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进行了研究,例如Reddy(1997)按照可控制程度高低分为独资、合资、许可授权三种。也有学者按照股权等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牵涉股权的,例如出口等;第二类是股权介于0到100%之间的,例如合资的模式;第三类是独资模式,即100%控股。Brouthers(2002)从操作层面上分为四种模式:一是设立全资子公司,二是成立合资企业,三是特许经营,四是出口。从上面的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是针对以股权为核心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综合上面的结论,依据中国500强企业的目前实际情况,以及与其进行国际化的目标关联,大体有下面四大类的进入模式。
一、以获得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进入模式
企业进行国际化,很大的一个目的是缓解国内市场的饱和,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可以通过下面的模式进行国际化:
(一)自建销售网络的模式
企业在海外建设销售渠道和网络,可以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直接建立客户关系,减少中间环节。目前,建设海外营销渠道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模式,各行业都有。据商务部统计,境外贸易性企业占中国境外企业半数以上。
该种模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第二,企业有着固定的客户关系;第三,自己投资建设销售网络;第四,主要扩展国际市场,并且打造国际品牌产品。所以,对那些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讲,此种模式是进行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并且可以较快地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而出口规模较小的企业,该模式对其风险较大,还是采取间接销售更加稳妥。
(二)并购国外企业获得销售渠道模式
企业通过并购海外的下游企业可以迅速获得渠道,从而打破市场结构、消费习惯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该种模式往往需要比自建渠道更大的资金,并且还需要接受重组整合的考验,对那些没有并购经验的企业来讲,很难采取该种模式。例如2012年6月,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上海糖酒集团收购法国Diva波尔多葡萄酒公司70%的股权,该公司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著名葡萄酒经销商,与各大顶级酒庄有着良好的合作,这样使得光明集团在欧洲市场获得了直接销售渠道和当地品牌。
(三)先建销售网络再建生产基地模式
企业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是全球化的主要模式,但在之前基本都是先建立销售网络。建立境外生产基地的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国内市场需求已充分满足、竞争激烈的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电、轻工、机械等,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属于新兴市场,进入相对容易。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可以将成熟的技术设备和生产能力向外扩展,技术、设备、原材料、零配件等都可以作为出资物;还能够合理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和突破各种贸易壁垒;能够更接近当地市场,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四)建立研发基地模式
对于一些制造类、科技类企业,首先建立研发基地也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研发国际化目前只是少数企业的国际化模式,但却是中国500强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地化的最终落脚点。海尔国际化发展强调研、产、销“三位一体本土化”,自建研发基地是实现“三位一体”的重要环节。海尔的研发基地主要是面向当地市场的本土化产品设计中心,在美国,海尔将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在欧洲,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设计中心。这些设计中心与海尔当地的营销机构和生产基地相配合,充分实现本土化设计、生产和销售,成为海尔国际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五)全球化的OEM制造模式
OEM制造生产是中国企业产品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行贴牌生产的企业必须在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员工素质、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方面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和水准。通过从事贴牌生产,中国企业逐渐掌握了国际竞争规则,在国外建立了信誉,建立了大批量产品外销的渠道。该模式被众多的中国500强企业所采用,格兰仕为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从1978年开始,格兰仕定位于“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199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微波炉制造商,2005年全球产销量突破2 000万台,占全球市场超50%。
(六)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模式
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是我国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国际化的基本模式,是自身业务的海外延伸。国际工程承包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是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也是国际劳务合作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已有47家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有12家企业进入国际工程咨询设计200强。对外工程承包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作为带动设备、材料、劳务、技术和资本输出的一个综合载体,在我国外经贸总量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发现,此类模式具有粗犷及技术含量较低的特点,在我国企业国际化初期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该类模式应该逐步减少。
(七)全球化的业务服务模式
该模式主要发生在具有全球网络型的行业中,例如银行、电信等行业(见表7-1)。受网络经济技术特点的影响,这类企业向海外延伸服务,不仅能扩大客户规模,而且更能提升原有网络的价值。例如,中国电信于2000年成立香港分公司,2001年在美国建立办事处,2002年建立中国电信美国公司,2005年后其在欧洲广泛地建立分公司,从而实现了业务的本地接入,构成覆盖全球的经营网络。
