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是什么?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是什么?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的概念_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2.1.1 产业的概念根据《辞海》的定义,狭义的产业是指家产和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广义的产业指各种生产的事业。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产业”的概念不能定义得过于宽泛,而必须将其界定为易于进行同类比较的对象。产业是同类企业或产品的总和。所以,在研究产业竞争力时,既可以考虑一国的某一产业同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之间的比较,也可研究一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问题。

2.1.1 产业的概念

根据《辞海》的定义,狭义的产业是指家产和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广义的产业指各种生产的事业。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在英文中,“产业”、“工业”、“行业”等都被译为“Industry”,比汉语中的概念更加模糊。因此,对应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必须给产业不同的定义。产业的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在经济理论研究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其外延也不断扩展。在重农学派时期,由于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活动,产业主要指农业。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以后,工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主要指工业并且常常等同于工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许多新兴服务部门,例如金融、贸易、航运、信息、物流、家政等部门。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产业不仅包括生产部门,也包括流通部门、服务部门以及文化教育等部门。

从产出的角度,可以把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集合;从生产的角度,可以把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而从经济实体的角度,则可以将产业定义为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品的企业的集合(金碚,1996: 39)。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和系统(芮明杰,2005: 171)。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 产业是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企业经济活动构成的集合或系统,它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就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

“产业”(Industry)的概念是伴随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出现而产生的。它的定义和划分首先是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分析目的,不同的经济分析目的,其定义和划分也就有所不同。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C.G.Clark)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来分析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从而使三次产业分类法成为分析经济结构的一种工具。

在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产业”的概念不能定义得过于宽泛,而必须将其界定为易于进行同类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从产出的角度,可以将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集合;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产业定义为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经济实体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产业定义为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企业的集合。显然,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界定“产业”,最基本的内涵是“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

产业是同类企业或产品的总和。竞争关系既体现在相互具有替代性的主体或产品之间,也体现在不同产业之间。所以,在研究产业竞争力时,既可以考虑一国的某一产业同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之间的比较,也可研究一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问题。也就是说,从第一种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能力。而从第二种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产业竞争力就是一国的某一产业比其他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