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形势发生恶化,政府能用哪些政策工具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失业、加速经济增长或平衡国际收支呢?政策工具是一种处于政府控制之下,能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工具如表1-6所示。
表1-6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税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税收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一是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通过增加或减少家庭可支配收入,税收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量以及私人储蓄。二是税收能够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进而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例如,从1962—1986年,美国采取了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即对购买资本品的厂商实行税收抵免,以刺激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购买,即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比如修建道路、购买飞机等等。二是政府转移支付,比如为老人或失业者提供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的支出会影响经济的总体支出水平,从而会影响GDP水平。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现的。限制货币供给量会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进而会引起通货膨胀率降低和GDP下降。若经济面临下降,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从而刺激经济活动。比如,1979—1982年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上升,经济增长速度变缓,失业增加。1982—2000年,联邦储备系统谨慎的货币管理支持了一轮经济扩张。
拓展阅读1-4
2012年货币政策措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适时适度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1.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年内,随着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逐渐趋向合理均衡,加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汇流入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上半年,分别于2月和5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以正回购为主、逆回购为辅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双向操作。下半年,将逆回购操作作为流动性供给的主要渠道,开展连续滚动操作,有效熨平多种因素引起的流动性波动。
2.继续发挥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信贷平稳适度增长。2012年以来,继续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年初,针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物价涨幅趋于回落等情况,适时下调了宏观热度参数。同时,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充分考虑农时和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及时安排春耕备耕贷款资金,切实满足“三农”信贷需求。5月份以后,根据稳增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预调微调,鼓励信贷政策执行较好且头寸较为充裕的地方金融机构适当增加贷款投放。
3.适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根据经济和物价形势的发展变化,分别于6月和7月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5%下降到3%,累计下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6%下降到6%,累计下调0.56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逐步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推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机制建设,报价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准性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4.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优化信贷结构。中国人民银行紧紧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在加强总量调控的同时,注重发挥宏观信贷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节能环保和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区域政策要求,引导信贷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对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就业、扶贫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有效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引导作用,扩大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年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支农再贷款管理,支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固发展。适应流动性供求格局的变化,探索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流动性供给功能,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共同保障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
5.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直接交易市场的发展,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