表7-1 2011年末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境外资产情况
(八)全球采购与销售模式
目前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产品基本上是进行全球采购并且销售,随着我国部分大企业的成功转型,逐步建立起全球采购与销售网络。例如中国五矿集团,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先后在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巴西、澳洲、英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南非等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2家海外企业,逐步构建了集团全球化的采购、销售网络。目前,五矿在海外设有50家海外企业,成为“以贸易为基础,集约多元,充分发展营销网络;以客户为中心,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增值服务,为提供全球化优质服务的企业集团”。
二、以获得国际技术为目标的进入模式
过去中国企业多通过招商引资,在国内进行合资、合作,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获得技术。随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类企业,开始通过主动“走出去”的国际化方式获得技术,以获得技术为目标进行国际化。
(一)跨国并购获得技术的模式
中国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可以自己组织力量,从零开始做起;或是收购行业内已有企业,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类型的资产。在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产品生命周期短、成长性好,尤其是技术进步快的行业,企业往往用购并的方式进入新领域。中国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技术,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并购、合资、联盟等方式与海外企业合作。例如中国的信息产业领域,虽然中国是信息产业的大国,但非强国,国内市场大,技术薄弱,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基本上为欧美发达国家、日韩等国所掌握,中国企业如要达到技术上的突破,并购合资是有效的途径。
对一些传统行业来讲,如汽车、电力、煤炭开采、机械制造等,中国企业尽管技术比较成熟,但市场正在放大和升级,同时竞争激烈。企业掌握先进技术对于提高企业国内竞争力非常有益。在国际市场上,该行业很多企业在转型、转移或升级,一些老牌的国际著名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欠佳,往往积极寻求新的投资者,给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获得技术提供了机遇。
(二)境外建立研发机构的模式
跨国企业在海外布局时,会不断地将研发中心向海外拓展,从而强化跨国企业的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我国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尝试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的模式。境外建立研发机构的主要方式有:自主设立研发机构;收购国内外企业的境外研发部门;与境外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合资、合作成立研发机构。采用此国际化模式的企业广泛,有传统行业企业,也有高新技术企业;有优势企业,也有一般性企业。设立的境外研发机构有信息功能,可以是与境外研发力量合作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当地资源自主进行研发。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技术、人才优势的产业,如信息产业。具有一定能力的企业重视用这种模式建立全球研发体系,具体手段包括自建、收购、合资、合作等。华为、中兴等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是该模式的代表。
1.自建海外研发机构
该模式是跨国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最直接的方式,研发机构投资主体单一,研发方向和目标明确,不涉及或极少涉及其他企业的利益分配和研发协调,拥有先进技术、品牌等的跨国企业比较倾向于采用自建海外研发机构的模式。但是,自建研发机构往往需要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设备采购、研发团队建设等,所以成本相对较高。
2.并购海外研发机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跨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加速研发国际化的步伐。跨国并购研发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被购方的技术资源和配套服务,从而缩短境外研发机构的建设周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研发能力。但是,企业对这些境外研发机构的整合和消化可能会面临困难,并购之后的整合吸收会受到东道国各种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3.建立国际研发联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跨国企业采取了建立国际研发联盟的方式进行研发机构的建设。在研发国际化的过程中,跨国企业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战略技术联盟,通过研究合作、联合研发协议等方式,形成企业间的战略技术联盟。以战略联盟方式成立研发机构,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技术优势和品牌知名度,可以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互补,所以选择适当的联盟对象,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是联盟成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以获得资源为目标的进入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产业的转移,中国的企业对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对外依赖性加强。当国内资源不能满足本土企业时,国际化就成为资源型企业的重要战略。这类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是获得或控制境外自然资源,战略目的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企业在国内的资源供给能力;通过引进海外资源,利用国内生产能力,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可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生产能力,开拓海外市场。
(一)收购海外油气资源的模式
