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期准备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在日趋激烈的科研资源分配竞争中,获得一个科研项目,尤其是高层次科研项目,不啻抓住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例如,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的立项率从未达到10%,超过90%的申请项目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研究者在申请科研项目之前,应当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设计与申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还能为项目立项后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开展项目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首先要选定研究方向、界定研究范围、确定研究对象。 在选题确定(不一定是确定了具体的题目)的基础上,前期准备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更有效率。 这种准备工作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介绍知识准备、资料搜集、前期研究、熟悉政策、调适心态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1)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就是围绕选题,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本课题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知识浩如烟海,更新频率日益加快,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面往往相对较窄,掌握的系统性科学知识相对有限。 而现代科研项目日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开展科研项目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 一个在激烈竞争中设立的科研项目,只可能批准给该领域的“行家”,而不会批准给没有相应知识储备的“门外汉”的。 因此,围绕所选课题,开展专题学习,做好知识储备,使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是做好项目申请的重要前提。
(2)资料搜集
研究资料搜集,就是广泛、深入地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信息情报、政策文献以及反映研究对象历史进程、最新动态、实证数据等方面的资料。 通过尽可能全面地占有研究资料,研究分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可以准确把握课题研究前沿,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能够有效掌握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为课题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并能在其他研究者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预测研究趋势,找出研究的空白点,为本项目的创新性设计奠定基础。 研究资料的搜集,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既要搜集历史资料,又要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既要搜集国内研究成果,还要搜集国外研究成果;既要搜集理论研究成果,又要搜集实证研究数据;等等。 对经济学科研项目而言,在资料搜集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搜集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要特别重视搜集实证数据和信息,要特别重视搜集同类研究成果。 当然,对占有的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整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搜集的资料再多,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前期研究
广义的前期研究,包括相关的知识储备,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以及研究者前期从事的任何相关研究。 狭义的前期研究,实际上是研究者针对所选课题进行的专项研究。 没有前期研究基础的科研项目,是很难得到资助的。 前期研究最重要的是积累前期研究成果。 一些研究者长期致力于某一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前期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在项目申请中展示这些成果,会很容易获得项目评议者对其研究能力的认可。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前期研究。 一是从长远计,要确定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即选定1~2个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这些领域的研究,产出一系列科研成果。 二是从中期来看,可以自选1~2个符合研究趋势的课题开展研究,积累前期成果,择机申报科研项目。 三是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针对选题开展即期研究,尽管不能形成成熟系统的研究成果,但通过研究能够系统性地把握课题的内涵,对于申请科研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4)熟悉政策
熟悉政策,指的是要在申请科研项目之前,全面了解、掌握申报要求和项目管理政策。 不少申报者片面地认为这是项目申报的“外功”,不重视对申报要求和管理政策的了解,往往导致项目申请失利。 比如,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中,每年都有大量申请项目由于条件审核或形式审核不合格被淘汰。 熟悉申报要求和管理政策,就是要认真阅读申报通知、公告等申报文件,学习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把握申报要求。 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弄清资助范围。 科研项目的申报,一般都会明确其资助的重点和范围。 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常要求在《课题指南》范围内选题,其中应用经济学科要求必须按指南条目设计具体研究项目,如果申请的科研项目脱离了《课题指南》,是很难获得资助的。
二是把握申请条件。 项目资助者一般会在项目申报中设定申报条件。 比如,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要求申请者及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得超过39岁,许多研究者由于在项目申请中忽视了课题组成员的年龄条件而被视为不合格的申请。 再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文件明确要求,“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如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者忽视了这一条件去申请同年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样会被淘汰。
三是熟悉课题论证要求。 项目资助者一般会对课题设计论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经费预算额度、完成时间要求、项目成果要求、申请书填报要求,等等。 比如,国家社科基金就明确要求在填报申请书时,必须按照其设定的论证提纲一一填报,否则视为论证“缺项”而判为不合格的申请。
四是熟悉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资助者一般会对项目申请材料的规格、份数、署名、审核意见等提出明确要求。 如国家社科基金要求申请者必须在“申请者承诺”处签名;要求提交的申请书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等等。
五是要了解项目立项程序和评价指标。 这有助于申请者有针对性地填报申请材料。 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目前对23个学科均实行双向通信匿名初评,再对初评入围的项目进行实名会议评审。 这就要求申请者必须在通信评审材料中做到“匿名”;而在实名评审材料中,就要尽可能展示本项目研究团队、单位科研条件等实名信息。 当然,了解评价指标,将有助于申请者按照评价指标确定申请材料的侧重,做到有的放矢。 表9.3.1是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信评审评价指标。
表9.3.1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通信评审指标表
