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产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及分析

基于产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及分析

时间:2023-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基于产品的实际有效汇率与行业层面传统实际有效汇率、REER-in

一、测算公式以及数据来源

由于我们在第三章给出了关于国家层面的REER-in-Goods的测算公式,与REER-in-Tasks一样,该测算公式也可以测算行业层面的REER-in-Goods。在一个N国构成的系统中,i,j,k∈{1,…,N}表示不同的国家,国家i的行业S的REER-in-Goods的测算公式为:

其中,公式中字母的含义与第三章节中国家层面REER-in-Goods测算公式3.5类似。qjs、qks、qis为测算国家i和贸易伙伴国j、附加值来源国k的行业S的附加值价格,用上一节中测算的行业附加值价格指数代理,φijs为在行业S中,测算国家i的总外国附加值成本中来自国家k的份额,δkis、δkjs是测算国家i和贸易伙伴国j的行业S的总成本中的国内附加值成本份额。φkis(1-δis)表示在测算国家i行业S的总生产成本中,来自国家k的附加值成本份额。测算国家i赋予其贸易伙伴国j的贸易权重wijs的测算公式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行业层面贸易权重公式4.2一致。可以看出,行业层面的REER-in-Goods的测算公式仍可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测算国家i和贸易伙伴国j在行业S的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部分的竞争;右边部分测算国家i和贸易伙伴国j的行业S的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部分的竞争。

二、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行业层面的REER-in-Goods的测算公式可知,不同行业间的变动差异一方面源于行业间的附加值价格指数差异,另一方面源于不同行业的国内附加值比例的不同。表4.9给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和地区33个行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首先,可以发现,不同行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差异很大。其中,以可贸易行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普遍高于以不可贸易行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其次,对于同一行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外附加值比例显著不同。普遍性的,越大的经济体国家如欧元区、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巴西、印度等的国外附加值比例越低,而越小的经济体如保加利亚、捷克、丹麦、匈牙利、波兰、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外附加值比例越高。

图4.11给出了23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分布散点图。其中,中国及其几个主要贸易伙伴(如欧元区、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以及印度用特别的颜色标注出来。和前面一致,低技术制造业包括:c3、c4、c5、c6、c7、c16;中技术制造业包括:c8、c10、c11、c12;高技术制造业包括:c9、c13、c14、c15。

图4.11 23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经作者计算整理所。

首先,从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上各国家和地区国外附加值比例的分布可以看出,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相对于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高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相对更高。其次,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外附加值比例相对其他较小的经济体更低(不考虑中国台湾),尤其是在中、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上。第三,和主要贸易伙伴相比,无论是在高、中还是低技术水平制造业上,中国的国外附加值比例都相对较低。这说明,相对于其贸易伙伴,中国的制造业外包程度偏低。最后,相对于其贸易伙伴,中国在低技术水平制造业上的国外附加值比例偏低,而在高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国外附加值有所上升,这说明中国的增加值环节主要集中在低技术水平环节,而在高技术水平环节的外包程度更高或中国的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中来自其他国家进口的部件和组件较多。

表4.10总结了中国分行业的REER-in-Goods在样本期间的变动水平,按照升值幅度由高到低排列。与前面保持一致,本书将第三产业(阴影)与第一产业(*号)、第二产业区分开来。同时,第4、5列分别给出了相应行业的REER-in-Tasks、传统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幅度。

