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策
“两国双园”项目得到了中马两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在两国总理大力支持下上升为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两国总理共同见证并为园区揭牌,并指定专门工作机构和专人负责这个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全面开启了两国合作建设园区的实质性进程。
“两国双园”合作机制较为成熟。中马双方按照 “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务实高效协商合作的工作机制,明确通过中马经贸联委会协调、解决涉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重大事项。在中马经贸联委会这一合作机制下,以增强双方协商沟通的经常性、机动性和有效性,再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合作理事会,合作理事会下设工作组。园区开发建设实行政企分开,双方一致同意秉承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的原则,由钦州市开发公司与马来西亚开发财团组建合资公司,开发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两国双园”共享多方优惠政策。2008年获得国家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2011年一期建成并开港运营,2011年园区产值超百亿元。钦州保税区被列为整车进口口岸,并于2011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全国第五个沿海整车进口口岸。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广西仅有的两个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之一。2009年商务部确定钦州为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10年钦州被商务部确定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2010年钦州港口岸扩大开放范围获得国务院批准,新增对外开放岸线28.8公里,泊位98个。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
(2)经济
①经济环境因素。首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较快。双边贸易从2003年的782.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628.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5%。其中,工业制成品占有的份额由2003年占79.1%,增加到2007年占83.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也分别由2003年占42.5%, 21.9%上升到2008年各占57.5%和83.3%。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目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的来源地。东盟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对话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盟双方投资的态势良好,合作潜力巨大。2008年中国吸引东盟外资5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
其次,北部湾经济增长迅速,钦州成为北部湾外商投资高地。例如, 2011年北部湾四市地区生产总值3000多亿元,占广西总产值的35%以上,其不到全区域五分之一的土地,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口,却创造了约占全区14市近三分之一的GDP比重。其中,钦州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跃上全区上游水平,占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6%,增长速度仅次于南宁。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三大指标将跃居全区前五位,人均GDP预计2012年突破3000美元,快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
②经济结构。中马双边贸易的结构互补。近年来中马贸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2009年中国出口到马来西亚前十大商品依次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植物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塑料橡胶、家具玩具杂项制品、运输设备、食品饮料烟草;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前十大商品依次为:机电产品、动植物油脂、塑料橡胶、矿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木及制品、食品饮料烟草、纺织品及原料。
③运输条件。近年来广西重点加快出海出边大通道和沿海基础设施建设,集疏运条件加速升级。如南宁至钦州高速铁路、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等 “七铁四高”正在加快推进。目前,钦州港成为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最便捷的出海口,且随着港航条件的优化,以及广州港、深圳港航运密度的加大,湖南亦将成为钦州港的腹地,逐步成为西南,乃至中部部分地区的出海口。
④产业集群。北部湾经济区被国家赋予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区。目前已经形成石化、装备、汽车、电子、轻工食品、生物技术、新材料以及生态旅游、现代商务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十一五”期间增长速度超过1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40%,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已初步完善,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广西对接广东潜力巨大,将成为大西南经济结构调整的先锋区。在传统产业领域,广西与广东在纺织服装、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化工、钢铁及下游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和食品饮料等领域强化协作。在战略新兴产业,广西与广东互补格局鲜明,重点可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家用电器、半导体照明,以及新材料与新能源、海洋装备与船舶、汽车及零部件和航空装备等。
⑤经济支持。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对“两国双园”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明确了包括财政、税收、土地价格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3)社会
①文化交融与区位优势。广西与马来西亚交往历史久远,两地民众交流交往十分密切,商贸文化往来频繁,钦州作为拥有1400年历史的岭南古城和中西部走向东盟陆路距离最短的出海通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前沿平台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钦州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是中西部地区走向东盟最近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最佳的海上通道。其中,钦州港港航条件优越,最大码头为25万-30万吨,目前通航的最大吃水深度达到-15.1米,成为中国通航条件最佳的港口之一。钦州市处于东南亚与大西南两个辐射扇面的轴心,是大西南经济协作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广西沿海三个地级市与广西内地及大西南交通联系的咽喉。钦州市区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19千米,距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分别为99千米和63千米,是我国少有的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的沿边经济开发区。
②人才引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型人才的吸纳、培养和使用。在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企业家领军人物及团队。加快培养适合园区建设的高技能、实用型高级产业人才以及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人才。试行高级人才双聘制度,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全球招聘制度,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资源市场建设,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搭建快捷高效的人才交流平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建设高等教育基地,打造人才小高地。