六是要了解管理政策。 比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一般项目经费中专家咨询费的比例不得超过10%,如果不了解这一规定,在填报经费预算时,就容易被评议者指出问题。 再如,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要求项目成果必须先鉴定,后出版,如果不熟悉这一规定,在设计论证项目时,盲目提出“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版专著一部”,很可能会在项目评议中遇到麻烦。
(5)调适心态
当前,科研资源分配的竞争十分激烈,对研究者的心态往往产生很大影响。 无数实例表明,坚定的信心、端正的态度,是成功申请科研项目的心理基础。 因此,申请科研项目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就是调适心态。 调适心态,就是在心理和态度上为申请科研项目做好准备。 首先应当树立信心。 一些研究者前期基础较好,选题也不错,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信心不足,不敢提出项目申请;一些研究者申请的科研项目没有立项,甚至几次申请都没有立项,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当然,也有少数申请者过于自信,项目没有中标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总是怨天尤人,这些都是不好的心态。 研究者要想获得科研项目资助,应当基于自身的研究能力,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不要怕失败,重要的是在每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申请者态度端正,就会认真、严谨地编制申请材料,从而提升项目竞争力,而马马虎虎填报一份申请材料报上去,是很难得到资助的。
2)项目选题
选题,就是选择方向和领域、界定研究范围、确定研究对象、设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题目的过程。 选题是科研项目的起点,选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竞争力。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实际上表达的是,做好项目选题,往往比研究工作本身更有价值。 在人们的科研实践中,广义的科研选题有着诸多方式、方法和途径。 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中的选题问题。
在科研项目申请中,选题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即首先确定大致的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要在界定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等问题基础上,设计具体的项目名称,合理表达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科研项目申请中常见的选题途径、选题方法和题目设计的注意事项。
(1)选题途径
在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中,选题一般有3种途径。
一是限定式选题,即资助者只允许申请者按照发布的《课题指南》原题选题。 这种选题方式通常被称为“命题研究”,直接体现了资助者的意志和倾向性。 比如,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招标,只允许申请者按照其发布的50个课题原名进行申报,不允许改动课题名称。 这种选题方式对项目申请者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前期相关研究不足的申请者,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申请材料;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申请者自由发挥的空间。 当然,在这种选题模式下的立项竞争实际上是同题竞争,竞争程度非常激烈。 目前,这种选题方式主要限于一些公开招标项目的申请。 以下是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部分题目: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转型下的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研究
国家经济安全与我国金融审计制度创新研究
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研究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我国公共财政风险评估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研究
二是导向式选题,即资助者要求申请者按照其发布的《课题指南》的要求进行选题,但《课题指南》只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范围和重点,申请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研究题目。 这种选题方式既体现了资助者的倾向性,又给予申请者一定的发挥所长的空间。 目前,这种选题方式比较普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年度项目一般都采取这种选题方式。 表9.3.2是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选题方向与中标课题对照情况:
表9.3.2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选题方向与中标课题
三是自由式选题,即资助者仅对选题要求做出原则性规定,不设定具体的选题限制,申请者可以在既定原则下自由选题申请项目。 这种选题方式下的立项很少有同题竞争,往往比较的是项目本身的设计水平。 比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申请,一般都实行申请者自由选题。 以下是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对选题的要求:
本次项目(不含专项任务项目)不设申报指南,申请者应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行拟定研究课题。 申请者应认真查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有关管理办法及以往有关立项资料,切实提高申报质量,避免重复申报。
(2)选题方法
选题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选题的水平,直接体现出研究者的学术水平。 选题的方法,则是研究者学术底蕴和创新能力的外化途径,是研究者把握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 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选题的方法仅仅是空中楼阁。 只要潜心某一领域的研究,注重学术积累、前沿跟踪和热点焦点,每一位研究者都能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独到的选题方法,做到厚积薄发,抓住瞬间闪现的灵感,凝练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有竞争力的科研选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可循。 但在科研项目申报实践中,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约束,选题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套路”,介绍如下几种,仅供参考。
问题导向选题。 即以为解决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出发点,发掘和凝练出这些问题当中的科学命题,形成研究课题。 由于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包含的客观联系是多样而复杂的,其运动变化规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研究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机制变革中不断出现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界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正是如此,目前这种选题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运用中也非常普遍。 运用这种选题方法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随时关注时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运用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提炼出其中的科学命题;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尤其是新的政策走向,使自己的选题能够有效服务于“国家需求”“地方需求”“社会需求”等,体现出选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比如,在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之时,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当时广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不含西部项目)批准了30项有关金融危机的项目。再如,在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之时,“低碳发展”又是当时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年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有关“低碳”的项目。 下面是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理论经济、应用经济学科立项项目中有关“低碳”的部分实例:
