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组织一样,产业集群也有 “生命周期”,也会经历产生、发展与衰退的各个阶段。外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从产业集群的整体角度来探讨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二是从构成产业集群的企业和其他机构个体角度,通过考察企业等组织的进入或新建、发展、衰亡或者迁出来研究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而国内的学者的研究也会涉及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王发明(2010)从生态观出发,分析集群内的相互作用并将产业集群划分为形成期、成长发展期、成熟期、后期演化期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力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8]
1.3.1 基于整体视角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迈克尔·波特(1980)以竞争经济学角度入手,他主张产业集群更可能起源于某一两家具有创新性的企业,由这一两家企业领导和激励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发展。与此不同的是,在 《竞争论》中分析 “产业族群和竞争”时,他又提出产业集群发端在该地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钻石体系的部分条件,认为产业集群经历产生、发展与衰退的三个过程。[9]Garofoli(2001)依据意大利的研究结果,将产业集群分为区域生产专业化、地区生产系统化、区域系统化三个阶段。在他的主张中提出,处于区域生产专业化阶段的企业之所以只集中于某一个区域,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特殊优势而引起的。多个企业在共同市场上争夺份额,企业之间会有一些联系,但是并不密切。而在地区生产系统化阶段,企业间的联系增多,同部门的企业开始合作,不同部门之间形成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而到了区域系统化阶段,产业集群完全成熟,内部结构复杂而完善,集群内的企业和组织联系密切而稳定。
1.3.2 基于企业发展视角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Ahokangas和Rasanen(1999)构造了一个演化模型,将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源和出现阶段;二是增长和趋同阶段;三是成熟和调整阶段。处于产业集群初始阶段时,基于地区等先天优势,一批新企业在某地聚集起来并快速发展,其创始者利用独特的人脉等关系来创建与增强企业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企业集群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集群进入实质增长时期。这期间,产业集群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能否有一个广泛的、高质的和松散连接的网络,以及具有差别化的经营战略。在大量企业进一步接近的过程中,多方的思想、技术和信息也在高速传播,由此促使了企业经营显现模仿与同构化现象。同构化和相互模仿的不断深入,集群进入了趋同化阶段。而在成熟阶段,恶化的资源竞争致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规模不经济现象显现,造成集群经济的损失。除此之外,企业的创业活动更加保守,集群内的企业数量将逐渐下降,转向集群以外的地区。如果此时整个集群内没有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那么整个集群将出现衰败,甚至走向灭亡。此外有一些学者从实证角度 (特别是对具体的某一个产业集群)分析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阶段,例如,日本东京大学的福岛路研究员Austin对高科技企业群进行研究时,将20世纪80年代产生并发展至今的高科技企业群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一为早期阶段,包括长期远景、人力资源的集群、跨部门的人员网络;二为中期状态,包括启蒙、创业支持;三为系统自我推进阶段,包括吸收大量企业与支持性产业、公司的加速派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