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特点

中国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特点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多样化的国际化道路和模式。(三)跨国并购依然是500强企业主要的国际化方式500强企业具有较大的实力规模,有足够的资金进入国际市场中进行跨国并购。

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有所减速,进入了徘徊期。整体来讲,目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巨大跨越,更重要的是对外投资的目标更为明确,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国际化方向逐渐清晰

(一)500强企业从本地经营到参与全球布局

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不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首先是从“引进来”开始的,换言之,中国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外来资本在本土市场的挑战,是在与外资竞争合作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总路径概括为:先在本地接纳和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再借助该体系将企业经营延伸到国外,从而实现国际化。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生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21世纪初,中国通过引进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东亚形成了以日韩为中间产品和核心部件供应地,以中国为加工组装基地,欧美则成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随着大部分代工企业的成长,仅仅代工已不能支撑企业的成长,主动地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中是必然选择,例如格力、格兰仕等企业就为典型代表。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部分中国企业已经从内向国际化向外向国际化转移,从以前为国外企业从事国际代工生产和产业配套,逐步发展到自己主动全球布局,进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控制和支配整个产业价值链。如海尔、华为、中兴、联想、万向等企业均在加紧进行全球布局,国内资源、能源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国际化策略越来越灵活,国际化道路越来越成熟。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企业首先在本地接纳和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再借助该体系将企业经营延伸到国外,从而走出了一条从内向国际化到外向国际化的发展轨迹。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多样化的国际化道路和模式。

(二)500强企业国际经营趋于多样化

进入2000年以后,从主体、领域、规模、水平、路径、形式、绩效等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呈现日益多样化的态势。

从主体来看,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大企业出现在国际投资并购的舞台,与国有企业逐鹿世界经济的舞台中,逐渐打破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格局。例如,华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球布局,成为世界第二大电信生产企业。又如,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推动了国际化经营,完成了品牌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建立了一支具有国际背景的研发团队。

从形式上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建立海外产业园实现集群的组团的跨国经营方式。一些投资者参股海外的高科技企业,将其海外的技术和产品与国内的市场、资本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结合,实现了多赢。

(三)跨国并购依然是500强企业主要的国际化方式

500强企业具有较大的实力规模,有足够的资金进入国际市场中进行跨国并购。500强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商誉、产品、技术等,同时可以在全球领域中打出企业的品牌。并购可以让企业迅速获得国际经营的经验,有利于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并购企业在当地进行生产,绕过贸易壁垒,扩大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占有份额。企业也可以通过跨国并购进行技术外溢,加速技术在企业间的流动,可以更好地掌握先进技术以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这样,中国大企业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并且很好地巩固了地位。

(四)500强企业投资区域和领域逐渐拓宽

随着中国500强企业的成长,在投资区域上逐渐延伸到欧洲、大洋洲等区域,在全球的覆盖率已超过80%,其中亚洲、非洲的平均覆盖率达到88%。在投资领域上,逐步由贸易、承包工程拓展到设计研发、资源开发、生产制造等领域,不少投资流向服务、金融、批发、采矿、交通运输等行业。

(五)500强企业的境外业务逐渐开始转型升级

中国500强企业的国际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进入新的世纪,国际业务实现了全面的升级,主要反映在由早期的销售办事处延伸为研发、生产、营销等中心。例如,2001年前后,华为先后在美国设立了四个研发中心;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2004年,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2006年,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2007年,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后又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其他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在东盟、非洲等地区建立了完整的研、产、销体系。

二、500强企业国际化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世界企业跨国经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得以迅猛发展,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也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时一方面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和道路模式,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和模式。换言之,从目前实践来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和模式具有较为鲜明的多样化特征。

近十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创新形式不断出现,从初期的境外加工贸易形式,发展到海外并购和全球资本运营,最近又涌现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新形式。“走出去”形式的不断创新,不仅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实力的提升,也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在发展历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涌现出了海尔模式、华为模式等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很多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和模式不断成熟,如福耀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福耀集团在海外市场无一设厂。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指出:“在发达国家不宜建厂,这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现实策略。”(焦晶,2006) 而福耀集团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条国际化道路,却是几次投资美国失败后反思的结果。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品牌认知和技术水平等。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目的,也使得它们有着不同的国际化模式。例如,从海外投资网点的功能来看,大多数企业以非发达国家的市场为主;研发设计功能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所以多数企业以技术为目的的并购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合作模式又与行业、规模及投资东道国的政策相关。但从整体来看,实力强的企业(多数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以独资或控股为主,股权投资加合同的合作模式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另外海外并购模式在海外投资方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海外投资效应的显现、投资经验的积累和企业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未来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会将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并重。

三、500强企业基本还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从500强企业中261家填报海外资产的企业的发展来看,2012年海外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约39.28%,从增长率上来看是相当可观的,但是从跨国指数上来看,2012年100大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比上年增长17.29%,并且达到世界100大跨国指数的企业只有1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跨国指数的也只有5家,这些数据显示出我国500强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与世界级的跨国企业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在海外资产质量、运营方式、文化管理、人才结构、管理模式、资源整合等方面差距更大。大多数企业并不熟悉企业国际经营的规则,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盲目“走出去”,很多时候是脱离了市场背景而发展,所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遭遇了失败与挫折。

从500强企业国际化的行业分布来看,除贸易外,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国际工程承包和海运航运业。以能源及矿产行业为例,能源及矿产行业近些年一直处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导地位,2012年上半年共完成12起海外并购交易,涉及金额达128.87亿美元,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占同期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的66.4%。能源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是“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矿产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有宝钢、中国五矿、中国铝业、武钢和中国中钢。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开发和占有股权的全球矿产总量已达1.5亿吨,占矿产进口量的30%左右。所以,更多的资源“走出去”是500强企业国际化处于初级阶段的显著标志。

虽然低端出口和能源购买仍然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也在悄然兴起。目前,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是大量民营企业通过海量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进行,另一方面是中央垄断企业通过大手笔的海外资源并购进行,从世界跨国公司国际化发展的轨迹看,这两种形式都是“非常态”。从出口,到海外销售,到海外生产与经营,再到本土化经营,最终到整合全球资源,这是大多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路径,中国的企业是从“两端”进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华为、中兴和三一重工等为代表的真正从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民营企业依然遵循着大多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路径,目前它们的国际化进展到“海外生产与经营”阶段,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所以总体上,中国500强企业的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在国内市场相比,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军事战争、自然灾害、政治法律、风俗文化等多种风险,致使中国企业和员工付出了惨重代价,中国政府的国际化推动机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营和管理能力都明显滞后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所以,未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依然曲折和艰辛。如何从国家层面建立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动机制,从企业层面建立有效的集团管控体制和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