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遵循一定规则运行的活动,它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受自然规律制约,还受到经济规律及社会、文化、科技等人文规律的影响。纷繁的经济活动、复杂的经济现象总是要落脚在特定的地域空间,这种经济活动和地域空间的相互作用,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也构筑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而且应该有一个准确、规范的表述。中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理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做了不同的表述。有的从经济学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域范围的经济学;有的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学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有的从区域内外两个层次加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还有的学者从宏观上和政策实用层面上进行了界定。
不同的定义和界定,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学的本质的把握和揭示。从总体上说,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综合,我们要从经济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结合中做出概括和抽象。由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学科体系与框架如下:
(1)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协调与区际关系;
(4)区域城市化;
(5)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
(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两条线索去考察:一是区域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
(一)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认为,在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从理论渊源上,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得益于区位理论。众所周知,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如著名学者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相继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均从生产成本的比较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由此探讨国际的劳动地域分工。由此,以研究经济活动区位为主旨的区域理论应运而生。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初,早期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杜能是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从运输费用和空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区位地租随市场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阐明了农业生产类型围绕市场而呈现的空间变化规律。20世纪初,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他从空间的角度,考察了运费、劳动费用、集聚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讨论如何通过选择工业企业的区位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20世纪30年代,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理论,通过对市场区域形状和中心空间分布状态的分析,建立了市场区和中心地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模式。其后,廖什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研究产业的市场区位,提出了产业的市场区位理论。至此,区位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之后,到20世纪50年代,区位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总体而言,区位理论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研究单个企业的最佳区位,通过区位选择来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要素,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理论。由于受市场机制的自由作用,经济活动和要素总是向最优区位流动,这就加剧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区域经济过度膨胀,落后区域经济不断恶化,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迫使西方国家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区域经济,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论”,赫希曼于1958年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等。区域经济学应运而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学科,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空间均衡理论)、胡佛等。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在我国,区域经济学起步很晚,而发展十分迅速。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学学界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主要探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如何在空间上安排各种经济活动,建立最优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从而实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协调部门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总体上看,生产力布局研究有别于区域经济学,但是,它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①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②地方经济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和加强,由于财税、计划、投资体制和地方经济调控权的扩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和利益进一步强化;③生产力布局由传统的“平衡布局”转为以“效率”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实行倾斜的优惠政策导向;④区际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协作,促进了区际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配置。
在上述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也冲破了过去传统的生产力布局的框框,从全新的角度,在全方位开展区域经济研究,如对“均衡”与“非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反思;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经济关系与调控体系的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等。与此同时,国外区域经济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管理经验被介绍到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区域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成立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此后,我国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