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两民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推进“两民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3-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的现实,应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建立健全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两民企业”投资信用担保公司,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法人及自然人参与湘西州“两民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针对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的现实,应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驱动。

一、着力解决融资难题

(一)加大政府科技创新投入

要加大科技投入,多方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需求。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渠道,除企业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技术创新资金外,还要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等多种渠道和办法,充实企业科技创新资金。对涉及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动植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现代食品加工、中药研发等重大创新和技改成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由政府倡导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和技术创新风险基金,促进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要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产业引导资金和贷款贴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族特色农产品、民族医药、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企业所发生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对民贸民品企业进行的技术产权管理中等所发生的费用给予70%的资金支持。

(二)突出科技项目建设

重点围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大的重大科技项目,抓住省科技厅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加大湘西科技专项支持力度的良好时机,有针对性地筛选一批技术先进成熟、创新性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积极申报省级科技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州本级科技项目,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优化项目顶层设计,按照科技关注重点企业、聚焦优势产业、倾斜基层民生的原则,聚集更多的科技资源,重点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民生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加大对立项项目的跟踪管理,根据科技项目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抓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提升科技项目的执行力度和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利用厅州科技会商机制,共同推进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进一步加大湘西科技开发专项的投入力度。

(三)强化金融对创新的资金支持

研究金融扶持政策,有效利用民族地区利率优惠政策杠杆,联合民委做好符合民优贴息企业的贴息工作。创造良好的企业融资环境,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积极引进和培育民营金融机构,为民间资本参与融资平台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和放贷权限,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银企合作,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两民企业”投资信用担保公司,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法人及自然人参与湘西州“两民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二、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一)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实施湘西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依托省内“985”、“211”等重点院校,针对湘西民族产品研发实际定向培养一批管理、经营、技术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机构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湘西州科技创新储备智力资本,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奖励重用。加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带头人的培养,推动高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抓好“132”人才工程、“人才兴企”工程,鼓励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注重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人才。实施“高层次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引导人才向湘西州流动,州配套出台吸引领军人才的政策,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

(二)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采取短期服务、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解决人才引进中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扶持等实际问题,留住优秀人才。企业要创新人才政策,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完善技术入股等优惠措施,充分调动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对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新工艺运用方面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激励科技研发人员投身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三、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一)推进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创新湘西州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采取共建技术研发平台、联合申报项目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深度、紧密合作,引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依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优势,联合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要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大力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走向社会,创办、领办“两民”科技企业。对研究开发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两民”高新技术企业,要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其迅速扩张产业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湘西州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省锌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合作高校为依托,建设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植物提取、生物医药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整合各类资金全力建设好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创新服务平台。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加强对联盟的指导和支持,完善联盟运行机制,保障召开联盟年会,总结提升有关工作; 要着力组建植物资源提取、民族医药开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加强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扶持湖南湘西高新创业投资公司发展壮大。

(三)控制创新风险,加快成果转化

集中各方资源,推进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引进一批外地先进成熟技术成果在湘西州落地转化,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实现技术创新风险合理化分担政策,在强调企业风险责任的同时,由企业及国家共同承担风险后果,以鼓励企业进行效益好、风险大的技术创新; 试点实施技术创新保险政策,通过保险公司承办科技保险业务,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保险或为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贷款提供保险; 着力发展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向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风险投资。

四、完善企业创新管理机制

(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要充分认识科技投入的重要性,积极开展R&D活动,并承担起对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要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抓手,支持和引导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注重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其技术的后续自主研发能力。充分利用与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增加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研发人才,创建研发中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大技改投入,改进硬件设备、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不断提高工业技改水平。

(二)完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

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氛围,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对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进行改造,鼓励企业成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并获得新的技术创新信息源,调整技术创新策略,更好地贯彻以市场、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理念,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湘西优势企业建立锰锌铝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研工作站,推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破解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三)强化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引导监管作用,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使政府的导向目标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转变政府支持方式,强化创新支持的后期审计监管,切实发挥创新资源的作用。整合现有的创新支持政策,进一步统筹财力,优化结构,调整扶持重点和扶持方式,重点加大对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创牌创强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大整治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重点扶持三立集团、东方锰业、金旭公司等矿产品加工企业,湘酒鬼、湘泉制药、老爹公司、边城醋业等生物制药企业,姜糖、民族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发展。

五、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发展

进一步完善创新的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 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推进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 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等商务服务业,发挥商务中介在配置创新资源和提高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充实和加强企业创新服务机构,发挥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科技管理创新,促进湘西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二)强化创新服务措施落实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对企业要多服务,不干预,落实各项服务措施;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质量,营造透明度高、办事快捷的政务环境。加大对“两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制定本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强“两民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研发机构,适时召开企业科技创新交流大会,促进“两民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发展。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创新服务。

(三)落实技术创新支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引导、扶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推动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落实落后技术的淘汰机制,对现有落后的工艺及技术,以法律形式禁止使用或取缔。落实对研发先进技术进行鼓励和补助的政策,对率先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或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银行信贷及利率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 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对企业进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活动实行税收优惠。发挥科技创新园区的作用,以市州为主体建立大学科技园或创新示范园,对在园区孵化的高新技术项目,落实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