(4)技术
技术是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载体。首先,针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物流中心来讲,自动化仓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和应用也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便捷的通道。其次,针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打造的科研区 “信息智慧园”,多媒体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产业园区构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2.2 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SWOT分析)
(1)优势
①政策支持强。“两国双园”是在两国总理大力支持下的两国政府合作项目,有着多项优惠政策。一方面,国务院及区政府对钦州产业园建设给予了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受到马来西亚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也表示愿意与马方携手共建、相互支持关丹园区建设,有利于 “两国双园”之间的投融资互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较大力度的财政资金支持。
②携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一方面从文化层面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一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 “海上丝绸之路”,它是沿线各国商贸交通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这证明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有着悠久而深远的民族感情、历久弥新的 “合作文化”基础。当这一文化 “火种”被点燃后,将唤醒深厚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合作共识,这有利于钦州产业园培育开放、合作、包容的文化产业。同时,在合作文化的熏陶下,我国与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国将开创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形式,这也对 “两国双园”的互动合作提供了一笔隐形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从区位交通条件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起始点位于我国,我国境内的钦州、北海、防城港是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通往东亚各国所能依托的重要沿海城市,而东南亚各国又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特别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在国际海上航线上处于要塞地位,是我国通往印度洋沿岸各国的咽喉,因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有着互惠的合作基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这一海上运输大动脉稳定、长久的畅通。“两国双园”间的经贸交流有这一历史悠久、有着互惠合作基础的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依托,将有利于其保持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
③交通便利。一方面,近年来广西重点加快出海出边大通道和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使得钦州集疏运条件加速升级。如南宁至钦州高速铁路、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等 “七铁四高”正在加快推进。另一方面,钦州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枢纽,与中国内地的公路、铁路网以及泛亚铁路、泛亚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④科学的产业布局和全面的技术合作。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共六大产业,并有了科学的产业布局和前景规划,招商系统工程已有良好的开端。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马来西亚建立开展全面技术合作,以着力构建多媒体技术交流、生物和研发基地,借鉴其“多媒体超级走廊”(MSC)计划的成功经验。
⑤北部湾经济增长快。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占北部湾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6%,增长速度仅次于南宁,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时,钦州已经成为北部湾外商的投资高地。
⑥战略地位高。钦州已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双方实行的“两国双园”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外交策略。
⑦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为“两国双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劣势
①人才匮乏。一方面,从整个广西层面分析,广西的人才匮乏,科技水平滞后,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才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在全国排倒数第8位;每万人科技人员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0.46%,远低于全国1.54%的水平;专利申请量4277件,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的0.49%;授权专利2702件,占国内授权总量的0.54%。另一方面,从钦州产业园层面分析,为解决人手紧缺问题,目前园区主要是从钦州市调任或借调一批工作人员充实干部队伍,但是园区开发建设所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紧缺,特别是规划、金融、外交、经济管理等专业高端人才支撑明显缺乏。此外,六大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智力队伍的支撑,与世界范围内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产业园相比,园区建设、发展在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上处于劣势。
②广西的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发展不平衡,2012年生产总值11284.6亿元,占全国比重2.4%,经济基础较为薄弱。2010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7.1∶35.4,与全国的10.2∶46.8∶43.0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③筹融资方面的劣势。目前,园区低成本融资工作的难度大,而园区前期开发建设的经费支出持续增长,短期内收支不平衡局面将会持续,园区开发建设面临资金短缺瓶颈,致使征地拆迁工作、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难以达到理想进度。
④产业园离主城区较远,很难依托主城现有的基础设施来开发,而目前基地尚处在未开发状态,需要投入各项基础设施,“七通一平一绿”成本较大。
(3)机会
①随着中国-东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马双边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广西北部湾地区已经成为东盟及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随着中国-东盟合作逐渐向纵深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推动双方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为重点,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将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在促进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广西启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13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办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为贯彻上级精神,相关主管部门于2014年1月9日召开了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对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了总动员和部署,并对 《广西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中的10个方面、涵盖的53项重点工作进行详细说明。这些意义非凡的举措将促进地方金融、跨境金融、沿边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推动人民币周边区域化进程,同时也为加强 “两国双园”间的项目投融资互动以及提升企业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带来契机。
