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服务业发展对扶贫脱贫的成效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广西服务业发展对扶贫脱贫的成效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时间:2023-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SPSS、ArcGIS等软件就广西服务业发展对扶贫脱贫的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对策建议。广西贫困发生率与服务业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系数绝对值高达0.923,而广西贫困发生率与第一、第二产业呈正相关,说明整体看来广西服务业可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而第一、第二产业对扶贫工作起反作用。从相关系数来看,广西各服务业均与贫困发生率呈现负相关,

周 梅

刘星光

赵四东

扶贫脱贫是广西“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各类服务业企业发展为杠杆撬动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题中之意。根据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SPSS、ArcGIS等软件就广西服务业发展对扶贫脱贫的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广西扶贫县发展现状情况

自治区把扶贫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以超常力度、超常措施,积极开展县域精准识别,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县域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广西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012万减少到2016年的452万,6年累计减少560万;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0.5%,下降了13.4个百分点。

(一)贫困县经济总量增大,实力整体提升

2016年广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1776.67亿元,比2010年增加819.82亿元,占全区的9.78%;财政收入140.02亿元,比2010年增加50.73亿元,其中国家级贫困县与自治区级贫困县分别比2010年增加60.04%、46.00%;固定资产投资1704.86 亿元,比2010 年增加 781.41亿元,其中国家级贫困县与自治区级贫困县分别比2010年增加58.72%、176.5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0.43亿元,比2010年增加241.39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99%,其中国家级贫困县与自治区级贫困县分别占5.62%、1.37%。贫困县加快崛起,地区生产总值过50亿元的县由2010年的4个增加到2016年17个;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县由2010年的5个增加到2016年10个。贫困县的经济总量在逐年加大,经济实力整体上升。

(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升级

贫困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跨上新台阶。2016年,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 864.71元、26 581.2元,比2010年增长69.84%、71.30%;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219.54元、10 134.2元,比2010年增长148.05%、127.01%。

图1 2010年与2016年广西贫困县经济总量

图2 2010年和2016年广西贫困县居民收入

(三)贫困县产业结构改善,内生动力增强

截至2016年,广西贫困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 437.30亿元、719.09亿元、620.29亿元,6年分别增长63.84%、76.91%、118.82%。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27.89:42.48:29.63调整为2015年的24.6:40.47:34.9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2010—2016年6年间,国家级贫困县与自治区级贫困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其增幅较大的产业分别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相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63.63%、64.50%;第二产业分别增加了56.21%、143.35%;第三产业分别增加了114.55%、133.93%。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较大变化,由分散、粗放向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演进,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快,呈现项目、企业向园区聚集,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强劲态势,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和区内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图3 2010年和2016年广西贫困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二、广西服务业对扶贫脱贫的推动成效

(一)评价方法

相关性分析: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分析处理的软件为SPSS19.0,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服务业与扶贫关系越紧密;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小,说明服务业与扶贫关系越小。

扶贫成效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率等均可以衡量扶贫的效果,但扶贫发生率则是最为直观的数据。因此,选取广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比例与贫困率发生率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及对应年份的《广西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局)。

(二)成效分析

1.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可有效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广西贫困发生率与服务业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系数绝对值高达0.923,而广西贫困发生率与第一、第二产业呈正相关,说明整体看来广西服务业可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而第一、第二产业对扶贫工作起反作用。

广西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与第二产业、服务业所占比例呈负相关,说明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对广西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工作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发生率与服务业在p<0.05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较大,相关系数为-0.510,说明服务业对广西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攻坚工作起着推动作用,但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与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04,说明第一产业对扶贫工作的推动起反作用。

与国家级贫困县不同,自治区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相关系数为-0.613,其中工业所占比例与贫困发生率相关系数为-0.575,说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可推动自治区级贫困县脱贫、致富。但是自治区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与第一产业、服务业所占比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0.641。说明第一产业、服务业对自治区级贫困县扶贫工作起着反作用。

表1 贫困发生率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注:*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不同服务业对扶贫工作推成效各不相同。将广西2010—2015年各服务业的平均工资与贫困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相关系数来看,广西各服务业均与贫困发生率呈现负相关,表明服务业水平工资越高,贫困发生率越低,从侧面反映了广西服务业对扶贫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且相关系数绝对值均较大,分别为-0.508、-0.498、-0.463,而住宿餐饮和金融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较低,分别为-0.233、-0.322。这表明尽管服务业对扶贫工作起着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服务业类型不一样,其对扶贫工作的推动成效各不相同。以精神娱乐为主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以科学技术为主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等服务业对扶贫工作均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业等准入门槛较低的对扶贫工作的推动效用较低。

