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一字排开的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这七座牌坊的主人均是棠樾村的鲍氏族人。从明至清,这个家族为世人演绎了一代又一代“忠、孝、节、义”的传奇,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这七座牌坊中的第四座——“乐善好施坊”,就与一对掌握江南盐业命脉的盐商父子有关。
“一文钱起家”的鲍志道
出生于乾隆年间的鲍志道(1743—1801),是棠樾鲍氏家族中的一员,父亲在村中经营小买卖,勉强维持生计。虽家境贫寒,但父亲仍坚持让志道读书习文。到了鲍志道11岁的时候,由于常年生意不济,家里实在无法继续供他读书了,懂事的鲍志道便中断学业,弃儒服贾,走上了经商之路。
相传鲍志道出门时,没有盘缠。看着身无分文的儿子,母亲从箱底拿出自己珍藏的鲍志道幼时戴过的虎头帽,取出帽檐上的那枚“康熙通宝”,交到儿子手里。而这一文钱就成了鲍志道所有的盘缠。
我们无法想象,年幼的鲍志道是如何靠着这一文钱跋山涉水赶到江西鄱阳的。在那里,鲍志道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商铺里当会计。手脚勤快、悟性很高的鲍志道深受店主赏识。在日夜接触的会计簿中,鲍志道慢慢学习着经商之道。
鲍志道画像
心存梦想的鲍志道不甘心一辈子窝在这家小商铺里,当他有了一点积蓄后,便辞去了工作,先到浙江金华做生意,后又去了湖北,但始终未能发迹。20岁那年,已在商业圈摸爬滚打十年的鲍志道来到盐业重镇扬州。在这里,鲍志道终于叩开了成功之门,成为名震一时的大盐商。
从无名小卒到盐务总商
鲍志道初到扬州时,恰逢盐商吴尊德急需物色一位精于核算又肯吃苦耐劳的经理。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鲍志道,抓住这次良机,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鲍志道受聘后,放手对吴氏旗下的盐业进行了整顿。由于他勤于学习、肯于吃苦,业务素质迅速提高。鲍志道的精明才干使得吴氏盐业贸易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经过几年的打拼,鲍志道决定辞去吴家的差事自己创业。他将目光瞄准了扬州的盐业市场。多年的经理生涯为他在扬州盐界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同时他也摸清了市场的行情。自己创业后,鲍志道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他的能力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加之他为人急公好义,在扬州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恰在此时,朝廷为了加强对盐业的控制,决定在盐商聚集之地设立盐务总商进行统一管理,鲍志道当之无愧地出任了这个职务。他一方面尽心尽力地维护淮盐利益,另一方面承担公私琐役,凡转饷、捐赈、兴工等事均率领众盐商积极参与,深受政府和盐商的信任。就这样,他由“一文钱起家”,成长为任期长达20年的两淮盐务总商。
勤俭持家,义善为先
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是一部反映康乾年间扬州社会生活的史书,书里记载了当时扬州盐商的“竞尚奢丽”之象。但是,家财万贯的鲍志道却始终克勤克俭,家里没有雇佣多少仆人,日常家务大都由妻子儿女打理,鲍志道也从不养门客,不养戏班。这样的盐商在扬州可谓凤毛麟角。
鲍氏古祠
早年因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学的鲍志道,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出巨资用于家乡紫阳书院和山间书院的重建。当紫阳书院运转不周时,鲍志道又捐银8000两作为书院的日常经费。他的慷慨解囊成为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来源。
鲍志道的义举不仅仅停留在家乡歙县。在扬州,他出资修建了康山以西至抄关抵小东门的砖石路面;还出资建立了12间义学,供寒门子弟学习。在北京,他出资设立了扬州会馆,为往来的扬州商旅安排食宿、提供帮助。
对于鲍志道的义善之举,他的家人给予了莫大的肯定和支持。妻子汪氏虽为富商之妻却一生节俭。她出资重筑了水利设施大母堨和七星墩堨,重修了田水溪桥;还曾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购置房屋,为乡人提供堆贮农具之所。她感念宗族中女眷生活之苦,专门设立“节俭地”,为族人中家境不好的妇人提供资助。
子承父业的鲍漱芳
鲍漱芳(约1736—1807)是鲍志道的长子,少年时的他就跟随父亲在盐界打拼,积累了宝贵的经商经验。嘉庆六年(1801),鲍志道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两淮盐务总商的职务。由于在盐政和捐输上的成绩突出,鲍漱芳被任命为盐运使。
从小对父母义行善举耳濡目染的鲍漱芳,也养成了富而有仁、慷慨施舍的习惯。嘉庆十年(1805),洪泽湖发生水灾,鲍漱芳集合各大盐商捐米6万石(1石=120斤),并亲自赶往泰州灾区看望灾民,监督义粮的发放。后来,他又带头捐献了4万石小麦,这些小麦救活了洪泽湖地区的数万灾民。过了一段时间,洪泽湖水灾形势逐渐缓和,而洪水引发的河道阻塞十分严重,如不及时清理,很可能再次引发洪涝灾害。已经两次对洪泽湖灾区进行捐献的鲍漱芳,毅然再次捐银300万两,用于疏浚河流。
同他的父亲鲍志道一样,鲍漱芳也热衷于捐资助学、修桥铺路、资助困难的族人。子承父业的鲍漱芳,继承的不仅是父亲的经商才华、盐界地位,更是他那颗乐善好施之心。
嘉庆二十五年(1820),鲍氏父子好善重义的事迹被上报朝廷,嘉庆皇帝很受感动,特赐“乐善好施坊”(当地俗称“义坊”),建于鲍氏祖籍棠樾。在此之前,鲍氏族人已经获得了“忠坊”“孝坊”“节坊”各两座,唯独没有“义坊”。当年幼的鲍志道带着一文钱离开家乡的时候,族人们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人为鲍氏家族增添了最期待的那份荣耀。
棠樾牌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