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一)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全州基本呈现出区域布局、规模生产、企业带动的态势。全州椪柑生产基地面积已达50多万亩,猕猴桃15万亩,烤烟20多万亩,特色商品蔬菜40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 建成肉羊育肥场50个、肉牛育肥场10个,全州年出栏羊70万只,牛10万头。这些产业基地为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二)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开始形成
全州现有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多家,年营业收入7.2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湖南老爹公司自1998年来,实施以富硒猕猴桃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湘西猕猴桃产业化项目,依托吉首大学建立了一支由50多人组成的专兼职猕猴桃研发技术骨干队伍,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已将一个小小的猕猴桃开发出果王素、猕猴桃祛斑油、果汁、果脯、果籽饼干等4大类30多个精深加工产品,成为中国及世界猕猴桃精深加工的领军企业。在公司的带动下,湘西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20多万中高海拔山区农民靠猕猴桃脱贫致富。
(三)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力度由小到大
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爱。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8年,国税部门认定能享受优惠政策的民贸企业必须是从事购销活动的,而且必须是国有或集体企业。而以前的医药公司、供销企业、民贸企业,通过改制全部变成了民营个体经济,结果只能被拦在享受优惠政策的门外。同时,新建的一些超市、大药房全部为个体经营,同样不能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2011年以来,州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贯彻落实民族地区各项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湘西州民族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十一五”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认真落实国家少数民族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优惠贷款利差补贴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1996—2010年累计为全州“两民企业”落实优惠贷款补贴利息2.73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达1.41亿元,年均贴息2820万元,减轻了企业融资成本,助推了民族企业发展壮大。对“两民企业”实施贴息工作流程简单化,加快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二、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龙头企业拉动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中,由一个或多个大的龙头企业带动,许多小企业和农户围绕其生产的最终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原材料供应等活动组成农业产业群。集群内部企业分工明确,形成与该产品质量和信誉等密切相关的地理品牌,带动形成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各类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开展服务,在技术上统一指导,建立技术员分片联户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据了解,湘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涌现出“古丈毛尖”、“酒鬼”、“土家人”、“湘泉”4件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名牌产品8件,湖南省著名商标20件,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2011年年底龙头企业在州内采购农产品原料总值达24.2亿元,农产品实现外贸出口78万美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州建立了农产品专业基地140多万亩,农民合作社370个以及粮油、果蔬、茶叶、水产品、中药材、烟叶等十大产业基地,直接带动了27万农户进市场,户均增收在600元以上。
这种农业集群模式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要做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加深层次,集中生产,不断提高带动农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体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积极性。
(二)特色食品与民俗文化旅游结合模式
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湘西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民间工艺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很多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我们开发民族特色食品的宝贵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特色食品,如猕猴桃片、血板鸭、姜糖及各种特色酒类等。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使食品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但同时也存在产品种类及规模有限的缺点,不利于特色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三)专业市场依托模式
专业市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现货交易,通过带动主导产业与当地农民密切联系,以专业市场或专业化批发交易中心为依托,提供买卖、运销等方面的服务,带动区域性专业化生产。2011年,湘西州建有各类专业市场8个,面积达25万平方米,60余户企业入驻园区,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占一半以上,市场交易额达7亿元,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食品市场流通网络。
近年来,湘西州特色农产品走俏农博会,一届比一届好。通过农博会的推介,产品的知名度也逐步扩大。老爹生物有限公司高调推出了新产品,其中的猕猴桃果浆饮料、鲜果颇受顾客青睐,猕猴桃系列饮料的瓶形、包装都有新的改进,更具现代时尚。吕洞山茶业公司的茶叶同样吸引了不少顾客。湘西州茶叶、百合、腊味、饮料等特色产品一如既往饮誉农博会。除了农博会,农贸批发市场、大型展销会等等也处处呈现出湘西特色食品的多样性与特色性。
依托专业市场,实施特色食品的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效果比较明显的模式,但在这一种模式的运作中,必须输入现代化市场运营的新手段和理念,而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带领农民致富的产业化经营机制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做大和做强。
(四)科学技术支撑模式
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以科技进步来保障民族食品特有的品质,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随着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推广,农业生产中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
