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时间:2023-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从竞争到垄断在马歇尔的模型当中,经济主体所处的环境只有两种抽象类型: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因而在外在现实一致性上是不足的。4)有限理性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根基性条件之一,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是这一思想在现代数理化经济体系当中的标准分析方法。

1)从竞争到垄断

在马歇尔的模型当中,经济主体所处的环境只有两种抽象类型: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因而在外在现实一致性上是不足的。 一些经济学家着手改善新古典经济学的这个缺陷,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张伯伦,其中前者的贡献在于垄断和价格歧视,后者的贡献在于垄断竞争理论。 之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基本形成并稳定,关于市场垄断性的研究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继续进行,并引入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2)新制度经济学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当中,厂商和企业一直被当作一个黑箱,市场当中的交易部分地被视为“快速而免费”的动作,这些都依赖于瓦尔拉斯的那个万能的拍卖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企业为什么会存在? 为什么同样的要素和技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当中生产效率会有巨大的差异? 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引发了将新古典分析方法引入到社会制度分析的新制度经济学热潮,其结果反而为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引入了制度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概念就是交易费用和产权。 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当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科斯、阿尔钦、威廉姆森、诺斯与巴泽尔等等。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发展和扬弃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些有关理性和信息的苛刻假设,假设制度是既定的,更多地关注经济的效率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则更注重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详细考察,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其研究方法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1]:①重视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②试图从文化、心理、历史、法律的角度寻找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基础;③注重经验和案例的研究。

3)博弈论

虽然新古典经济学从方法论上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在分析当中确实只见市场不见人——价格的形成并没有经济个体的影子,被神奇的拍卖者所替代。 这种代表个体的方法在分析竞争市场时问题并不大,但在分析市场主体数量较少、行为相互影响明显的一些非竞争市场行为时,理论的现实一致性便存在严重问题,需要改进分析方法。 1944年,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出版了《经济行为和博弈论》,博弈论作为一种理论出现,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纳什发表论文证明了纳什均衡的存在性,由此奠定非合作博弈论的发展基础。 之后经过泽尔腾、海萨尼等博弈论专家的发展,非合作博弈论得到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博弈论已经统治了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几乎所有领域。 然而,近年来由于均衡限制条件越来越复杂,导致非合作博弈论的困境重重。 这种背景下,演化博弈论应运而生。

4)有限理性理论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传统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根基性条件之一,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是这一思想在现代数理化经济体系当中的标准分析方法。 这一假设要求信息是完备的,经济主体的信息处理效率也是极高的,甚至是不需要过程的,这种和现实相差太远的假设前提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挑战。 经济学家罗伯特·西蒙认为应该放弃理性假设,进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设和满足标准,用更为现实的社会人假设代替了原来的经济人假设,从而发展出了有限理性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有限理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并未形成多大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分析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理性经纪人进行决策的信息经济学来处理有限理性问题。

5)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尽管总体经济活动是单个经济主体活动的结果,但总体结果往往会脱离单起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律和初衷,并拥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宏观经济学就是探讨由个体经济行为无法预测的总体经济活动规律的。 古典经济学坚持看不见的手原理及由其引申而来的经济和谐结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的经济总体后果总是经济增长与供求均衡(马尔萨斯除外)。 因此货币数量论也许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主要部分。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残酷的方式证实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缺陷,也引起经济学家探索新的经济学说。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一个完全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长期失业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 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经济学教育体系当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被列为西方经济学的两门基本课程,但两者从一开始就是分裂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调和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的尝试过程。

