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港口所在城市的产业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港口的服务能力。除去港口城市的共性特点,任何一个港口城市的港口与产业关系都有着独有的特征。如何深度挖掘宁波港口发展的优势,积极改善薄弱环节,抓住宁波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是宁波港口与产业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书从港口服务体系、海铁联运与无水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航运服务业、保税港区、智慧港口、生态港口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市场创新体制
“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完善港口服务市场的重要任务。通过理顺港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有助于把握港口服务市场创新的内容和方向。为了构建“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需要加快集装箱和大宗商品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提升金融和信息服务能力。
一是要加快专业服务系统建设。加快集装箱物流服务系统建设,着力推进乌隘集装箱综合物流园区、北仑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穿山综合物流园区、梅山保税港物流园区,推进北仑区集装箱场站转型升级,构建专业化的集装箱装卸、堆存、运输、拆装箱、货物加工、增值服务等一体化的集装箱运输供应链服务系统。加快大宗商品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加快码头、园区、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各港区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各港区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软实力建设,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强现有各港区的接卸能力,加大专业化船队建设,优化以码头为基础的专业化运输系统,强化企业管理,提升港区内各运营主体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提供支撑。
二是要优化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加快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内陆“无水港”建设,以物流园区、集装箱场站和“无水港”为载体,以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水陆中转为主要运输方式,以支线港、喂给港、联盟港为辅助,以高效便利的口岸服务为保障,以保税政策和金融保险服务为支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对接国际、国内市场,积极构建港口物流供应链。鼓励引入或组建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物流组织,创建物流服务品牌。
三是要努力提升金融和信息服务能力。协助推进我市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相应的金融和财税扶持政策,吸引、扶持相关的航运服务企业进驻和发展。加强航运金融服务创新,引导我市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海上保险、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航运物流金融服务。扩大投融资业务渠道,组建航运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担保基金对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壮大。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口岸电子平台、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东部新城航运服务区,加速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形成航运企业集聚、航运要素市场发达、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服务区域。
二、推动海铁联运与无水港建设,扩大港口服务产业辐射度
产业的发展需要提供便利的运输服务。内陆城市的产业之所以无法有效地发展,就在于其没有便利、快捷的出海通道。通过建设海铁联运和无水港,可以将宁波港口服务辐射到更深的内陆腹地,更好地为内陆产业发展服务。为此,要大力推动海铁联运与无水港建设。
(一)完善海铁联运发展政策,加快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建设
一是要着力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做好区域对接、产业(货种)对接、项目对接,统筹推进码头、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形成多赢的政策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要围绕宁波港口的持续发展,立足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深入分析宁波发展海铁联运的障碍,研究宁波建设海铁联运综合示范区的可操作空间,为宁波海铁联运建设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推动宁波海铁联运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宁波集装箱中心站和有关港前办理站建设,加快建设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三是要以宁波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中心,以内陆“无水港”为依托,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体,兼顾大宗货物运输。规划建设宁波至南昌、武汉、重庆、成都、合肥的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开通义乌至宁波的“五定”班列和成都、南昌、合肥至宁波的直达班列,对金华、衢州、上饶、鹰潭地区采用固定编组或货运混编列车运输。做好武汉至宁波、重庆至宁波的“五定”班列的规划工作。
四是要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争取在运输计划、装车组织、运价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沿海快线实现1周4班运作,继续推进“海铁联运西进”战略,在打通浙赣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长江中上游等内陆腹地。重点开发南昌、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货源市场,争取开通南昌—鹰潭—上饶—宁波的集装箱直达运输,尽早开通成都、重庆、西安至宁波的海铁联运班列,确保沿海快线甬温海铁集装箱班列稳定运行。[1]
(二)依托运输模式创新,积极布局“无水港”
一是继续开展与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的产业对接和区域合作,开展“无水港”项目的前期工作。依托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积极推进“无水港”建设,提升宁波港口的产业辐射力,统筹进行“无水港”布局,整合升级义乌、金华、衢州、慈溪、萧山、绍兴、上饶、鹰潭八个“无水港”,通过“无水港”的功能联动、规划联动、信息联动和运营联动,扩大“无水港”的产业辐射区域,实现“无水港”高效运营、顺畅便捷的目标。至2015年完成南昌、九江、新余、合肥等地的“无水港”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一级港区节点、中转节点、二级港区节点的综合节点体系,全面完善江西、安徽两省的揽货体系。
