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陂花木兰的故乡

黄陂花木兰的故乡

时间:2023-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规划背景武汉黄陂作为木兰的故乡,是中华木兰文化之源。武汉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木兰品牌”的塑造。木兰草原受黄陂区旅游局委托,我们承担起《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鉴于此,黄陂定位“木兰故里”这一主题形象,无疑对景区推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一首诗歌传唱千百年,一位英雄感染世代人,一个形象铭刻万众心,一种文化凝聚中华情。

规划背景

武汉黄陂作为木兰的故乡,是中华木兰文化之源。武汉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木兰品牌”的塑造。黄陂区委、区政府将“十二五”黄陂旅游发展格局定为“一区一城一带”,其中“一区”即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旨在整合木兰文化相关景区,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树立“中国木兰”国际旅游品牌形象。

木兰草原(摄影:李建辉)

受黄陂区旅游局委托,我们承担起《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的编制工作。项目覆盖区域广、牵扯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涉及景点散、交通游线长,融合难度大;巾帼英雄花木兰,精神形象家喻户晓,文化运用须谨慎。带着这些难题与挑战,2012年11月,我们一行十余人进驻武汉黄陂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实地走访考察工作。我们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英雄故土,靠眼睛发掘木兰胜景,借双手记录第一手资料,凭心灵编织文化脉络。

◇木兰,花落谁家?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木兰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搬上银幕,征服了世界,木兰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历史上关于木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陈有《木兰辞》,至两宋,收入《西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中。民国以来,常被选入中小学教科书。但是,花木兰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徐鹏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华活页文选》中的文章《木兰诗》里指出:“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延安人,有人说她是谯郡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

◇从定义到定位

台湾著名学者张觉明到访黄陂,在武湖台创园论道木兰文化。张先生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让学界和社会困惑多年的问题,木兰故里究竟在哪里?他依据翔实的史料,通过多年细致地研究、论证,最终得出结论,木兰故里既不在河北完县,也不是河南上虞,而是湖北黄陂,按照先有木兰庙,再有木兰山,最后才有木兰县的历史逻辑,黄陂作为木兰故里最有历史依据和说服力。

研究表明,木兰属于汉朝文帝时代,本姓朱,在河南信阳从军,曾为驱逐匈奴远征河北燕山,其生辰并不是所谓四月初八佛祖生日那天。他特别提到,“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绝不是简单的象声词,而是黄陂本地方言。

《黄陂县志》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杜牧游木兰山。杜牧在黄陂写下了韵味深沉、清丽动人的《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诗中说的是木兰女扮男装征战边塞,曾在明妃王昭君墓前(拂云堆,即今内蒙古之昭君墓青冢)把酒尽兴。

《题木兰庙》一诗说明唐代时黄陂的木兰崇拜已经很盛,难怪后来宋代名儒程大昌读了此诗后在《演繁露》中感慨系之:“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这首诗是黄陂木兰事迹的最早记载。

黄陂双龙镇(今木兰山北之姚集镇大城潭村)中发现有许多从周代到六朝的文化遗存,而古籍中的《木兰奇女传》云:“木兰,姓朱,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今黄陂)双龙镇人。”另,在木兰山北坡立新店又有将军坟,并发现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

我们通过对黄陂区有关木兰的史实、史料、史迹进行考察研究后郑重提出,木兰是汉代人,家在黄陂,亦即黄陂乃木兰故里。

◇从产品到品牌

作为旅游顶级品牌的国家5A级景区,其景观价值标准是:具有排他性、垄断性、唯一性,且是同类同质景区的标杆。换句话说,在同类同质景区中,谁成为国家5A级景区,谁就是标杆景区。鉴于此,我们主张,黄陂区应倾全区之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其发展战略是:结合木兰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品牌突出、交通区位便捷等特点,以木兰文化为主题,以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和木兰云雾山四景区为主体,完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四景区的交通体系,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水平,使旅游区“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更加完备,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为游客开启更加舒心、更加惬意的木兰“四景环游”之旅。

形象定位

木兰故里·休闲黄陂

◇木兰故里

自然风光吸引人的眼球,人文景观震撼人的心灵。黄陂木兰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忠、孝、勇、节、烈”是其核心,影响力久远且传播极广,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其传奇性强、受众面广、认知度高,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出版过同名的连环画,1998年迪斯尼版动画片更使花木兰形象蜚声海外;另外,还有花木兰电视剧、电影等。鉴于此,黄陂定位“木兰故里”这一主题形象,无疑对景区推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休闲黄陂