湘西州把科技进步和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特别是依托吉首大学进行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11年湘西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研发了果王素、猕猴桃果汁、果冻及山野菜等近100种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据统计,在18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中,有6家是农业产业化企业。
湘西州神秘湘西醋业公司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和先进的酿造设备,致力于湘西香醋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实现湘西香醋传统酿造工艺现代化。由湘西边城醋业研发的“神秘湘西”牌柑橘醋饮的成功上市,使湘西柑橘产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公司以吉首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为坚实的技术后盾力量,以高科技为起点,以超前的经济战略眼光、先进的酿造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造就了高质量、高科技、高品位的“神秘湘西”系列香醋和醋饮料产品,积极开发出具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的酿造醋系列健康食品。
依靠科技支撑的方式形成农业产业集群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就目前来说,湘西州大多数的农业产业技术在低层次水平徘徊,产学研合作机制欠完善。
(五)优势资源推动模式
湘西州拥有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以中药材开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业和民族医药开发已崭露头角。把生物制药业打造成优势产业,重点是抓好青蒿、百合等药效突出、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规模基地建设,充分运用新兴生物技术精深加工中药材。重点扶持湘泉制药、华立制药等现有医药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品牌认知度高的名优品牌。以猕猴桃、柑、茶叶、烤烟、蔬菜、百合等为依托,以开发酒鬼酒系列产品、复烤烟叶、猕猴桃系列产品、果蔬保鲜及深加工产品、畜牧水产品加工和地方特色风味食品等为重点,做大做强食品加工骨干企业。
三、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丰富产品类型
湘西州目前的食品加工类型还主要是农产品的粗加工,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而非直接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输入市场。这一延伸产业链条的改变有希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使附加值显著提升,找到新的盈利空间。
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上市,突出抓好名优特新及有机、绿色等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建立一批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试验基地,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形成农业精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加强加工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创国内饮料名牌,把猕猴桃饮料及边城醋饮加工业办成湘西州继烟酒之后的又一大财源建设项目和曙光工程。
在国内,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广受关注,许多触觉敏锐的投资者相信公众对绿色、健康、原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并纷纷涉足试水这一领域绿色有机食品,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湘西州食品产业要朝着绿色食品的方向前进,前景非常可观。
(二)明确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闲暇不断增多,旅游业市场会不断扩大,在第三产业中焕发出更大的活力。湘西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的游客。另一方面,湘西州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利用其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采用特色食品产业与民族文化结合的发展模式,将特色民族文化融入特色食品中,将产品、产业的扩散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合二为一。丰富的民族文化又给品牌注入附加值,品牌价值的提升使产品的高价得到支撑,使消费者在选购绿色食品时感到物有所值。
(三)扩大产业规模
目前,湘西州食品产业发展的规模比较小,要加快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向种养能人或投资农业开发企业集中,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水平,使食品产业发展更加集中。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力争新扩良种茶、商品蔬菜基地、优质猕猴桃基地、优质百合基地、中药材基地,椪柑品种改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
(四)创建民族特色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湘西州虽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企业在开拓市场和品牌建设方面能力不强,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规模小,严重限制了食品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许多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不愿意也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作产品宣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推广品牌,注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包装的个性化,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整合特色食品品牌资源,以品改提质、规模基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为核心,努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湘西特色食品生态、绿色、有机、富硒特色品牌,提高湘西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的社会,越是具有地方性,越是具有民族性的就越是能吸引到观众。
(五)拓宽资金渠道
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特色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中央财政补贴与地方财政支持的模式,重点支持食品工业园区基地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等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用途主要是: 产学研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专项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另一方面,发展特色食品金融产品,扩大特色食品企业的融资渠道。如湘西椪柑虽然种植面积很大但良种覆盖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果农“下”不起本钱。为了鼓励农民更多地使用优良品种,应建立椪柑生产良种补贴。另外,为保证生产性投入,还应给予果农农资购置补贴和生产性小额贷款贴息补贴等。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缺乏资金,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寸步难行。因此,大力扶持一批大规模、高效益、强带动的龙头企业,使企业有能力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