最初的尝试是由有保罗·萨缪尔森进行的,他将希克斯对凯恩斯原始理论的模型化成果IS-LM模型和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被称为新古典综合理论。 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首次结合是生硬的,仅仅说当政府采取措施将失业消除后,微观理论还是起作用的。 这种理论统治了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的宏观经济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期、20世纪70年代初期持续出现的滞涨对新古典综合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这种背景下,由卢卡斯、华莱士和萨金特所倡导的使用新古典货币方法分析经济周期的理论成为新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宏观经济理论,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Ⅰ。 依据理性预期假设,用货币错觉来解释经济波动,是宏观理论向微观理论妥协的一次尝试。20世纪80年代,这种货币意外的宏观经济理论逐渐让位,接替其显学地位的是真实商业周期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Ⅱ。 相比之下,真实商业周期理论比货币意外模型走得更远,认为市场总是出清的,经济波动是由技术变动等真实原因造成的,因此这一理论也是宏观理论适应微观方法的结果。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遭到了凯恩斯主义的反击。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更为细致地对微观基础进行构建之后卷土重来,以价格黏性代替传统凯恩斯的价格刚性概念,将经济活动解释为货币的不均衡冲击。 总体而言,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是让宏观理论适应微观理论,凯恩斯主义则相反,让微观理论向宏观理论妥协。

虽然宏观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处于“显学”位置的宏观理论有着比较清晰的更迭过程,但并非是替代过程,实际状况是各种理论都不具备压倒其他理论的外在一致性和内在逻辑一致性,因此宏观经济理论的现状是不同理论并存,并在动态中发展。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凯恩斯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以其为例,其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①“心理规律”是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 凯恩斯运用心理预期分析方法,推导出“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以此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首先,凯恩斯以人们的“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引出消费需求不足。 凯恩斯高度重视消费倾向规律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他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就是在这个心理规律上。其次,凯恩斯分析了“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预期”失去信心和“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太强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不仅会造成总需求不足,而且会造成总投资不足,从而引起了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②总量分析法。 凯恩斯认为,以前的经济学主要分析个别家庭、个别企业或个别部分的供给、需求、价格、工资、利润、地租等,也只把社会看成是众多单个个人、家庭和企业的总和,但不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经济实体。 可称这种方法为“个量分析法”。 凯恩斯所考察的是总供给、总需求、总价格、总生产、总收入、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总就业量等,即一个国家为单位的“总量”。 他的方法被人们称之为“总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方法可以分为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静态和移动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短期的和比较静态的总量均衡分析方法。 凯恩斯将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发展为总量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将之用于分析某类总体商品市场中的总体商品的价格决定只取决于其本身市场的供求均衡状况,而不受其他总体商品市场的总体商品价格与供求均衡与否的影响。 当然,凯恩斯之后,希克斯、汉斯又把凯恩斯的总量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发展为总量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③非均衡分析方法。 非均衡分析方法是用在不完善市场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被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

凯恩斯所阐述的收入、就业等宏观经济理论,就包括了非均衡分析方法思想。 这主要有:第一,突出地强调了经济的“不确定性”、未来是不可知的、经济行为人所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 第二,引进了数量变量。 比如说,在消费价格函数中,消费不是价格的函数,而是数量变量收入的函数。 这在下面所说的数学方法中还将继续论述。 第三,货币市场的均衡不能保证商品市场的同时均衡,而商品市场的均衡不能保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以,会出现货币市场均衡或商品市场均衡和失业均衡同时存在的局面。 第四,理论分析的前提——社会经济资源的闲置,就明确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是处在非均衡状态之中。 第五,“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是一般情况,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只是特例。 这就是说,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一般不足以达到充分就业时国民收入的均衡,而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④对数学方法的看法。 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方法还重视使用数学方法,即采用了梳理经济学的一般方法。 他的有效需求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就业理论、货币理论、物价理论都应用了弹性分析、边际分析、乘数分析、函数关系分析、经济模型分析等。

但是,凯恩斯非常怀疑经济数学方法会比语言分析高明。 他认为,论证经济问题的使用形式是语言叙述,而不是用符号的假数学形式。 这是因为语言叙述能清楚地知道文字代表什么意义、能使研究者知道自己各个因素绝对独立。 他认为,数理经济学太繁杂,其假定不精确,整个推论和结论也不精确,由此,他批评了数学经济学家们沉迷于神气十足但毫无用处的符号迷阵之中,把现实经济世界中的复杂性置于脑后。

⑤规范分析方法。 在进行总量分析时,凯恩斯大都采用的是实证分析方法,即力图说明国民收入的变动在就业、物价等方面所引起的反应或后果。 但是,凯恩斯也使用了规范分析方法,集中阐述了其就业理论所引出的社会哲学结论和带有制度性的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