大江大湖大武汉,好山好水好黄陂。看山,这里有国家地质公园、千年宗教名胜木兰山;戏水,这里有幽谷美景、浪漫山水的国家森林公园木兰天池;踏草,这里有华中唯一的草原风情景区木兰草原;赏花,这里有坐拥十里花海、万亩杜鹃的木兰云雾山。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汇集了黄陂最优质的生态资源;另外,黄陂毗邻省会城市武汉,生态休闲游更契合城市人的诉求。所以,我们从市场主导的角度,又将旅游区定位于“休闲黄陂”。

“木兰故里,休闲黄陂”的形象定位,既体现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又实现了品牌与市场的对接。

形象标识

木兰文化园区形象标识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妇孺皆知,她因战功卓著而美名远扬,刀箭成就了木兰将军的一世英名。

在LOGO设计中,将“木兰”的繁体字予以变形,并凸显“戟”、“箭”等兵器元素,内蕴丰厚,生动形象。

圆形环绕寓意“黄陂是木兰的故乡,木兰是黄陂的木兰”。

红色昭示木兰代父从军、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与气概。

创意亮点

◇时间为轴,主题为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针对黄陂各景区发展参差不齐、文化纷乱无序的状况,提取木兰文化因子,以木兰出生、成长、征战、归隐的人生历程为内在线索,将木兰天池、木兰草原、云雾山和木兰山四大分散节点串联起来,丰富木兰文化内涵,提炼木兰文化精神,打造一条特色主题线路,使景区“形散而神不散”。

◇文化深化,历史活化

在挖掘人文内涵之余,注重文化的表现形式,强化旅游互动,增设大量集文化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休闲娱乐项目,活化木兰文化,再现木兰事迹,让游客能听得见、看得着、摸得到,身临其境,耳濡目染。

项目典范

作为木兰故里的黄陂,既是木兰生养之地,也是木兰苦练本领、还乡终老之所。木兰生前身后诸多事迹,经过提炼都可以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

云雾山景观效果图

云雾山景区一级游客中心

黄陂区主打“木兰”品牌的旅游景区(点)多达20余处,由于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文化档次低,规划不统一,几乎是各自为战。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精品项目。为改变现状,我们在整个区域选取四大节点,打造“一环五区,一区一品”的旅游格局。

一环,即黄陂北部旅游黄金环线。通过“钓台道—木兰大街—黄陂大道—G318—火塔线—环湖路—长塔线—黄土路—十石线—石泡线—祁泡线—黄孝公路—钓台道”,一条110公里的环线道路将五片区串联起来,按照生态休闲绿道的标准对环线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并增设木兰文化景观节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旅游服务相关业态,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区,即:一级游客中心——前川旅游综合服务区;木兰天池——木兰梦幻童年体验区;木兰草原——木兰戍边文化休闲区;木兰云雾山——木兰隐居文化游览区;木兰山——木兰寻根祭祀朝拜区。

“一环五区”旅游发展格局

◇木兰天池——童年木兰的外婆湾

花木兰在此拜师学艺并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在木兰天池重建木兰外婆家,策划设置景观雕塑,营造木兰拜师学艺、练剑削崖时的场景,再现童年木兰的生活场景;推出滑草、攀岩等拓展项目。

开展诗画山水休闲项目,如船游天池、步游天池等,意在打造“童乐”天池。

◇木兰草原——少年木兰的习武地

木兰在此骑马射箭,练就一身武艺;后来,木兰边关征战12年,凯旋时,一群仰慕她的将士,追随她回归故里,并留居在此。可以说,木兰草原成就了木兰将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战功卓著、荣归故里、忠孝两全的美名。

——依托白鹭湖丰富的水资源,打造小型溪流项目,并在湖中设置景观小品、微型人工岛等,烘托白鹭湖的整体景观效果。

——开发草原湿地资源,根据时令特点交替种植花卉,打造四季花卉景观。

——建造蒙古包风格建筑,作为室内演艺活动场所,将民俗舞蹈、歌曲、蒙古摔跤等相关演艺一一呈现;策划“天籁之音”草原K歌秀;增设木兰练兵场,再现木兰英勇奋战、万马奔腾的场景……

◇木兰云雾山——暮年木兰的隐居地

古书《木兰奇女传》云:“木兰代父从征,可谓孝矣;立功绝塞,可谓忠矣;转战沙漠,累大功十二,何其勇也。忠、孝、勇三字,如日、月、星三光,虽曰昭明,然最忌云雾弥天,晦日无光。木兰,木兰,须要晓得女子之所重者在节。”因木兰隐居而得名的木兰云雾山,也许是“云雾弥天”的隐晦表达。

木兰云雾山“花海”

黄陂享有“泥塑之乡”的美誉,黄陂泥塑工艺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云雾山“黄陂泥塑民间艺术馆”,打造全国唯一泥塑工艺展示地——黄陂泥塑博物馆;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将泥人王村打造成黄陂泥塑工艺文化村,鼓励家家户户开展泥塑制作、传授活动。