理论经济学部分项目
低碳经济时代的碳金融机制与制度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
低碳经济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战略的调整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的数量测度及对策研究
我国碳减排的定量评估研究
不同区域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动态规划研究
应用经济学部分项目
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综合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二氧化碳减排评价研究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模式、难点和实现途径研究
全球碳博弈格局下中国低碳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会计问题研究
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其政策导向研究
我国城市居民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金融机制研究
低碳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碳减排效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评价研究
我国碳减排指标的省际分配问题研究
低碳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调查研究
我国低碳景区构建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
支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
前沿跟踪选题。 随时关注学术动态,紧密跟踪学科前沿,准确把握研究趋势,从中选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这种选题模式一般适用于基础理论项目的选题。 由于学术前沿课题的研究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很少,研究难度也非常大,对课题组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是一个重要挑战。 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的选题,一般都要求立足学术前沿,选题、研究和成果发表与国际接轨,体现项目研究的原创性。
纵向拓展选题。 即立足现有基础,对已研究问题进行深度发掘和广度延伸,在拓展中不断寻找新的课题,把研究程度向纵深推进,把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选题方法更适用于自由式探索式基础研究。 那些长期致力于某一领域研究的研究者,常常采取这种选题方法选择课题进行持续性研究,他们理论功底扎实,研究积累丰富,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具有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课题的能力和条件。 例如,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周立新教授,潜心于家族企业治理方面的研究,成功申报了一系列家族企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基于东西部地区的实证,家族涉入、组织间网络模式与家族企业成长等。
横向交叉选题。 学科交叉与融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与融合往往产生很多学科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往往产生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横向交叉选题,一种是直接在学科交叉点选择研究课题,另一种是尝试运用一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方法去研究另一学科领域的问题。 在科研项目申报中,这种选题方法比较适用于《指南》导向型选题要求,在统一《指南》条目下,通过横向交叉选题,容易设计出相对而言有新意的课题,从而有效避免与他人同题竞争。
比如,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问题,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多个学科领域设立了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项目,如:
应用经济学
失业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相关政策研究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合理引导大学生创业类型与就业有效性关系机制研究
社会学
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压力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抽样调查研究
高校扩招与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管理学
“十二五”时期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技能战略研究
现阶段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当然,运用一个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方法去研究另一学科领域的问题的研究很多,如下列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人类学视角下的东西方人群早期交流模式研究(考古学项目)
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问题研究(新闻学项目)
生态学思维方式视角下的民生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统计学项目)
经济周期视角下投资者心理偏差对资产定价的影响研究(管理学项目)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实证研究(管理学项目)
哲学视角下的“多世界解释”问题研究(哲学项目)
伦理学视角中的不正当行政行为问题研究(哲学项目)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理论经济学项目)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圈区域合作研究(政治学项目)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研究(民族问题研究项目)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藏汉佛教交流史(宗教学项目)
地域文化视角中的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研究(中国文学项目)
热点动态选题。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变化会产生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抓住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把它上升到研究的层面,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选题。 运用这种方法选题,要紧密跟踪一个持续性的热点问题,把握其最新发展动态,并要善于捕捉其中为人关注的新问题。 例如,我国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社科基金近年来每年均资助了较多相关研究项目,这种持续性的资助反映了研究者们对热点问题的动态跟踪,我们将应用经济学科2008—2010年的资助的相关项目列举如下:
表9.3.3 2008—2010年应用经济学科资助的相关项目
(3)选题注意事项
在科研项目申报中,选题选题总体上要符合科研项目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可行性、规范性等原则;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选题。 在科研项目申请中,选题一般不要脱离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 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选题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短期内难以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不容易做好项目设计论证;同时,由于缺少前期成果,项目很难获得资助。
二是选题要符合资助要求。 要弄清楚资助政策的关于选题方式规定,在项目申报文件规定的范围内选题,否则,即使你设计申报的项目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很难获得立项资助。
