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RBC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宏观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在这一过程中,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s Prescott)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导致经济周期的根源主要是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经济波动是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对技术冲击所引起的变动做出最佳反应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的帕累托最优调整的结果,经济周期的任何时期都处于均衡经济状态,政府没有必要干预且干预反而会造成人们福利水平的降低。
一、基本观点
(1)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真实因素冲击是经济周期的根源。经济运行会受到一些无法估计的冲击偏离原来轨道而不时地产生波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 经济周期的主要驱动力量是供给面(特别是技术进步) 的冲击,而非先前经济周期理论所强调的需求面的冲击或货币变化的干扰; 即使在短期内,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来自供给层面的真实冲击导致了技术进步率大幅度地随机波动,从而引起了总量生产函数的移动,改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工资及利率等经济变量的相对价格。
(2)经济主体根据外生的技术进步冲击所引起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来调整劳动供给和消费,经济波动是技术进步对总量生产函数产生冲击后人们进行帕累托最优调整的结果。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具备理性预期,他们从效用期望值最大化目标出发来选择消费和劳动供给。当真实的技术进步冲击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时,理性经济主体会针对这种波动最优地调整其劳动供给和消费。这种最优调整会导致产量和就业的波动,从而产生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主体做出的具备帕累托效应的有效反应的结果。
(3)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的自然率(趋势)本身的波动而非对确定的增长率的某种长期趋势的暂时偏离,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趋势是统一的。既然经济周期是理性经济主体对技术进步冲击的最优反应,经济波动就不应被视为对经济增长长期趋势的暂时偏离,而是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即经济周期不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偏离,而是潜在GDP本身的变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整合在了一起,抛弃了传统主流经济周期理论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常规划分,并大胆推断: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是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状态。
(4)政府的反周期政策干预不起作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不存在失灵,产出和就业的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冲击引致的均衡的经济增长趋势本身的波动,是理性经济主体对冲击的最优反应; 波动并不反映市场机制失灵,政府为减轻波动而采取的干预政策不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政策目标,并且在任何情况下,政府为减轻波动而采取的反周期政策干预都将减少人们的福利水平。经济周期不过是代表了随时间变化的帕累托最优,旨在减轻经济周期影响的反周期政策干预没有意义。
二、一个简化的技术冲击模型
外部技术进步冲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可用如下简化的技术进步冲击模型说明。假设人口和劳动力固定,一个经济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量,如果用y表示实际收入,k为资本存量,z为技术状况,则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zf(k)。假定资本折旧率为δ,于是没有被折旧的资本存量为(1-δ)k,那么在所考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给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zf(k) +(1-δ)k。
图9-10给出了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图中,横轴k为资本存量,纵轴J表示这样几个变量: 实际收入、消费以及下期的资本存量和投资。总资源函数为k=zf(K) +(1-δ)K。假设经济社会每一个消费者的偏好相同且不变,图中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为经济中的约束线(即消费和资本积累可能线),它反映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当期供消费的最大量为当期实际收入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量。如果这个量当期全部被消费掉,则下期资本存量为零; 如果当期消费为零,则下期资本存量为K1。容易知道约束线的斜率为-1,因为下期一单位额外资本存量的增加正好来自于当期一单位消费量的减少。因此,约束线上的每一点可供经济社会选择。假定约束线上的A点代表经济现有的稳定状态。这时,在没有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条件下,下期资本存量为K0,投资为I0,消费为C0,实际收入为y0。如果资本存量K0保持不变,则消费、投资和实际收入将会在稳定水平上重复下去。
图9-10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9-11说明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周期的解释。经济原有的稳定状态为图中的A0点,现在假定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从z0增加到z1,技术进步引起投资I增加,并导致实际产出由y0增加到y1,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对应原有的K0,实际增加到y1,总资源增加到y1+(1-δ)k0,在经济社会每一个消费者偏好相同且不变时,使约束线也向右上方移动,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相应地增加。如果新约束线上A1是经济社会选择的新稳态点,则y的增加会导致消费C0增加到C1,资本存量K0增加到K1。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在K1水平的资本存量下,下期的投资增量会开始下降,实际收入在下期会进一步增加到y2,相应地,经济的总资源也会增加,在偏好等其他条件不变时,下期关于消费和资本存量的约束线将又往右移动,这些进一步变动在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但可以想象,资源约束线的向外移动会在接下来的时期相继发生,但向外移动的幅度会随着投资增量递减而越来越小,经济会向新的稳定状态逐渐收敛,最终资本存量、实际收入、消费和投资都将增加到各自新的稳态水平上。这种由于技术进步冲击所导致的实际收入变动路径可以用图9-12来表示。
图9-11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在图9-12中,随着反映技术进步的z值在时期1末的提高,使投资和实际收入相应地增加。随着经济向新的稳态水平运动,投资增量逐渐下降,但实际收入继续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直到达到新的稳态水平。
类似的,也可以说明随着z值的减少,生产函数向下移动,减少了可用资源,紧接着的便是投资、资本存量、消费和实际收入下降的相反方向的情形。总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这里强调的是,技术的变化是实际收入和投资变化的根源。
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与政策含义
(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提出,对当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了一些重要并且持久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学将增长和周期分开研究的传统方法提出了挑战。通过把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整合在一起,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经济周期研究的方向,并促使宏观经济学家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在经济的供给面上; 第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跨时间和动态的特点,推动了动态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近些年来,许多宏观经济学家,不管其属于哪个学派,都普遍采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来研究宏观经济; 第三,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学者在研究中并不是采用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来验证他们的模型,而是用他们特定的模型(针对随机性冲击)对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模拟,然后用模拟出的结果和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相对比。通过这种做法,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学者为宏观经济学许多变量的“一般均衡”动态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方法。
图9-12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一是政府无须干预经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主张是,政府花费大量成本来稳定经济,但其结果很可能会限制了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是于经济不利的。经济波动是经济行为人对技术进步率的不确定性作出的最优反应,因而其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政府稳定经济的行为只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由于工人能够决定他们意愿的工作多长时间,因此失业总是自愿的。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进步率总是最优的,并且对政府政策不作出反应。平均技术进步率在不同的国家差别很大,就是在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差别也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搞清楚决定技术进步率的因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这取决于社会所采用的制度安排。如果政府所采用的稳定经济的政策降低了平均技术进步率,那么这种稳定政策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因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我们应关注决定技术进步率的因素,而不是产出的波动。
二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影响。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是对产出波动的反应。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检验可以发现,货币存量M1是高度内生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服务是银行部门生产的产出,其数量随着真实经济的发展而上升或下降。其他部门产出的增加,将增加对交易服务的货币需求; 银行系统会通过创造更多的货币对此作出反应。从而,货币数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