③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区作为 “中国-东盟 ‘一轴两翼’”中的一翼,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近年来,我国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内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马来西亚以及其他东盟成员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为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参与区域性的经济、金融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的上层关系基础。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各成员国加大了利于产业对接、投资贸易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了许多高效的合作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合作特色的城市群、产业群和港口群,这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众多参与主体谋求外向型发展道路提供了优良的经济生态环境。而钦州产业园在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内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着增强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在区域合作中影响力的角色,所以会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因此,钦州产业园可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泛北部湾经济区成员国内的各种资源,抓住成员国向我国产业转移、链条延伸的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六大产业。
④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建设:目前,广西正在全力打造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信息交流中心的建设工作正处于加快推进的状态,广西将提升与东盟各成员国在产业发展、经贸投资、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科教文卫、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水平。钦州产业园是建设西南中南开放开发的战略支点的总体部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使命。因此,国务院、自治区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倾斜。钦州产业园将抓住这一战略契机加快推进园区的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重点产业。
⑤由于我国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由以外需驱动逐步向内需和创新驱动转变,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合理调整总需求结构,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使得投资环境总体上不断改善,对国外投资有巨大吸引力,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⑥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持,把加大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将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球形成新的产业链及市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更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未来世界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未来我国将围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依托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
(4)威胁
①来自周边港口物流的竞争: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钦州港面临广东湛江港的竞争压力,与湛江港在港口功能、经济腹地、主要集疏运路线上已经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
②园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这将提高企业的运行成本,不利于促进园区快速发展的投资环境,并且将影响到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给园区将来的发展带来威胁。
③园区的用地体制尚不健全,在土地管理方面受限于出让用地面积制约园区成片开发、用地指标受到严格限制,制约园区整体开发,且园区土地出让收益不能返回园区用于基础设施滚动开发,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进一步威胁到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④园区目前在外汇管理方面受限于外资介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等用途,严重了影响了园区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威胁着园区的资金灵活性。
(5)中马钦州产业园SWOT分析
中马钦州产业园SWOT分析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中马钦州产业园SWOT分析矩阵表
综上所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优势多于劣势,机会多于威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劣势主要是由于所在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使得产业园区所处经济平台不高。为此,建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采取增长型战略(SO),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和机会,回避存在的弱点,谋求长期性经济持续增长。
第一,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保持经济活力并取得经济快速增长。
第二,针对前期建设的资金扶持,一定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合理的短期和长期园区规划,争取实现园区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充分利用目前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利用新的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扭转当前经济基础薄弱的劣势。
第四,利用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
第五,促进产业与新城融合发展,以产业链与服务链共同打造,科技兴园、绿色发展为路径,注重培育开放包容的特色文化。
第六,利用好中马两国高水准的双边合作平台,实现钦州产业园、关丹产业园融资模式互动。
2.2.3 园区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1)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①周边园区及其重点发展产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规划定义为钦州保税港区的功能延伸,但就地理位置而言,园区所处区域为北部湾地区。根据规划设计,“十二五”期间,北部湾地区将形成29个园区(不包括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其中,自治区重点支持11个产业园区。分别包括南宁园区2个、北海园区2个、防城港园区2个、钦州园区3个、玉林1个和崇左1个。此外,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11个园区中,6个园区将发展装备制造业,6个园区含石油化工业。就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所处地域来看,与之会产生竞争关系的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钦北防地区及南宁地区,因此主要对该范围内的园区进行分析。