三是选题要立足自身前期研究基础。 有无前期研究成果,通常能反映一个研究者是否熟悉项目研究领域,是否具有扎实的前期基础;前期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通常能反映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实力的强弱。 因此,科研项目立项评议,一般要考察申请者和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研究基础。 在科研项目申请中,脱离前期研究基础的选题,在这一指标评价中很难得到中高评价,不容易获得立项。
四是要正确处理“冷”与“热”的关系。 在项目申请中,一些热点问题往往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导致研究这一问题的选题很多,竞争激烈,不容易获得立项,这就是选题太“热”。 因此,申请科研项目,要尽可能避开热点,即使同样研究热点问题,也要在研究范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与众不同之处,增强竞争力。 当然,项目申报选题也要避免过“冷”,太“冷”的课题要么是研究价值偏小,要么就是资助者不关注、不重视,因而这类选题也不容易受到资助。
五是要尽量避免同题竞争。 在项目申报中,一些申请者直接照搬《课题指南》的条目用做课题名称,或者仅对《课题指南》条目做很小改动,这就容易导致与其他同样做法的申请者形成同题竞争。 一般而言,资助者都采取一个《课题指南》条目设置一个项目的资助模式,这就是说,多个类似选题的项目申请,最终只有一个项目能够获得立项,实际上增大了申请成功的难度。
六是要严格防止重复研究。 申请科研项目,要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做好项目查新工作。 查新就是了解是否已经有其他研究者开展同样的研究,研究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什么不足和薄弱环节。 查新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是否已经设立了类似的研究项目,如果资助体系中已经存在同题的项目,那你申请的项目就是重复研究,一般不会得到资助。
(4)题目设计
选题确定后,把选题的核心内容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就形成了研究题目(通常称为项目名称)。 题目设计的核心工作,在于努力寻求表述选题的恰当方式。 一个好的研究题目,能够准确传递出选题最核心的、最具创新性的信息,能够准确表达申请者的研究意图,让人一看就能准确把握选题的实质内容和与众不同之处,从而体现出选题的创新性和新颖性。
在科研项目设计与申报中,题目设计应当符合但不限于下列3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表达准确。 即设计的项目名称能够准确反映选题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或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比如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务输出大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其研究对象就很明确,即“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问题。 研究对象是题目表达的最基本的内容,如果研究对象不明确,那么题目设计注定是失败的。 准确表达研究对象,关键在于用准确的概念反映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实质。 其次,要准确界定研究范围。 科研项目研究,坚持的是有限目标的原则,如果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明确,那么研究对象就是无限的,目标也是无限的,显然不符合实际。 研究范围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研究对象外延的范围,如时间、空间、类别等方面。 如果研究对象本身没有研究边界的规定性,那就应该限定研究对象的范围;明确研究范围,也是突出选题的新颖性和特色的重要方式。 界定研究范围,关键要清晰划分研究对象的外延边界。 仍看前例,其研究范围的界定也很明晰,即“劳务输出大省”;同样以“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当年另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其研究范围则界定为“我国”。 再次,表达用语要准确,没有歧义,没有语病,符合逻辑,等等。
二是专业规范。 专业,即项目所用概念、词汇要专业,是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没有争议的专业概念。 专业概念或词汇往往负载着大量的科学信息,信息容量大,同行人士易知易感;如果使用非专业词汇,那么项目的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 同时,还要尽量使用本学科领域的概念,借用其他领域的概念,不但会使选题显得生僻,而且选题很可能得不到通行专家的认可。 规范,就是题目逻辑严密,没有漏洞;表达严谨,符合学术规范;用语规范,符合书面表达要求,不用口语、方言等。 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理论经济学项目“货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基础研究”,其中,“货币经济学”“一般均衡”等,都是专业的概念,表达也非常规范。
三是简练易读。 简练,就是题目言简意赅。 文字要尽量少,在项目申报中,资助者对项目的长度一般都有要求,如国家社科基金要求题目不得超过40个字;句式要尽量简单,一些项目题目选择复杂长句,不但不易阅读,而且很容易造成杂糅,形成病句。 易读,就是题目流畅,不晦涩,表意直白,没有过多修饰成分,易读易懂。 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理论经济学项目“农村非农就业问题调查研究”,总共12个字,简练易读,意思表达非常清楚。
题目设计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正是如此,同样一个选题,不同研究者设计出来的题目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题目设计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度、研究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组合。 其中,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为这二者分别确定了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而其他因素,则可以由研究者灵活把握,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下面举几种常见的题目表述方式,供大家参考。
——直接用研究对象做题目。 这类题目所用概念能够直接描述研究对象内涵,并能准确界定研究对象的外延。 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国家建构理论研究、情感人类学研究、夫妻财产关系法研究、商法总则研究、《突厥语大辞典》研究、张恨水年谱。
——“研究对象+研究理论或方法”。 同样的,这类题目所用概念能够直接描述研究对象内涵,并能准确界定研究对象的外延;在此基础上,加上研究理论或研究方法,可以突出本选题在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上的侧重,从而突出特色。 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吴越文化比较研究。
——“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理论或方法”。在前述方式上,进一步界定研究范围。 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实证分析、农村非农就业问题调查研究、我国碳减排的定量评估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微观经济学分析研究
——“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对象”。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对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政策研究、和谐社会背景下城乡居民的发展观与幸福观研究。
——核心概念组合表达。 有的以若干事物相互关系为研究侧重的项目,在题目设计上,常常把选题中一些核心概念提炼出来形成关键词,以若干关键词的组合来作为项目题目,既表述了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又明确了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如林毅夫的名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再如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际贸易体制、机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中国的相对工资差距综合研究,转型时期政策调整、农户就业与劳动力流动跟踪调查研究,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与少数民族就业问题调查研究,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研究,投资者保护、定向增发和财富转移问题综合研究。
总之,题目设计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关键是要寻找到最能够表达选题主旨的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