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以理,曲向军,郭凯元
判断一家银行是否真正创造股东价值,不能只根据某一年的分析以及短期的财务表现,更应该关注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改善能力。
中国银行是否创造出所谓的“经济增加值”?这些价值创造的关键核心为何?银行如何提升股东回报以及持续创造价值?为此我们选取了40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银行,运用2015年的公开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价值创造关键驱动要素。
选取的40家样本银行加总的资产规模与净利润至少各占中国银行业的71%与72%,且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具有代表性,我们相信这些样本足以代表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概况(见图1)。
图1 选取的40家样本银行足以代表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概况
6家大银行,即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以及邮储等6家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分别是招商、兴业、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平安、华夏、广发、恒丰、浙商、渤海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17家主要城商行,分别是国内上市的北京、南京、宁波3家银行,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上海、江苏、盛京、徽商、天津、杭州、哈尔滨、广州、锦州、包商、重庆、郑州、河北以及青岛银行,其中包括了中国银监会确定的9家“领头羊”示范银行。5家农商行,我们选取了规模较大的5家地方性色彩浓厚的农商行:重庆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以及广州农商行。
经济利润总体表现与主要挑战
40家样本银行在2015年的价值创造(在此以经济利润为主)为4943亿元,约为税前利润18672亿元的四分之一,平均资本回报(RAROC)约为20%,调研的40家样本银行作为一个整体,为股东创造价值。
2012年到2015年实证数据显示,经济利润与16家A股上市银行的市值具有很强的关联,表明银行若能管理好经济利润的驱动要素,就可以更好地创造价值,进而提升银行市值。
谁创造价值?谁毁灭价值?
我们分析的40家主要银行中,36家银行创造经济利润,但有4家(邮储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与杭州银行)未能创造股东价值。
四大类银行核心总结(排名均为在40家银行中的名次):
在五大行与邮储银行中,工行经济利润排名第1,经济利润超过1500亿元。邮储银行经济利润为负83亿元,经济利润排名最后。建行资本回报率(RAROC)最高达到27%。中行和农行的经济利润排名与其资产规模排名都相符合,分别为第3与第4。我们发现交行的资产规模排名第6,而经济利润排名第7,资本回报排第19名。
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经济利润创造表现最好,排名第5,其RAROC也是股份制银行中最好的,在40家中排名第4。广发银行经济利润为负,居第39名,RAROC排最末。此外,我们发现中信、恒丰、浙商与渤海银行,经济利润排名以及资本回报排名都落后于其资产规模排名。
在17家主要城商行中,经济利润排名以上海银行最佳,居第14名,杭州银行没有创造经济利润,排名第38。郑州银行RAROC最好,达到23%,在40家中居第3。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在城商行中是最大的,在40家中居第15位,但资本回报排在第32位。资产规模排名与经济利润排名不匹配的,还有江苏、南京、宁波与杭州银行。
5家主要农商行经济利润创造并不输给城商行体系,经济利润排名都比资产规模排名靠前,其中以重庆农商行表现最好,经济利润排在第13名, RAROC居第12名。
总结来说,价值创造的核心在于“高资本回报”与“资本投入”。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是否创造出高于最低资本回报率的“超额回报”,以及投入充分的资本去极大化经济利润。
我们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与广发银行的经济利润创造为例,进行论证(见图2)。
图2 2015年银行业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价值树
1. 超额报酬高,投入资本够多,才能产生惊人的价值
对比工行与建行的经济利润可以清楚地发现,建行的RAROC高于工行,这之中隐含了较高的超额回报。然而,工行规模较大,投入的资本较多,因此整体经济利润增加值高于建行。
2.RAROC须高于最低资本回报率,才能创造价值
对比招行与邮储银行,两家银行投入资本约3000亿元,然而两家银行的资本回报差异颇大,招行RAROC为22.28%,邮储仅为12.5%,这就为招行带来了超额回报,反之,邮储银行投入越多,价值毁灭就越大。
3. RAROC若过低,投入资本越多经济损失越多
邮储银行资本投入超过3000亿元,广发银行资本投入只有1000多亿元,投入资本虽远小于前者,但由于RAROC回报过低,导致两家银行的经济利润损失程度差异并不明显。
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现阶段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三大主要挑战:
(1)严重依赖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创造能力不强。中国银行业平均净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的75%,而中间业务收入(以下简称“中收”)仅占净营收的不到20%。对比摩根大通与富国银行,净利息收入仅占营收的47%与53%。中国银行业过度依赖利息收入为主要营收来源,这与国外银行的差距很大(见图3)。
图3 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2)资产减值力度不够,资产质量趋于恶化,经济增长趋缓,部分行业景气下行,银行业资产减值损失准备也逐步增加,2015年占整体营业支出的33%。40家样本银行的平均不良资产率约为1.6%,若考虑关注类资产则超过5%。对于目前的减值准备提拨是否充分,我们暂且存疑。这些都凸显了风险管理对中国银行业的重要性,也与银行能否创造股东价值息息相关。
(3)资本回报须提升且资本配置须改进。虽然平均资本回报高达20%,但只有五大行(RAROC为22.9%)的回报率较高。全国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以及农商行都低于20%,表明国内银行资本回报差距颇大。加上银行贷款资产配置,高度集中于部分低收益高资本耗用的行业,造成了银行资源分配不当与资本运用效率较低。
根据以上对四大类银行的总结,我们建议银行应着重于提高资本回报,而非紧盯资产规模的成长与排名。唯有着眼于持续提升经济利润的成长创造股东价值,才是银行经营的根本目的。