云雾山是木兰将军归隐的地方,也是见证木兰唯美爱情的场所,在杜鹃花海深处打造木兰隐居处所,让游客体验“不识‘云雾’真面目,只缘身在‘花海’中”的微妙乐趣。

◇木兰山——身后木兰的瞻仰地

“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明代诗人徐臣颐用诗表达木兰山与木兰文化的关系。木兰不受朝禄,乞归故里,侍奉双亲,死后葬于木兰山北麓。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便在此山修建了木兰将军墓、木兰庙、木兰将军坊等,以供世人朝拜。

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佛教寺殿区、道教宫殿区进行改造,重点打造木兰殿、木兰将军坊、玉皇阁等,复建木兰将军墓;同时,修复木兰山石景园区域登山步道,开展登山运动项目。

木兰归隐之地——木兰山

规划效果

2012年12月28日,《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编制完成,得到黄陂区委、区政府、商务和旅游局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经过黄陂区政府和四家景区全力以赴、紧锣密鼓的实施建设,2014年11月21日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验收,跻身中国最高等级旅游景区行列。2015年1月,在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入围“2014十佳度假区”。

新浪网、凤凰网关于黄陂相关报道

在创5A的两年间,黄陂区游客接待量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其中2013年黄陂区接待游客超过1 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2014年全区接待游客1 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4%;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1.7%。

黄陂成功迈进5A时代之后,就迎来了“开门红”的良好局面。2015年元旦小长假迎客28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 512万元,同比增长28%,冬季旅游市场不冷反热,创造了又一奇迹。“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09.96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 500万人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后5A时代,黄陂区充分发挥黄陂旅游“党政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品牌主打,行业主管”的“五主模式”成功经验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全面提档升级,打造“中国一流,中部一绝”的国家5A级景区,实现黄陂旅游大跨越、大转型、大发展的蝶变,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十佳旅游区(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中国最具活力的老区生态旅游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旅游强区”等称号。5A品牌提升了117个村庄村民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了整个景区的精神气质,景区居民彻底摒弃了“乱倒、乱扔垃圾,乱搭乱建房屋设施,酗酒打麻将”的不良习气,村村为旅游,家家想旅游,30万人干旅游,从而有效改善了景区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中宣部、住建部、农业部、水利部、文化部等多部委的农村农民产业转型的先进典型,直接带动了黄陂区产业发展,“旅游+”效应十分明显。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黄陂投入29亿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为改善交通设施,新修了连通景区群的旅游环线,完善了旅游交通标志标牌900多块,新建生态停车场5处、新建星级厕所30多座。此外,该区还投资8 000万元修建了黄陂旅游集散中心,让游客在黄陂旅游更加便捷。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黄陂投资300万元在景区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以保证“青山绿水”。如今的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旧貌换新颜,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

规划者说

没有文化的主题是没有品位和生命力的,旅游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围绕主题的一系列创意不可或缺。事实上,规划编制就是一个创造过程,从规划到开发,再到旅游活动,被不断地注入和展示出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赋予、塑造和升华一种文化精神与人文价值,形成旅游地的文脉。

文脉是旅游地的内核,旅游主题依文脉而立,文脉的价值就在于体现旅游地的文化内蕴,对文脉的揭示深度和对文化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旅游主题感召力,进而决定市场吸引力。文化主题越集中,特色越明显,形象表现力就越强,效益释放量就越大,这会影响到旅游持续发展的程度。

国家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审标准中,资源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景观完整性,即资源实体完整无缺,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这不仅直接体现在景观的自然性、生态性与保护程度上,还间接地体现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和谐性、完美性与原生态性上,而且人文与自然浑然一体,臻于完美。

本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针对黄陂各景区发展参差不齐、文化纷乱无序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主题化和情景化旅游诉求,运用撷取、改造、移植等创造手段,通过景观价值提升的几种途径,从自然化、地域化、民间化的遗存、遗址、遗迹和传说,以及区域位置的相互关照中,发现并升华巾帼英雄花木兰出生地、成长地、征战地、归老地之间的脉络联系,并生发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在规划中,既尊重历史,又根据民间传说进行创新,而不是一味简单地复古,古代的和现代的、生态的和人文的、抽象的和具象的,以及点、线、面的,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将木兰天池、木兰草原、云雾山和木兰山四大零乱分散的节点串联起来,丰富了木兰文化内涵和精神,打造了一条特色主题线路,使景区从文化上的主题集中、线索清晰,到游览上的景点特色、游线串联,再到休闲上的产业丰富、产品独特,真正做到了文化、品牌、效益的多重获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