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定价对于商品的销售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何给商品定价直接关系着商品的销售状况和店铺的经营。因此,店铺经营者一定要明确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做到合理定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如今我国的商品价格在宏观调控之下,更多地是由市场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1.市场的性质
同一种商品,由于店铺的位置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如果店铺开设在一个黄金地段,租金或地价都很高,商品售价就可以适当提高;如果店铺开设在比较冷清的地段,就不用考虑得太多,可以较低的价格售出同样的商品。
因此,商圈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商圈分析主要考虑以下情况:
(1)考虑销售市场的大小。在销售一种商品的时候,要准确找到自己的顾客群,了解由这类顾客群构成的市场的前景是怎样的,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
(2)考虑顾客的消费习惯。一旦顾客使用惯了一种品牌的东西,就会形成一种购买习惯,这个习惯并不是很容易就更改的,因此,在给此类商品定价的时候,不要有特别大的幅度。
2.市场环境结构
市场环境结构对于商品的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1)纯粹竞争和自由竞争的理想情况。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的行为只受价格因素的支配,店铺不可能采用提价的方法多得利润,只能依靠提高自己商品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各种消耗的方法来降低成本,以取得利润。
(2)垄断市场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常出现的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这时少数卖者拥有比较优越的条件,对市场成交价格的影响作用比较大。
3.商品的成本
商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储运成本,商品的成本影响价格。
4.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在为商品定价的时候,首先应考虑市场上其他商品是如何定价的,再仔细权衡,从而为自己的商品定价。
5.市场需求
一般来说,市场需求是影响商品定价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某一时期在某一市场,顾客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是增加的,则可以采取适当的提价措施;反之,则应适当地降价。
6.销售策略
商品的销售策略要根据商品性质、店铺形象及其经营特点来制定。比如,销售品质优良的名牌商品可以定高价,这样人们在买这个商品的时候才觉得是物有所值;一些流行性十分强的商品也可以定高价,因为一旦过了流行期,必然会削价;如果销售过时的商品或滞销商品,则需要定低价,这样才会把商品顺利地销售出去。
一般情况下,一种商品要经过许多中间商才能到达顾客手中。因此,为了保障顾客的合法权益,店铺不能把价格涨到太夸张的地步,而要参考公定价格,以示公平。
7.商品形象
有些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百年老店,由于其商品品质优良、服务周到,已经有了名号,奠定了一定的根基,使得顾客在需要此类商品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它,因此定价可以稍微高一些。
在对商品定价的时候,不少开店经营者都会看到这样一个名词:价格弹性。所谓的价格弹性,即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指某一商品价格变动时,该种商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而价格弹性分析,就是应用弹性的原理,就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行分析、计算、预测、决策。
在下列情况下,需求弹性可能较小。
(1)顾客寻求更低价格方面的信息不灵,行动迟缓。
(2)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粮食,不管价格怎样升降,顾客的消费量大体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3)顾客认为由于质量的提高、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4)替代品或竞争者很少,如食盐等。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可以适当提高价格;对于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可适当降低价格,通过刺激需求量来增加收入。
但实际中,顾客能承受的价格并不一定是合理价格和最佳营销价格,因此,店铺经营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商品灵活定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