表4.10 分行业的中国REER-in-Goods升值幅度(1999—2009年) %

(续表)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首先,由前面可知,三种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在测算方法上存在差异。传统实际有效汇率由于忽略了中间产品贸易,并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代表产品价格,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再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而REER-in-Tasks测算的是一国出口的“附加值或任务”的国际竞争力,REER-in-Goods则测算的是一国出口的产品总值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水平。由表4.10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的行业,三种不同的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得出的指数的上升幅度确实存在较大差异。其次,对于大部分行业,REER-in-Goods要高于传统实际有效汇率,这再次说明使用传统的方法测算的实际有效汇率将会低估一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恶化程度。第三,除个别行业如c34——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c33——卫生和社会工作、c21——零售贸易(除了汽车和摩托车),家用商品修理、c22——酒店和餐饮业等的REER-in-Goods要高于REER-in-Tasks外,大部分行业的REER-in-Goods要低于REER-in-Tasks升值幅度。这说明,在样本期末,对于大部分行业,其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恶化程度要低于国内生产成本的恶化程度。进一步,根据前面也可以知道,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行业,其国外附加值来源国的相对生产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国内附加值成本上升带来的国际竞争力的恶化程度。最后,可以看出,REER-in-Goods与REER-in-Tasks升值幅度差异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差异较小的主要是第二产业中的可贸易行业。其原因可能是对可贸易性比较高的行业,国家间的附加值贸易往来使得其附加值价格的差异逐渐缩小,因此,REER-in-Tasks与REER-in-Goods差异较小,而可贸易性较差的行业的附加值价格指数差异较大,最终导致二者差异较大。

三、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基于产品的实际有效汇率

与行业层面传统实际有效汇率、REER-in-Tasks的测算部分一样,本部分将分析三种类型的加总REER-in-Goods,包括所有部门加总(除去行业19和行业35)、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其中,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对应的附加值价格指数的计算和国家层面附加值价格指数的获得一样。

同样,我们先不考虑价格指数的影响,即我们仅考察所有部门加总、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N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见图4.12)。首先,我们发现,与传统NEER、NEER-in-Tasks略有不同,在2003—2008年期间,可贸易品的NEER-in-Goods高于不可贸易品,其他年份则相反。这一方面说明,在此期间汇率变动对可贸易品部门的影响显著,但对不可贸易品影响较小,另一方面说明在有效汇率中融入国外附加值竞争力的考察十分重要。其次,由前面可知,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传统NEER和NEER-in-Tasks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增加,这说明在样本期间,二者在总额贸易权重和附加值贸易权重上的差异总体来说是在不断增加的。而相应的二者的NEER-in-Goods的差异在样本期间是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国外附加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图4.12 中国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N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

注:基期为1999年。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图4.13提供了总体、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REER-in-Goods在样本期间的升值水平。其中,和REER-in-Tasks一样,除去2009年金融危机这一特殊年份,可贸易品的升值幅度一般情况下要高于不可贸易品的汇率升值幅度。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的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REER-in-Goods的变动差异很小。但在2001年之后,二者变动差异逐步加大,且大于二者的NEER-in-Goods,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后才有所减少。这说明在2001—2008年期间,除了汇率变动,中国可贸易品部门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附加值价格指数差异也在拉大。另外,与REER-in-Tasks相比,不同贸易类型的REER-in-Goods波动趋势比较一致,但在波动幅度上有所降低。

图4.13 中国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R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

注:基期为1999年。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由前面REER-in-Goods的测算公式可知,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两个部分。一是该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国在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部分的竞争力水平(reerf);二是该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国在产品中的国内附加值部分的竞争力水平(reerchn)。基于此,我们对加总的国家层面的REER-in-Goods的变动进行分解,考察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内附加值和国外附加值上的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图4.14给出了中国加总的国家层面的REER-in-Goods的变化及其构成。首先,可以看出,和第三章结论相似,基于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in-Goods)在汇改后是不断上升的,即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不断恶化的。这种恶化主要源于产品中国内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的恶化(表现为reerchn增长幅度不断上升),而出口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竞争力相对来说是改善的(表现为reerf的增长幅度为负),且变动相对比较平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恶化程度。其次,代表国内附加值国际竞争力的reerchn的上升幅度远高于代表国外附加值竞争力的reerf,这意味着中国国内附加值成本上升(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或本币的升值)的程度要高于其主要附加值来源国如美国、欧元区、日本和韩国(详细参考表4.6)。进一步,对于中国,一定程度的外包可以缓解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产品整体竞争力的恶化。

图4.14 中国加总的R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及其分解

注:基期为1999年。REER_china为中国国内附加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F为中国国外附加值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in-Goods为中国基于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图4.15 中国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R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

