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分析显示,由于外部性和“低技能”等市场失灵因素,某些学科领域可能存在对理工科博士投资不足的问题;在研发人员技能提高较快的领域,虽然学生博士升学的意愿更高,但可能存在生源质量的问题。财政资助对学生形成博士升学意愿方面有促进作用,但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财政资助是否能矫正市场失灵造成的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问题?是否能够提高博士生源质量?怎样的资助方式效果更好?本节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不同市场条件的学科归类
在本章第四节的分析中发现,知识外溢性高、博士规模增长相对缓慢的领域,硕士生更不倾向于投资到博士教育当中。本节将不同专业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一是学科领域对应的博/硕比例增加,二是学科领域的研发人员单位科技成果对应平均收入。
各专业分布情况参见图47。纵坐标对应的是博/硕比例增加值,横坐标对应的是单位论文数的平均收入。这两个值越高,则学生有博士升学意愿的概率越大。按照两个维度的均值,将专业分布大致划分为四个象限。在第II、III象限的专业,给定收入的情况下相对具有较多的论文发表,是知识溢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博士升学意愿相对较低。在第III、IV象限的学科领域在2000~2008年期间博/硕比例增长较少,其研究生的博士升学意愿也相对较低。
按照以上分类,第III象限的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外部性,并且面临着人力资本“低技能”均衡的状况,学生的博士升学意愿相对偏低。这一象限当中有部分学科值得我们关注,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基础医学、药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这些学科与我国的新兴战略产业有密切关系。我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领域可能存在博士升学意愿不足的问题,从而难以保证有充足的高技术人才促进这些新兴战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图4-7 各专业按市场特征分类图
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学科领域位于第I、II象限。这一区域的学科大部分为基础学科,其成果产出能够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基础,因此一般具有较高的外部性。这些领域过去几年博士规模相对增加较快,然而在本章第二节的分析中发现,在博士比例增加较快的领域,学业成就较好的学生具有较低的博士升学意愿。因此这些学科虽然更能吸引学生读博,但是高能力的学生却并不倾向在基础学科就读博士,从而难以提高我国在基础学科的博士生源质量。
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财政资助在这些有潜在市场失灵领域的作用,重点关注两个方面:①财政资助对促进第III象限学生博士升学意愿的影响;②财政资助在第I、II象限当中对吸引高水平学生博士升学的作用。
二、财政资助对不利市场条件的调节
本研究筛选了所有科技论文发表数量高于平均值,而博/硕比例增长低于平均值的学生,作为存在潜在市场失灵的子样本一,采取IVProbit模型来分析财政资助的影响。分析结果见表4-11。研究发现,总体资助对市场不利条件下的理工科博士升学意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模型(1)显示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增加资助1000元,理工科生形成博士升学意愿的概率提高7.1%。
表4-11 不利市场条件下财政资助对理工科生博士升学意愿的影响
注:显著性水平***P<0.1%,**P<1%,*P<5%,+P<10%。
对不同类型的资助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助理津贴比奖学金的效果更好。模型(2)显示,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助理津贴提高1000元,学生形成博士升学意愿的概率提高22.5%。在对奖学金效果进行分析时,采用工具变量法,经过瓦尔德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奖学金不存在内生性,因此采取常规的Probit模型进行估计更为有效。表4-11中模型(4)的结果显示,在潜在市场失灵的学科领域,奖学金虽然对硕士生的博士升学意愿有正向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
在存在市场不利条件时,其他一些影响博士升学选择的因素也值得关注。与全部样本不同,学生的成绩排名对博士升学意愿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学业排名较好的学生没有较强的意愿投资到外部性较强且技术水准不高的学科领域当中。并且“985”高校的学生比“211”高校的学生反而更不倾向在这些市场失灵的学科领域升读博士。可能正是博士毕业后的就业条件不佳,因此使得能力更高的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直接就业,而非继续博士教育。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的科研发表对博士升学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表4-11模型(1)中的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时,有科研发表的学生比没有科研发表的学生有博士升学意愿的概率提高35.8%。表4-11中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加入助理津贴后,学生的科研发表影响变得不显著。这说明科研发表可能是助理津贴促进博士升学意愿的中介因素,即更多的助理津贴激励学生有更多的科研发表,而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博士升学意愿。
三、财政资助对提高博士生源质量的作用
本章第三节分析学生个人学业成就对博士升学意愿的影响时发现,在课业成绩和科研发表方面较好的学生没有更高的博士升学意愿,这可能影响到博士的生源质量。本章第四节,在对市场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交互分析中也发现,在研发人员博/硕比例增长较快的领域,学业成绩较好、科研发表更多的学生却更不倾向升读博士,这将使得这些技术进步较快的领域面临博士生源质量问题。是否财政资助能够有效促进高学业水平的学生进行博士教育投资?何种类型的资助效果更为有效?以下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本研究根据市场失灵的表现,选择了两子样本。构建第一个子样本之前,首先根据学生的科研论文发表、会议论文发表及GPA排名三个指标,经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合成了学业成就因子。样本一由学业成就因子高于平均数的学生构成。样本二除了满足样本一的条件,还满足博/硕比例增加值高于平均值的条件。样本二用来考察在博/硕比例增长较快的学科,高质量学生的博士升学意愿。
在对模型进行分析之前,考虑到资助具有内生性的问题,采用工具变量Probit模型。然而在两个样本的分析中,总资助和奖学金的回归模型没有通过瓦尔德内生性检验。样本一中,总资助的瓦尔德检验卡方值为1.20,P值为0.2739。奖学金的瓦尔德检验卡方值为1.31,P值为0.2516。样本二中,总资助的瓦尔德检验卡方值为2.47,P值为0.1159。奖学金瓦尔德检验卡方值为0.66,P值为0.4175。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奖学金和总资助在子样本中没有显著的内生性,因此采用Probit回归的结果更有效。助理津贴的回归则通过了内生性检验,样本一中,瓦尔德内生性检验卡方为3.56,P值为0.059;样本二瓦尔德内生性检验卡方值为4.31,P值为0.038;在10%的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助理津贴在子样本中具有显著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12。
表4-12 财政资助对高学业成就学生博士升学意愿的影响
续表
注:显著性水平***P<0.1%,**P<1%,*P<5%,+P<10%。
1.财政资助对提高总体博士生源质量的影响
表4-12中,模型(1)、(2)和(3)是对所有学业成就综合因子较高的学生(样本一)进行的回归。结果显示,总资助和奖学金在提高理工科学生读博意愿的作用并不显著。助理津贴则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控制其他变量,助理津贴每提高1000元,学业成就较高学生的博士升学意愿概率提高20.4%。
2.财政资助对提高技术进步较快领域的生源质量的影响
表4-12中模型(4)是对资助总体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总资助对学生博士升学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模型(5)是对助理津贴效果的分析,结果显示助理津贴对促进高学业成就学生的博士升学意愿有显著影响。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助理津贴每增加1000元,高学业水平学生形成博士升学意愿的概率提高38.5%。模型(6)是对奖学金效果的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因素时,更高的奖学金并不能显著提升高学业成就学生的博士升学意愿。
综上可以发现,无论是提高整体博士的生源质量,还是要在博士规模增长较快的领域提高博士生源质量,采用助理津贴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