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风险评估指数法

风险评估指数法

时间:2023-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风险指数的大小将职业危害初步划分为5级。使同一作业单元的人员暴露在相似的职业危害因素下,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同理,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中,我们也需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危害的严重性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

林嗣豪等参考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中国台湾学者Chiusen Wang建立了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计算公式,该方法主要根据安全风险评估原理,综合考虑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工作场所中的作业环境条件,按以下的步骤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风险进行评估:①识别危害因素;②划分作业单元;③检测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④调查现场作业环境条件,包括工程防护、个体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人数和作业时间;⑤计算风险指数;⑥确定职业危害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指数的大小将职业危害初步划分为5级。

一、收集工作场所基础资料和识别风险因子

在对企业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评估之前,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如人员组织、工艺流程、各作业接触状况及可能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尤其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等相关的资料。充分识别各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危害因素。

二、划分作业单元

根据工种或工序明确划分作业单元。使同一作业单元的人员暴露在相似的职业危害因素下,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三、调查现场作业条件

记录同一作业单元的暴露人数,每个工作班的作业时间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和工程控制措施的情况,其中个体防护措施的使用率=现场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人数/现场应该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总人数×100%。

四、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

充分识别工作场所内可能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采样和检测。

五、计算职业危害风险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原理,即考虑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来判断安全风险的大小。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接触频繁程度、造成后果严重性来综合定性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D(风险值)=L(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同理,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中,我们也需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危害的严重性(健康效应)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按照下列公式计算风险指数:

    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

    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条件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

健康效应等级可依据《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2010进行划分,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和个体防护措施等级划分标准见表8-1。

表8-1 作业条件各项等级划分标准

六、职业危害风险等级和相应控制措施

应用矩阵和排列组合,计算所有可能的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根据四分位数将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大小初步划分为5级,分别为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度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无危害的作业可视为可接受作业;轻度危害的作业应进一步评估;中度危害的作业除进一步评估外还需进行风险控制,如加强防护或减少暴露时间;高度危害的作业则必须采取措施减少职业危害风险;极度危害的作业应停止作业,尽可能寻找新方法(包括使用替代品或工艺流程改革)或加强工程控制等综合措施来降低危害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