中国是能源的进口国,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海外的油气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更是要满足国内需求,也可以说是用市场去换资源。由于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市场主要在国内,海外“份额油”主要用于进口,因此收购海外油气资源的企业一般为具有原油或天然气进口权的上游企业和一体化企业,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国家能源公司。随着国内石油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内民营石油企业以后会有机会参与海外油气资源收购。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能源类企业来讲,上游资源偏弱,按照上游油气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中国能源公司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投标或收购海外油气资源勘探权,以分成制的形式收购、合资及合作开发已探明或已开发的油气资源。前者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前期投入多、项目周期长,参与者一般是有勘探技术和经验、资金雄厚的企业;后者则是需要有较强的市场优势和加工能力的企业。
(二)收购海外资源公司的模式
随着全球资源、能源成本的提升,一些国外的能源公司经营欠佳而主动出售,而国内的一些能源公司收购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加之自身的财务能力可以支持,对公司的直接收购就有可能发生。对海外能源公司的收购是比较复杂的,对收购企业要求较高,包括资金、管理、技术、市场、国际化程度等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所以只有国内的优势企业才可以采取该类模式。收购对象主要是海外上游企业或上游较强的一体化企业,以获取其包括油气资源、勘探权、炼油能力、海外销售渠道、技术、管理等系统性资源。
(三)收购海外能源生产资产的模式
对于能源企业来讲,一般有两大类发展模式:加大上游原材料规模;产业链延伸,一体化发展。例如,目前国内炼油能力基本被中石化和中石油控制,其他能源公司若在国内扩大炼油规模就比较困难,所以中化集团类型的能源公司近年非常重视收购海外炼油厂,中化集团曾连续两次竞标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也曾计划收购印尼、泰国等地区的炼油资产。这些企业通过收购海外能源的生产类资产,加快自身的一体化发展。
(四)利用海外能源开拓市场的模式
此类国际化模式主要发生在电力产业。例如,2002年下半年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地方电力公司等纷纷跑马圈地新建电厂,增速超过需求增长,有预计国内电力供求2006年基本平衡, 2007年可能开始富余。为获得更快发展,五大发电集团等国内优势电力企业加快“走出去”,用收购、合资或合建等办法开发海外电资源、开拓海外市场。电力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有非一体化和一体化两种。非一体化模式是只介入电力产业链某环节,如开发煤炭或发电或售电;一体化模式即进入全产业链。国内电力企业海外发展的优势在于技术和资金,但对电力销售市场缺乏经验,目前多选择非一体化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例如2004年12月,中国华能集团通过收购国际电力澳大利亚控股公司50%的股份,进入了澳洲的煤炭资源开发和发电领域。而华电集团则采取一体化模式同时进入海外挖煤、发电、销售领域。
四、以资本国际化为目标的进入模式
中国企业在高速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资本资源,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种方式的海外上市日益增加,并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也成为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的重要模式。
(一)国有大型企业的海外融资模式
该模式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在特定背景下将改制、融资和国际化结合起来的特殊模式,既包括一些包袱沉重的老国企,也包括一些新国企。常用的上市方式有:境内注册企业在海外上市,最典型的方式是发行H股,即在大陆注册的企业直接在香港市场发行股票;境内公司在海外注册并上市,典型方式是在香港发行红筹股,即国有企业在海外注册新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二)民营大型企业的海外融资模式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基本都是市场化运作的,主要是境外注册企业上市和海外借壳上市。民营企业倾向采用“绕道”途径,与过去国内上市给民营企业机会不多有关。境外注册企业直接上市的路径是:实际控制人先明确哪些业务、资产到海外上市;然后造壳,即在境外如避税岛注册一个或若干相互关联的壳公司;接着实施资产跨境转移,即境内企业将所控制的境内资产从法律上全部转由壳公司所控制,然后壳公司将境内资产证券化,在境外上市募集资金;最后,上市公司以外商投资或外债形式将大部分募集资金调回境内使用。
(三)科技型公司的海外融资模式
互联网、新型能源领域的一批新技术公司,往往是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成长的,因此其上市与公司成长密切相关:首先,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险资本参与,这些资本一般倾向上市退出,多种原因使得它们对境外上市尤其青睐;这些公司具有新技术特征,一般都处于新兴行业;这些公司具有特定的商业模式,一般在国外可以找到比较对象,海外投资者容易理解;公司有特定的商业概念,该概念是资本市场尤其是海外资本市场当前的热点,资本市场对其估值较高,但错过了热点周期,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阅读7-1:百度的纳斯达克之路
Baidu公司注册于英属开曼群岛,公司(Baidu.com,Inc.)于 2000年1月1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公司创始人为李彦宏和徐勇,百度于2000年6月正式推出了其中文搜索引擎。随后,相继向搜狐、新浪、263、tom.com等知名中文网站提供全面的搜索服务,并迅速壮大起来。2001年10月,百度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服务。次年7月,推出业界首例“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并开始为网易提供服务。至此,三大门户都使用百度的搜索服务,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凸显。接下来,公司又推出了mp3搜索、图片搜索、新闻搜索等专门化搜索服务,逐渐成为中文搜索市场上的霸主。
百度在美国上市之前已经进行过三次融资。前两次是在其成立之初的1999年和2000年,融资金额分别为120万美元和1 000万美元(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 Planet Ventures和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而第三次融资则是在2004年6月,共有8家企业参与了此次融资,其中包括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1 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次上市百度共发售404万股美国信托凭证,约占其总股本的12.5%,计划融资额为1.091亿美元。
从客观上来看,国内证券市场发行新股速度在不断加快,股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张。但是,如果在短期内发行新股过多,必然对二级市场产生消极影响。从主观上讲,发行公司在国内发行新股受到的限制较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低成本到海外上市将是企业的良好选择。此外,海外上市相对于国内上市而言,周期较短,手续也比较简单,这些都从综合层面上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