虹的元素渗透在土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当地传统服饰中的七彩袖:红色象征太阳和幸福,黑色象征家园和故土,白色象征白云和纯洁,黄色象征劳动和丰收,蓝色象征天空和安宁,绿色象征田野和希望,紫色象征尊贵和浪漫……在互助,处处可见“彩虹”,土族之乡素有“彩虹故乡”、“彩虹飞落之地”的美称。
“彩虹”和“土乡”是对互助人文内涵的提炼,涵盖了园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最富寓意的文化元素,既以“特”吸引外部市场,又以“吉”凸显地域精神和特质。
◇醉美天堂
在这“彩虹飞落的地方”,彩虹美丽而浪漫,土人热情纯朴,能歌善舞。胡勒天池,宛若仙女,永远披着神秘的面纱;卡素峡、青岗峡、下河峡“小三峡”,峡峡叠翠铺彩。更有达坂红叶、天池春雪、扎龙飞瀑、擎天一柱等景观,无不为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互助说是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这里的青稞酒文化源远流长。“醉美”一词取自“最美”的谐音,又指土族人民迎客以酒为礼,待客以“醉”为敬,几乎人人饮酒,家家酿酒,可谓是“人酒不分家”,当地有“开坛十里游人醉,驮酒千里一路香”的诗句,更有“互助的麻雀也能喝二两”的戏谑之谈。
在这“人间天堂”,即便不为美酒所醉,也难免为美景所醉;即便不为美景所醉,也终将为美人所醉。个中情愫,“最美”二字已不能尽释;其中况味,唯“醉美”而已。
形象标识
◇象形
旋转的“轮子秋”、明快的七彩袖、灵动的哈达带、浑朴的黄土屋,这些传统的土族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土”字的轮廓。“土”字外切一“圆”形轨迹,构成一个土族人固守的家“园”,极好地诠释了“土族故土园”这一主题。
互助土族故土园形象标识
◇写意
兼容七彩哈达、“轮子秋”之动和黄土屋之静,一动一静,诠释着土族的热情与朴素;哈达带缠绕“轮子秋”,一刚一柔,盘旋而上,呈升腾气象,诠释着土族正以开放坚定的步伐走向未来。
◇绘色
色比彩虹,分列有七,附以土色,绚丽、活泼、灵动而不失厚重。
形象标识演变过程
创意亮点
◇绿道连接,文化嫁接
“行”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为解决节点之间过于松散的问题,在各节点之间设置绿道,增设绿道服务站点,将景区串联成一个整体。道路两侧基础设施景观化、智慧化,一步一景,步移景移,行即是游,游即是行。
另外,重新打造并整合节点景观,赋予景观新的文化内涵。如:吐谷浑为土族人的先民,土族的民俗风情与历史文化都与吐谷浑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将连接承载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景区的主要游览道路——彩虹大道更名为“吐谷浑大道”,将作为商业街的西大街更名为“巴彦大道”(“巴彦”为汉译原汁原味的土语,即“富裕”的意思)。“巴彦”土语给游客以新奇之感,烘托了地方的民族色彩,也寓意此地商业之繁荣。
吐谷浑大营
◇片区联合,主题整合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统筹全局、优势互补才能使园区均衡、可持续性发展。
彩虹部落入口处现状与整改
彩虹部落相对于小庄村、古城山,更具地缘和品牌优势。规划中我们将彩虹部落作为景区的龙头部分,利用其现有的资源规模、品牌影响、接待经验和管理体系,设置核心景观,并使之承担统驭功能,带动周边业态。彩虹部落由此成为整个5A景区的游线组织重点、产业链条关键点和文化形象展示的落脚点。
均衡才能持久。针对小庄村、古城山与其邻近核心景点彩虹部落的发展水平不一的现状,我们按照资源互补的原则,把小庄村顺势打造成以土族传统技艺展示、原真民俗文化体验为主,以本土餐饮美食体验为辅的传统土族村落生活展示地;把古城山建设成为宗教祈福圣地,打造土族圣山文化。古城山、彩虹部落、小庄村,一核两翼,协同发展,既消除了形象遮蔽问题,又使其相得益彰,打造成一个大的彩虹土乡片区,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发展区域,全面地展现土族正统历史的变迁。
◇根植土族,还原土风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习俗和民族风情往往是游客对异域文化的第一诉求。土族人具有浓厚的酒文化情结,人人爱喝酒,家家有酒窖,人、酒、家不分离,基于此,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纳顿庄园现有资源打造酒文化长廊。
对西大街现有商铺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整改,再现传统土族建筑之特点,将其打造成为民风淳朴、古色古香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让游客体验“以物易物”的古老贸易方式。
在对中华梦幻谷的规划中,首先对建筑风格进行整改提升,增加民俗文化符号,实现建筑风格的本“土”化。其次,把土族文化元素融入游乐设施中,如:将情人桥改成拉仁布与吉门索(土族爱情文化代表人物);把过山车的五个弯道用土族五个重要历史节点串联;在“激流勇进”沿途装饰彩虹、盘绣土族文化元素等,使中华梦幻谷成为用现代技术演绎土族文化的场所。
具有土族特色的游客换乘体系
土族正统历史的变迁、悠长的民生沿革、古老的商业文明、独特的民俗活动构成了青海省最具魅力的名胜画卷。
规划效果
互助土族故土园创建提升方案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自2013年3月正式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来,互助县按此规划方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4年11月,互助土族故土园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审,被列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标志着土族故土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取得了基础性突破。
互助土族:民俗挖掘实现致富
景观价值通过评定后,迅即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青海省将互助土族故土园作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点景区加以培育,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截止到2015年底,互助县获得旅游专项资金3 300万元,县财政专项投入旅游发展资金6 300万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2倍、4.2倍。
通过各级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先后吸纳社会和民间投资20多亿元,互助土族故土园核心景区建设因此得到不断投入和提档升级,以土族民俗、高原休闲健身、生态观光、温泉度假、青稞酒文化体验为主的五大特色旅游板块正有序开发建设。
在强化景区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也直接带动了经济收益的增加。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亿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10.9%、359.6%。2015年1~7月,共接待游客1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7%;同时完成投资2.9亿元。
规划者说
在我国素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规律。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区域广泛,且同一个民族因其地域性不同又产生不同的分支,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因而,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受特定地域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特有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情,因而显现出不同的文化魅力,成为发展民族旅游的潜力之所在。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特质文化就是旅游的心动点、诱惑点和市场卖点。土族文化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吐谷浑时代,对于广大的汉族地区甚至于国外旅游市场来说,岂止是异域文化,更是一种特质文化。这样说来,岂止是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区的一切吸引物,包括旅游商品、饮食、民俗、演艺等,甚至包括原住民,都承载着特质文化,这与旅游景观价值对于市场的排他性、唯一性和垄断性是相通的。当然,这种特质文化之于旅游地还要赋予一种精神内涵,培育一种与游客旅游诉求相契合的个性和气质,进而形成特有的旅游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