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需要企业家
企业家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作用就是将其他各种生产要素集中起来,进行优化组合,从事创新活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家是企业中各种创新活动(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的倡导者和实行者。
为了全面理解企业家的含义,必须划清企业家和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家和企业一般领导、经营者两个界限。
(1)划清企业家和企业所有者的界限。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的所有者是不同的。企业所有者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是指出资者,即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一个企业的所有者可以是一个人(国有独资公司的所有者就只有一个法人),也可以是一批人甚至一大批人;可以是本企业的人,也可以是企业外部的人。而企业家则是企业财产的使用者、企业经营活动的领导者和责任者。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也有企业家和所有者同为一人的情况,这只能说明某一个人同时具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同一。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资本主义工业初期或现代社会的小型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企业家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划清企业家和企业一般领导者、经营者的界限。企业家必然是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但企业的一般领导者、经营者并不都是企业家。企业家只是企业高层领导当中的少数人。企业家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全部事业,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经营企业,具有战略家的气魄和谋略。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们认为,所谓企业家,是指以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己任,专门从事开拓创新性的企业经营活动,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从人员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负全面责任的总经理,善于企业技术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的总工程师,能加强企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总经济师,能严格维护财经纪律、开辟新财源的总会计师等。
企业家是现代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微观经济管理者,没有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也就不可能产生企业家。没有众多企业家对社会生产要素的科学组织管理,也就没有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因而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任何产出或收益都是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大要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但企业家才能则居于四大要素的首位,如果没有企业家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土地、劳动、资本就难以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如前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公司都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财产不是由出资者个人而是由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之间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关系,董事会与管理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之上的,企业家在公司董事会的监督下,拥有对公司法人财产进行自主经营,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经营权。显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急需一批组织型、管理型、智能型的专家成为企业经营者,企业家则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者,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司制改制的贯彻者,企业进入市场的推动者。因而在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企业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微观运行的角度讲,企业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便可以引进和带出一批企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并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因而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利用市场的能力。从宏观上讲,企业家不断打破旧的经济均衡状态,促使市场经济和企业的竞争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诸多难题,仅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的机制是由企业决策者、经营者设计和构筑的,企业家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就成为企业机制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再好的企业机制都不会产生应有的效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转机建制阶段,企业在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企业制度下,竞相走进市场,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产生一个企业家群体。事实正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厂长和经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和非公有企业中也有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入到企业家队伍。可以预见,随着转机建制的深入展开,我国经理人员的生成机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并最终形成规模宏大的企业家群体。
二、建立企业家市场
(一)建立企业家市场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对企业而言是决定性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而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企业家也必须进入市场调节机制,才能实现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应该看到,由于我国历史变革和社会体制等原因,我国企业家人才资源是比较匮乏的,我国的教育、培训等企业家的培育基地尚不能提供大量的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家,而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对于企业家的需求迅速增加,这种供需矛盾决定了企业家资源的稀缺性。只有通过企业家市场的建立,将企业家这种资源通过市场机制与其他要素资源达到有效的配置,才能使这种稀缺的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2.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家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市场契约而构成平等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出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还形成了企业股权的多元化,股份制改造使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的构成多样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为发展的必然。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配置的市场化迫在眉睫。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国家、企业、个人、外商)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而作为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也应该通过企业家市场进行合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实现最佳配置,从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3.有利于企业家队伍自身建设与发展
在企业家市场中,企业的选择对象较多,选择余地较大,企业家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企业的聘用。这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在市场通过企业家的竞争选择最佳人选,另一方面也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使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企业家市场的建立,确立了规范的由市场作用而确立的企业家标准,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反映了企业的需求方向。这为企业家的“生产”单位——教育机构和培训部门指明了明确的企业家教育和再教育方向,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充实和扩大,有利于造就越来越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企业家人才。
4.有利于完善企业家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对企业家监督和约束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企业家市场,通过市场这张无形的网对企业家进行监督和约束。一方面,企业家市场的建立使企业家在每个阶段的行为信息完全化、公开化,企业家的任何行为对于企业家未来在市场中的求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企业家道德风险行为的成本加大,即现时的道德风险行为会导致未来在企业家市场中的地位下降,其工作业绩和行为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在企业家市场中的求职可能性和薪酬水平。只有这样,企业家才会在市场的约束机制下着重考虑长远利益,从保护自己的“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约束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家市场的建立导致了企业家之间的竞争,竞争的作用是提供企业家的行为和绩效的完全信息,使企业家存在生存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家在这种压力下努力工作,自我约束。
(二)建立企业家市场的途径
建立企业家市场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企业与企业家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发挥政府对企业家市场的宏观管理职能,强化市场管理组织对企业家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企业家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面向企业家市场的教育培训组织。
三、企业家队伍成长的条件
企业家队伍成长除了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基础这样两个前提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两个重要条件:
(一)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
高层经理人员的薪酬大体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薪金、奖金、在职消费、股票或股票期权。每一种薪酬形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固定薪金虽不利于激发经理的积极性,但它能提供可靠的收入;奖金与当年企业经营业绩挂钩,具有激励作用,但容易导致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股票与股票期权较能反映经营业绩,也最具有激励作用,但风险太大。最优的薪酬结构设计应是几种不同薪酬的最佳组合,并且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目标的不同(如侧重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或社会公益贡献等),调整薪酬的构成比例。
在我国,从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角度看,增加经理经济收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过去,企业领导的收入相对于内部职工来说没有拉开差距。但在对经理人员采取高薪激励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现象,因为若职工的收入与经理人员的收入差距太大,则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相应的限制措施有两个:一是在经理收入与职工福利之间建立明确的挂钩关系,二是将付给高级经理人员的税后总收入限制在一个事先制定的相当于普通职工税后总收入的一定的倍数范围之内。
2.引入三重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
三重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是:①经理市场的约束;②商品市场的约束;③资本市场的约束。在这三重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激励下,高层经理人员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三重市场中,来自经理市场上的竞争具有关键的意义,它给经理人员以晋升的可能,同时又使之感到被取代的压力。来自商品市场的约束是基础性的,若企业的商品市场是竞争性的,那么这种竞争会对经理形成压力。来自资本市场的约束,一方面表现在股票价格的涨落大体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如果经营不善,其他公司有可能用低价买走足够的股份,进而接管企业,原任经理将因此被取代。
(二)建立起企业家人才市场
为了营造一个产生和造就企业家的客观外部环境,有必要引进市场机制,建立一个企业家人才市场。这样,企业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为自己明码标价或表明相关的条件和要求,企业也可以去寻求符合自己需要的领导者。企业家市场的形成可以为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特点和专业的企业家找到用武之地,使其在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追求的过程中带动和搞活一批批企业,振兴社会经济,创造更大效益。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也有了选择企业带头人的环境和场所,对企业家自身而言,企业家人才市场的建立也促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人才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而日益成熟、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