广西玉林市大水乡村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

广西玉林市大水乡村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为贫困县兴业县的贫困村石南镇南乡村,主营业务乡村旅游景点开发、旅游观光服务,销售日用百货、日用杂品及农产品。公司成立后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兴建农家乐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年生产安全无公害蔬菜8000吨以上,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直接安排本地劳动力8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300户(其中贫困户44户131人),为村民进行科技、业务培训1800次,参加工作的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25 000元以上,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服务业对贫困县扶贫推动成效由西北向四周递减。利用ArcGIS10.3软件对广西服务的扶贫成效进行空间分析,将2010—2016年广西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所占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广西各贫困县第三产业与扶贫关系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负值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服务业对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越大;相关系数为正值时,说明扶贫工作对服务业推动工作起着反作用。依据相关研究可将相关系数分为四个等级,将-0.9~-0.5划为第一等级,将-0.5~-0.2划为第二个等级,将-0.2~-0划为第三个等级,将相关系数大于0的划为第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服务业对扶贫的推动作用越大。广西服务业对扶贫工作推动作用由西北方向逐渐向四周递减,对西北地区贫困县推动作用较强,对西南方向贫困县推动作用较弱。

表2 广西各个服务业平均工资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关系

表3 服务业对贫困县扶贫脱贫推动成效等级分析

(三)小结

整体而言,广西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是开展扶贫脱坚工作的主力军,但对于不同级别贫困县推动成效却不尽相同。服务业可有效推进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工作,但对自治区级贫困县扶贫工作推动成效小。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对自治区级贫困县的贫困工作推动成效最为明显。国家级贫困县大力发展服务业,自治区级贫困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以推动扶贫工作开展。

广西服务业对扶贫工作起着正向的作用,并且不同种类的服务业对其扶贫工作的影响各不相同。以精神娱乐、高新技术、教育为主的服务业对扶贫工作均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入门槛较低的服务业对扶贫工作的推动效用较低。

广西的服务业对贫困县扶贫工作的推动效应呈现空间差异,西北地区服务业对贫困县扶贫工作推动作用较大,为第一等级;西南地区服务业对贫困县扶贫工作推动效用微弱,为第四等级;广西服务业对贫困县推动成效呈现由西北向四周递减状态。

三、以服务业加快推动扶贫脱贫的对策措施

(一)科技创新扶贫,改变扶贫模式

举办科技活动周、知名专家学者科技下乡服务、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双休日博士教授科普讲座等一系列品牌科普活动,营造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探索和推广扶贫新模式——“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模式”,以“社区空店+地方政府+贫困村第一书记+贫困户+空店帮扶店”为线路,全社会共同参与,将贫困地区人民碎片化的资源、劳力、时间等充分集中利用起来,完成非标准农产品向标准化优质商品的转变并实现直接增值,以实现特色精准扶贫之路。

(二)电子商务扶贫,发挥互联网力量

结合自身特色,在“政策指导—政府推动—企业创新”模式下,大力整合和开发适合网销的农特产品。如广西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百色老区古法红糖、钦州灵山桂味荔枝等,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的网销模式、健全农村物流网络化建设,以实现农村与市场无缝对接。构建电商扶贫服务体系,推动贫困地区生产要素的便捷交换和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配置。此外还可结合地区产业优势、资源特点,规划一批重大电商产业园区,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鼓励跨境电商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仓储、物流等电商配套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商品线上线下的顺畅流通。

(三)交通先行扶贫,解决道路发展短板

基于“南广”“南昆”等多条高铁线路,提高交通扶贫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将交通路线发展成为“致富路”“文明路”,以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为发展目标,开展“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扶贫等特色扶贫之路,集中力量建设通村畅乡的“幸福小康路”,完善设施建设安全便捷的“平安放心路”,创新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以提高扶贫脱贫攻坚的成效。

(四)金融精准扶贫,探索扶贫新路径

将金融扶贫摆在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的突出位置,积极主动配合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好各项金融扶贫政策,着力完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推进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贫困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财政引导和支持力度,为当地三农长久稳定发展提供支撑。此外,脱贫关键在于精准,广西可利用“金融+大数据”的技术,结合本地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完善具有“精准对接、精准采集、精准监测评估及考核”等核心功能金融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信用信息与精准扶贫管理共享系统。基于此平台,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和龙头产业,结合扶贫政策和企业需求,监测和评估扶贫效果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以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五)乡村旅游扶贫,挖掘区域旅游潜力

树立“旅游资源无限化”“旅游扶贫产业多元化”的理念,构筑现代旅游资源观,达成“环境是资源,文化是资源,机制是资源”的共识。结合广西各地旅游资源特点,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业。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刺激旅游消费热点,巩固基础市场,开发潜在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健全营销网络,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智能手机、数字宽频、微信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制作旅游宣传片、旅游画册、导游手册、旅游丛书等宣传品,形成立体宣传。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素质,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将旅游服务业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把旅游业培育成扶贫工作的支柱经济产业和惠民富民的现代服务业,强化乡村旅游在旅游扶贫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易地扶贫搬迁,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人文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均衡配置产业要素和产业发展规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安置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坚持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城乡或不同区域协同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在创业、就业的规模、分类、市场环境、资金、资本参与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提升搬迁群众的技术和改善劳动力素质提供政策支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优化空间功能布局,统筹处理好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保护机制,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的新型社区、新型集镇、新型城镇,最终达到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作者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