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_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2.2.2 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国与国之间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学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国界和代表独立行政区的关境。除自由贸易理论学说中对产业国际产业竞争力有阐述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也有一定的研究。

2.2.2 国际经济学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国与国之间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学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国界和代表独立行政区的关境。国界和关境的存在,意味着资源的流动性、货币媒介、经济政策将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所连带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研究在不同的要素流动程度下资源的国际配置,包括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等。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侧重分析货币媒体和政策工具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主要研究国际收支及其调整过程,包括外汇市场和汇率制度、宏观经济均衡以及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等内容。

在国际经济学中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基础理论,我们将在下文中给予具体分析,这里不赘述。除自由贸易理论学说中对产业国际产业竞争力有阐述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也有一定的研究。

早期汉密尔顿(A. Hamilton)和李斯特(F. List)所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论中谈到,征收关税尽管在短期内有可能导致一国福利的净损失,但有助于国内处于成长期的幼稚产业在免受国外成熟产业竞争的情况下发展与壮大,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贸易格局的变化,克鲁格曼等学者提出了战略贸易理论。他们认为,无论在促进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还是在维护本国企业免受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方面,都需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发挥作用,从而为国家通过干预贸易、提高和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由此形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强调了国际贸易中的国家利益,政府通过确立战略性产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并对这些产业实行适当的保护和促进,能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较量不断升级,战略性贸易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所接受,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政策。

国际经济学理论对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在于,通过对国家之间的关税及汇率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空间范围,从以国境为边界的多个空间来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所产生的产业竞争力,使得竞争力的研究更加具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