如表3所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周边园区共11个,包括钦州园区3个、北海园区2个、防城港园区2个以及南宁园区4个,各园区的主要产业如表3所示,从主要产业来看,这11个园区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生一定的竞争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利用这种竞争合作关系,通过加强园区间的联系,借鉴周边园区好的做法,可以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进度,推动园区产业发展。
表3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周边园区及其重点发展产业情况
②周边产业发展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互补性分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周边园区的主要产业可以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生互补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
——技术互补。北海电子产业园、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优势,实现技术互补。
——产业链互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行业,从表3中看出,能够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产业产生互补关系的园区及其产业有:北海铁山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的能源、石油化工产业,防城港企沙工业区重点发展的钢铁、有色金属、能源产业,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的能源、化工产业,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能源产业。
——物流互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现代物流服务及运输装备供求方面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将可实现互补。
③周边产业发展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竞争性分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与新材料、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对照表3所示的园区主要发展产业,如果园区间协调不当,可能会产生产业间的竞争。
——就钦州市而言,钦州石化产业园在材料方面、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在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可能会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生竞争。
——就北海市而言,北海电子产业园在电子信息方面、北海铁山港工业区在装备制造方面会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生竞争。
——就防城港市而言,防城港企沙工业区和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都会在装备制造方面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生竞争。
——就南宁市而言,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在装备制造方面,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方面,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材料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方面会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生竞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及其周边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一方面,各园区内尚未形成鲜明的产品分工模式;另一方面,产业内细分行业分工相对模糊,致使北部湾地区内部形成较强的内部竞争关系。
④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产业发展风险分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周边园区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趋同,即地区之间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确定和产品结构安排等方面相似,也就是产业结构同构化。产业趋同会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发展带来一定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容易引发产能过剩,对园区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园区重点发展产业趋同性较强,这会导致该地区该产业的重复引进和重复生产现象,并会使产品过于单一,在一定时间段内,市场需求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过剩的产能和单一的产品结构会导致产品滞销情况,从而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内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阻碍,也降低了园区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对外吸引力。
其次,导致资源短缺。某一产业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一区域的资源有限,周边园区产业趋同会导致该产业出现资源短缺现象,就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而言,作为后发园区,将会承受更多的资源短缺压力,在人员招聘、融资政策和条件、原材料等方面都可能面临短缺的情况,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企业和园区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容易引发恶性竞争。由于产业趋同,园区之间难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企业必然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维持必要的利润率,有可能引发价格大战,造成园区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不仅不利于园区内部相似企业的发展,对园区整体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削弱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整体竞争力。
(2)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①马中关丹园区周边园区及其主要发展产业。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位于马来西亚关丹市,在关丹市北部约25公里处的关丹港口市工业区有众多石油企业,在东海岸经济特区的总体规划中被鉴别为特区的综合工业和物流枢纽。此外,东海岸经济特区特别经济区已经拥有多个产业园区,如北根汽车城、甘孟清真食品工业园、关丹综合生物园等。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目前邻近的工业集群有四个,将重点发展清真食品、非食品、石油化工、棕榈油加工行业等产业。同时,约有100家跨国公司和中小型企业在马中关丹产业园区邻近区域投入运营。
②马中关丹园区产业发展风险分析。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主要产业是以石化、钢铁、汽车装配、棕榈油、橡胶、清真食品加工等双方具有传统优势的加工业;加快发展信息通信、电子电器、环保产业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以金融保险业、物流业、研发展示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根据获得的资料来看,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周边园区在清真食品、石油化工、棕榈油加工行业方面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存在产业趋同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加剧关丹地区企业间的竞争,容易造成原材料、人员等资源短缺现象的发生,也可能产生区域性的产业过剩现象。但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将为东海岸经济特区的现有园区带来协同效应,并将增强特区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