贷款组合价值创造分析
贷款经济利润的关键要素:高综合收益率与高资产质量。
多数国内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为贷款资产。我们分析40家银行发现,贷款组合经济利润(考虑贷款相关综合收入)为负394亿元。然而,零售整体贷款创造的经济利润达2797亿元,价值毁灭来自于对公贷款组合(见图4)。
40家银行零售贷款规模超过20亿元,虽然只占整体贷款规模的30%,却贡献了近38%的净收入,资本回报率高达29%,经济利润贡献了2797亿元。对比对公贷款所创造的经济利润,优势显而易见,显示出零售贷款业务潜力巨大。
从行业投放来说,在20个主要行业中,以交通业经济利润创造最高,居所有行业首位,其中有8个对公行业没有创造价值,而投放力度最大的制造业经济损失最大。
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是目前对公贷款价值毁灭的主要来源,两个行业经济损失加总达6019亿元。从行业投放所带给银行的资本回报(RAROC)来说,卫生行业的回报最高,达75%,其次是金融业与水利环境业。
图4 价值管理工具
贷款组合优化与资本配置
通过模拟40家银行贷款组合的资本配置,在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资本的重新配置可以平均提高银行的经济利润达11%到66%不等,RAROC达0.7%到2.4%不等,这代表着银行的ROE可以提升0.4%到2.2%左右(见图5)。
图5 中国银行业信贷组合优化前后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压力情景分析
模拟银行在不良贷款率上升20%的压力情景,未来2—3年实际情况可能更严峻(见图6)。
图6 2012—2015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趋势
此时ROE下降达1%到3%不等,有11家银行经济利润为负,其中包含了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5家主要城商行以及邮储银行。11家排名居末的银行为:河北、包商、北京、恒丰、渤海、平安、杭州、江苏、中信、广发与邮储银行。部分五大行以及大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将会低于150%的监管要求。它们分别是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商、中信、民生、光大、平安、华夏、广发和恒丰。
另外,对公行业组合在压力情景下损失将进一步增加,共有8个行业无法贡献经济利润,分别是制造、批发零售、建筑、采矿、住宿与餐饮、科学研究、商业贸易业与居民服务业。
值得注意的是当银行在压力情景下,受影响的并非只是贷款损失,银行的资本需求也会增加。我们的分析指出,在压力情景下零售业务的房贷以及经营性贷款的风险权重急剧增加,这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资本需求。
实施六项速赢和两项中期战略举措
我们建议,中国银行业应从现在就重视价值创造以及风险管理,积极考虑实施以下六项速赢举措以及两项中期战略举措来有效提升银行股东价值:
六项速赢举措
实施价值管理,进行全面诊断:识别哪些客户创造价值,哪些目前无法创造价值。
进行目标市场选择战略:开展战略审视以及评估,逐步开展银行价值提升策略。
强化定价与交叉销售落实精细化管理:进行定期的组合分析和定价检核,从而制定价值提升策略,逐步调整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进行资本优化:引入组合管理机制进行资本优化配置,结合预算以及绩效考核机制。
开展双引擎策略,均衡发展对公与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发展空间巨大,经济利润贡献胜过对公银行。发展零售业务可以均衡银行的获利来源;其次,零售产品贷款组合的分散性较好,抗景气波动能力相对于对公组合更强。我们建议银行加大对零售业务的资源投入。
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决策机制:建立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在业务决策管理中引用价值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以股东价值极大化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两项中期战略举措
持续大力投入业务创新:国内银行若要走向轻资本的经营模式,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以及引进人才,如此才能发展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体的产品服务。
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国内银行虽然在风险建设上投入了可观的资源,但鲜见用于管理,特别是决策支持。若能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将会增加银行未来价值创造的稳定性。
我们相信,如果银行采纳并落实上述建议,将可以大幅提升其股东价值,从而超越同类银行。由于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若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需要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定位目标市场,制定科学化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却忽略了提升股东价值这一根本的经营目的。
●●●
我们相信,判断一家银行是否真正创造股东价值,不能只根据某一年的分析以及短期的财务表现,更应该关注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改善能力。为此,麦肯锡对中国主要银行的价值创造计算将从2016年开始,今后每年推出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及专题分析报告,展开各家银行的跟踪分析,提供给银行股东以及管理阶层,作为银行改善绩效的参考。
本文摘编自《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6):谁创造价值,谁毁灭价值及如何提升银行的股东回报》。
三位作者衷心感谢同事廖红英、吕杲丰、林琳、吴伊虹、刘一统和曲芷萱对本报告所作出的贡献。
倪以理(Joseph Luc Ngai)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香港分公司;
曲向军是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常驻上海分公司;
郭凯元是麦肯锡卓越实施中心资深经理,常驻上海分公司。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2016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本文经麦肯锡中国公司授权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