二是要加快发展江海联运。加快推进杭甬运河四级航道全线贯通和进一步升级改造,宁波港口以长江干线为基础发展江海联运网络,重点拓展成渝、昌九、贵昆等经济腹地以及武汉、长沙、合肥等中心城市的江海联运业务。研究落实杭甬运河姚江与甬江二线沟通工程具体方案,采购合适的江海直达船,出甬江口沿海岸航行,到达北仑港区及周边的穿山、大榭、梅山、金塘港区等进行集疏运,形成以江海直达为主、水陆中转、水上过驳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水运疏港通道体系。
三是要加快双重运输试点。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以及传统公路运输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内陆“无水港”及腹地城市的节点功能,完善对市场运营主体的相关扶持政策,充分运用GPS、RFID、第四方物流市场平台等技术和网络平台,对接内外贸市场,建立具有宁波特色的双重运输体系,并积极争取成为交通运输部的双重、甩挂运输试点城市,使其成为国内的典型样板项目。
四是要加快完善货代网络体系。在货代网络体系的布局上,要进一步引导宁波的货代企业继续开拓长江沿线集装箱货运市场,在目前还未开拓的长江干支流沿线城市抓紧时间建立分支机构和揽货网点。同时,由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积极与非长江沿线城市开展设立“无水港”的合作,并将无船承运人的业务范围拓展到长江沿线各城市。在货代网络体系的规模上,要充分利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开发双重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技术,以“无水港”的形式在宁波港口的腹地市场进行扩展。
三、大力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高临港产业原材料定价权和话语权
国际贸易的成败,关键在于谁能够掌握定价权。宁波乃至中国的企业由于得不到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长期受到国际商品巨头的压榨,利润微薄,沦为国际巨头的“打工仔”。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获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而且能够降低临港产业的成本和贸易风险。因此,宁波要积极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提高宁波港口与产业的国际地位。
通过创新宁波港口功能和服务,增强宁波港口资源配置能力。充分利用浙江制造业基地和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大宗货物和进出口商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市场,建设以现货为基础的有形和无形交易市场,以贸易交易为核心,推进有形与无形交易市场建设,培育和壮大铁矿石、煤炭、油品、粮食、化工品、钢铁等一大批大宗物资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现货贸易,期货交易交割,物流分拨配送,电子商务等物流增值服务,形成大宗商品物流增值、集装箱物流增值、临港产业物流增值、现代高端港航服务四大体系。
同时,要研究制定大宗商品交易第三方资金监管管理办法,确保交易资金的安全。完善第四方物流市场网上支付交易功能,集聚运输电子商务信息,发展和完善统一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努力把宁波港口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宗物资集散地和物流增值服务集聚区。
四、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促进港口与航运业互动发展
航运服务业是港口服务临港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港口与航运产业互动的重要手段。宁波拥有深水良港,却一直没有发达的航运产业,航运服务业就更为薄弱。发展航运服务业有助于丰富港口服务创新的内容,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此,要积极鼓励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港航互动,改变大港小航的局面。
一是要抓紧研究制定宁波鼓励发展中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措施和工作重点,努力营造良好的口岸服务、政务服务、航运要素集聚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外合作,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宁波航运服务业要做到差异化、层次化发展。加快推进宁波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出台相应的金融和财税扶持政策,吸引、扶持相关的航运服务企业进驻和发展。规范和完善航运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东部新城航运服务区,完善相关的功能设施,形成航运企业集聚、航运要素市场发达、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服务区域。
二是要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船舶交易市场,扶持船代、货代、租赁、中介等航运服务业,依托宁波航运物流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快建设船舶融资租赁市场,争取在宁波航运服务中心试点开展船舶抵押贷款、船舶抵押贷款信托、船舶融资租赁、船舶经营性租赁等融资服务。加大对船舶航运融资的支持力度,促进大航运的发展。
三是要加强航运金融服务创新,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在甬分支机构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海上保险、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航运物流金融服务。扩大投融资业务渠道。组建航运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担保基金对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航运业上下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聚集,推动现代服务业壮大与发展。
四是要着重在航运服务业软实力建设方面加快与上海的战略合作。加强在航运服务企业、航运研究机构、航运咨询、政策资源、航运专业人才、航运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拓航运、物流、港航信息服务,加快航运要素集聚,为港口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
五、发挥梅山保税港区政策优势,积极争取自由贸易区试点
政策优势是吸引外贸企业的关键。自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设立以来,凭借在保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贸企业和航运企业入驻。因此,宁波要用好保税港区的政策资源,挖掘港口服务创新的潜力。同时,随着自由贸易区热的兴起,宁波也需要积极申请自由贸易区试点,扩大政策优势,享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红利。保税港区的建设要发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能与其他港口重复建设。
一是要加快保税物流和贸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保税港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物流量大、专业性强”的现代物流产业,促进物流技术和营运模式创新,形成以保税物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加快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企业集聚,重点发展汽车整车、石化产品、先进装备、贵重材料、名贵植物、食品等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建立集交易、展示、出样、订货、检测、物流于一体的国际贸易平台。