注:基期为1999年。REER_china为中国国内附加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F为中国国外附加值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in-Goods为中国基于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由于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在贸易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国际竞争力变化构成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图4.15比较了中国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REER-in-Goods及其在国内附加值竞争力(reerchn)和国外附加值竞争力(reerf)上的变动情况。首先,可以发现,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REER-in-Goods及其分解差异很大,说明可贸易性程度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变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其次,可贸易品部门的代表国外附加值竞争力的reerf下降幅度高于不可贸易品行业的reerf,前者下降了6%,而后者仅下降了2%。这意味,相对于不可贸易品行业,可贸易品行业的国外附加值来源国附加值成本的下降对其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改善的贡献程度更大。

前面可知,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代表国外附加值竞争力的REERF明显不同。从计算公式可以发现,导致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国外附加值来源国附加值比例的不同。图4.16给出了可贸易品行业、不可贸易品行业以及所有部门(除去行业19和行业35)总体的国外附加值比例的比较图。可以看出,可贸易品部门的国外附加值比例远高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国外附加值比例,而加总的国家层面的国外附加值比例介于二者之间,且更接近于后者。

图4.16 中国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的国外附加值比例比较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综上所述,在样本期间,可贸易品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竞争力的恶化程度幅度要大于不可贸易品行业,但由于前者的国外附加值比例高于后者,且国外附加值竞争力是在不断改善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可贸易品行业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恶化。

四、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的基于产品的实际有效汇率

图4.11给出了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中每一个行业对应的23个国家产品的国外附加值比例。在这里,我们将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包括的行业进行汇总,从而得出了每类技术水平制造业23个国家和地区对应的国外附加值比例(见图4.17)。首先,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越高的制造业,国外附加值比例越高。只有印度尼西亚(中技术水平制造业国外附加值比例要高于高技术水平)、印度、俄罗斯(低技术水平制造业国外附加值比例要高于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除外。其次,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巴西的高、中、低三种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最低,中国略高于巴西,但仍低于其他两个金砖国家。

图4.17 不同国家和地区按照技术分类的制造业的国外附加值比例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首先,我们仅考察贸易权重和国外附加值比例的影响(不考察价格指数的影响),从而测算了国家层面总体、低、中、高技术分类制造业的基于产品的名义有效汇率,从而考察其变动趋势。图4.18给出了样本期间(1999—2009年)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对应的NEER-in-Goods变动趋势图。可以看出,这与传统NEER、NEER-in-Tasks的变动情况比较近似(见图4.4、图4.8),低技术水平制造业的NEER-in-Goods上升幅度最大,然后依次是中、高技术水平制造业,国家总体与中技术水平制造业比较接近,介于高、低技术水平制造业之间。这说明贸易权重并不是导致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REER-in-Goods和传统实际有效汇率、REER-in-Tasks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图4.18 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N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图4.19 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REER-in-Goods的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接下来,我们考察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对应的REER-in-Goods的变动(见图4.19)。首先,可以看出,与上图中各种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动趋势较一致不同,REER-in-Goods在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上的波动差异较大,再次说明附加值价格水平差异是导致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及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然后,我们对不同技术类型制造业的REER-in-Goods进行分解(见图4.20)。首先,样本期间,无论是加总国家总体层面还是不同技术分类制造业层面,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主要取决于国内附加值部分的竞争力,即对于国外附加值份额仍然相对较低的中国,国外附加值竞争力的变动的影响有限。其次,样本期间,中、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产品在国内附加值上的竞争力恶化幅度相对要高于低技术水平,但由于其国外附加值比例稍微高于低技术水平制造业导致在国外附加值竞争力上的改善程度也更大,因此,整体来说,中、高技术水平制造业的REER-in-Goods上升幅度反而小于低技术水平制造业。

图4.20 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REER-in-Goods的变动及分解

注:基期为1999年。REER_china为中国国内附加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F为中国国外附加值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in-Goods为中国基于产品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资料来源:经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