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江苏省兴化市东北部与大丰市西南部相结合的地带,是古白驹盐场所在地。古时,那里海滨广斥、盐田相望,是海盐的绝佳产地。但白驹场的声名鹊起却不是因为它的盐产之丰,而是因为从这里走出了元末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千古盐场
两淮白驹场最迟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清乾隆年间(1736—1795)知兴化县事林光照的《重修关帝庙记》中提到了“白驹场武庙,相传建自宋景德年间(1004—1007)”。北宋时期,朝廷十分需要两淮盐业产生的赋税,这给了淮盐良好的发展契机,一个个盐场在淮河两岸出现,白驹场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元代,白驹场成为两淮盐区29个盐场之一。明代,白驹场又进入两淮盐区30个盐场之列。
嘉靖《两淮盐法志》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白驹盐场的地理位置:“东北界于刘庄,东南界于草堰,西抵兴化海沟河。广二十四里,袤三十里。”盐场大部分位于今天大串河以西的兴化地界,占地面积约180平方千米。
白驹场图(出自嘉靖《两淮盐法志》)
明代人陈仁锡(1581—1636)《无梦园初集》云:“淮南安丰诸场,盐出于煎烧,必借用盘铁;淮北白驹诸场,盐出于摊(滩)晒,必借用渟池。”可见,在明后期,白驹场已采用晒盐之法。但是,当时淮北诸场的晒盐工艺还不够完善,对氯化镁、硫酸镁等杂质的去除效果仍不够理想,使得盐中略带苦味,正如嘉靖《两淮盐法志》中所说:“淮南之盐,其味咸;惟淮北刮地而晒者稍苦。”
明清白驹场的变迁
明正统七年(1442),朝廷“令两淮运司所属盐场以路途便利者为上场,窎远者为下场”。白驹场因为其交通便利,被列为上场。“凡支盐之时,上场派尽,方以下场凑数补派,以便盐商。”由此可见上场盐的行销比下场有政策上的优势。正德年间(1491—1521),朝廷对两淮盐场进行了多次调整:正德二年,将原隶属于淮安分司的白驹场改属泰州分司;正德七年,又对两淮盐场的等级进行重新划分,白驹场被划为中场。清初,因种种原因,白驹场沦为了下十场。到了乾隆元年(1736),清廷对两淮盐场进行调整,白驹场被裁去,并入草堰场。
张士诚与施耐庵
张士诚(1321—1367)出生于两淮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户”之家。为了养家糊口,年少时,张士诚就同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用自己的劳动补贴家用。然而,元末腐败的朝廷为了改变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大量增发盐引,导致盐价高涨。与此同时,官府还强行抑配食盐,以收取盐课,一时间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给官家运盐的利润十分微薄,于是张士诚同几个大胆的同乡在运官盐之外,还夹带着一些私盐卖给当地的富户。但是,这些人却常常不给张士诚盐钱,并以举报至官府相威胁。张士诚身份低微,又迫于贩私盐犯法的压力,只能忍气吞声。白驹场当地有个名叫丘义的弓手,经常对张士诚百般刁难。
至正十三年(1353)的一天,张士诚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18个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揭竿而起。他们首先冲进丘义的家中,将这个平日里欺害盐户的恶棍打死;又冲入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将他们的粮食和钱财分给贫苦百姓。
张士诚的起义很快得到同样受到官府和豪强欺压的盐工们的响应,起义的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攻陷泰州,占领高邮,建立了大周政权。张士诚自称“诚王”,后来又称“吴王”。之后,张士诚的势力扩展到南到绍兴,北过徐州,西边据汝宁府(今驻马店大部分及信阳部分地区)、颍州(今阜阳)、濠州(今凤阳)、泗州(今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一带)等地,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达数十万之众。
元末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张士诚不仅要对付元政府的官兵,同时还受到其他起义军的威胁。至正二十七年(1367),张士诚不敌朱元璋的军队,被其俘虏。途中,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绝食。最后,他趁人不备,上吊自杀,终年47岁。
出生于白驹场的名人,还有施耐庵(1296—1370)。才华横溢的他,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36岁同刘基成为同榜进士。其后,他在浙江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是时,恰逢他的老乡张士诚起义,张士诚敬慕施耐庵的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经世济民”的想法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良策。
施耐庵塑像
张士诚败亡后,明政府四处侦查其旧部,施耐庵为了躲避战乱,回到了他的家乡兴化白驹场。在那里,他购置田产,过起了隐居生活。虽然再也不能驰骋疆场,但那份壮怀激烈仍在,施耐庵于是将自己结识的农夫和盐民的故事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同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相结合,写成了为后人熟知的《水浒传》。在这部书中,施耐庵以他惊人的艺术才能,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是,由于《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创作素材,朱元璋断定它为“倡乱之书”,并且怀疑其作者施耐庵谋反。施耐庵因此获罪,被关进大牢一年多。洪武三年(1370),经刘基多方营救,施耐庵终被释放。受过牢狱之苦,加之年迈多病,施耐庵在归乡途中就逝世了。但是在施耐庵身后,《水浒传》名声大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在盐场众多、产量颇丰的两淮盐区中,白驹盐场并没有因为它的盐产而引人注目。然而,从这里走出的张士诚和施耐庵,他们的事迹却都离不开“盐”字的影响。
《水浒传》书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