二是要创新通关和监管模式。建立关、检、贸、运“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之合理、规范、通畅,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服务。在借鉴国内外海关特殊监管区通关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创建能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转口贸易业务模式的服务功能,建立区港联动、通关便捷、流程合理的通关监管模式,从而形成梅山保税港区差异化的通关监管服务优势,增强口岸的竞争力。
三是要积极培育离岸金融服务。加强对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研究,发掘区域内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发展对离岸资金流的进出和停留以及相应的结算、融资、保值避险等金融服务的需求,结合宁波市开展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吸引离岸金融服务企业集聚,形成区域金融服务优势。
六、加快口岸服务创新,改善产业升级软环境
口岸是货物进出的门户,良好的口岸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产业集聚。高效的通关对于企业就意味着效率和效益。口岸服务创新能够使产业的供应链更加顺畅、反应更加迅速。因此,需要通过加快口岸服务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继续通过大关区协调配合、直属关区整合合作的方式,完善“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直通关运作模式。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及海关、国检的前置或后移,实现“一站式”服务及无纸化信息化作业,进一步深化“大通关”功能建设。
二是要完善宁波关区内各特殊监管区与口岸海关的直通关模式。在整合提升现有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港区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各特殊监管区与港口口岸的直通关模式,解决出口货物“二次报关”的制约,促进各特殊监管区内的货物流转,加强各特殊监管区对口岸物流的承接功能,从而推动以宁波港为龙头的宁波保税物流的良性发展。
三是要完善海铁联运海关监管模式。通过政府协调和沟通,建立大关区合作机制,重点完善省内杭州关区和宁波关区之间海铁联运方式的监管模式。建立温州、义乌货运班列集装箱直通关模式。
四是要强化港口物流信息支撑。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口岸电子平台和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港航服务信息网络,为港口产业集聚搭建起信息服务平台。以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为基础,打造宁波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增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服务能力。推动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积极推进港航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推动重点企业、园区和相关政府部门与数据中心的信息交换和共享。[2]
七、深化智慧港口建设,丰富产业服务技术手段
智慧化是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产业发展对于港口服务提出的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港口领域。通过提高港口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不仅能够提高港口自身的效率,还能够便利产业的供应链组织和协调。
智慧港口的建设要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手段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深度计算港口物流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使港口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可以更广泛地互联互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港口。
港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港航管理服务数据库,完成与港航企业、有关政府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对接,交换、共享相关数据,打通信息孤岛,有效集成水路运输、船舶检验、行政执法、船舶动态管理等业务,实现港航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和智慧化决策。
通过实现港口物流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和自动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港口物流服务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港口经济效益。宁波港口要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打造港口区域物流信息中心,通过智慧港口服务创新,保障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方面的需求。
八、积极推广低碳港口模式,改善产业生存发展生态环境
发展低碳港口要求港口在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现如今,发展低碳港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已经不愿意看到牺牲环境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因此,以节能环保为目标,探索港口服务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共识。事实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港口或者产业的发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为此,需要积极探索低碳港口创新模式,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集约使用科学使用岸线,不断优化岸线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港口布局不合理问题,对岸线资源利用混乱、深水浅用、布局散乱的码头进行整合。以规划为引导,优化港区空间布局,推进业主码头合作与开放经营。
二是要积极推进港航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内河航运,强化结构性节能减排。推广双尾船、新能源动力船等节能环保型船舶和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强化技术性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强化管理性节能减排。
三是要加强港口、航道的生态保护,避免和减少对水生动植物生态影响和海岸侵蚀问题。加强港口污水、噪声治理,积极开展煤炭、矿石码头粉尘防治。加强环保监管,完善节能环保监测评估体系。
总之,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宁波港口与产业的增长势头正在放缓,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也是推进宁波港口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宁波要努力拓展港口服务新领域,提升港口功能,从而为宁波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
[1] 赵亚鹏:《宁波—舟山港港口服务创新策略研究》,《中国航海》2012年第3期。
[2] 赵亚鹏:《宁波—舟山港港口服务创新策略研究》,《中国航海》2012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