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波特(1990)的钻石模型
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各个产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会特别有利于某些产业的发展,造成这些产业特别发达,同时特别阻碍另一些产业,使其特别落后。为了对产业竞争优势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他提出了一个钻石模型。在该模型中,关键要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重要变量是机遇和政府。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四大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相互作用,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这些要素创造了企业竞争的一个基本环境。钻石模型如图3.1所示。
(1)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其分类在不同的文献中或有差异,但涵盖的范围大致类似,根据波特的看法,可分为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天然资源与基础建设等。国际贸易理论十分重视各国间生产要素相对的优势,也认为由于生产要素的绝对比较利益或相对比较利益,以及要素禀赋的相对丰沛程度,使得各国间产生了贸易活动(1)。这些生产要素有些是先天决定的,有些是需要靠长期的开发与培育的,而波特认为后者应该更重要,也是形成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生产要素可进一步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初级生产要素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用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如天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力、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指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如现代化的通信基础设施、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生产要素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决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波特认为能创造出生产要素的机制远比拥有生产要素的程度更重要。一个国家想要经由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又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
(2) 需求条件。需求条件即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力的第二项关键因素,在其所研究的各项产业中都可以看出母国市场的影响力。波特认为市场规模与市场特质都会对竞争力造成影响,内需市场一方面通过规模经济提高产业内厂商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若内需市场对质量有较高的需求,特别是拥有一些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则产业内厂商将可以掌握市场的脉动,也会有更多创新与发展的动机。另外,市场未来的成长性、市场内的厂商的多寡以及转换成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等,也都是影响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可能因素。
(3) 相关与支持产业。相较于竞争对手,当特定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能发展得更健全,且更具有竞争优势,则这一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也将更具有优势。支持性产业主要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设备等上游产业,能为下游产业快速、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创造条件。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可以合作、共享信息,甚至在电脑、设备和应用软件等方面能够互补,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销售、市场或服务上的竞争优势。由于各产业间互为投入产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于该产业的影响,可以通过产业关联的直接与间接效果表现出来(Porter,1990)。而除了相关与支持产业本身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外,产业间的互动,特别是协调与合作的机制,以及研发成果间的外溢与扩散程度,都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因(Lex,1995;Narula,1993)。此外,有些研究也认为所谓相关与支持产业应包括一般基础产业如建筑、金融、交通等产业。
(4)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即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企业怎样创立、组织和管理、国内竞争程度如何是决定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战略与结构常常受到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做法,进而表现在产业内竞争中,形成不同的竞争形态。对这方面波特探讨的因素相当多,但并没有一致性的看法,甚至认为可以用更模糊的因素——产业文化(Van Den Bosch, Van Prooijen and Porter,1992)加以衡量。由于产业/国家层次的因素中可能影响企业战略与结构的因素相当多,再加上涵盖了时间与空间的影响,欲从来源面分析很不容易,但各种因素对企业战略、结构的影响最终都将反映在产业的竞争程度中,因此若观察产业内的竞争结构,应可较明确地掌握这一因素的实质。而竞争的程度越高,表示国内的竞争对手能给予产业内厂商直接而明显的压力、淘汰不具有效率的厂商,并形成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的动力,因此应可有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除了以上四大因素外,钻石模型又探讨了两项外生变量: 政府与机会,而两项外生变量都是通过影响四大钻石因素,再对竞争力产生影响。波特认为政府的角色对四个因素的影响相当微妙,且影响方向既非正面,也非负面,理想的政府应该在干预与放任中取得平衡。政府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政策既会影响生产要素,也会受到环境中其他要素的影响。另外,机会也是波特所特别提出的,其概念应是源自产业经济理论的看法。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如技术的重大创新、石油危机、战争等。机遇可以打破现存的竞争环境、竞争秩序,创造出“竞争断层”。机遇一般与所处国家环境无关,也非企业内部的能力,也不受一国政府的影响,但引发机会的事件一旦出现,对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发明创造活动的突破、重大技术的出现(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等,这些机会都能够调整产业结构。过去许多文献指出,影响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的因素应包括源自产业内或企业内的随机性因素,如此才可以解释厂商间面临相同环境、拥有相似资源时却仍有不同的竞争结果(Scherer and Ross,1990),不过这一观点却也遭到最多的批评,最主要是此类影响重大的因素不但不能操作化,甚至验证的过程常常是从结果去推论其原因,对于哪些可能是影响竞争力的重大随机性因素很难有一致性的判断。况且,对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即归类于随机性因素,反而会使得钻石模型在解释竞争力时失去学理上的严谨性。因此后续学者对钻石模式进行实证或修正时,大多并未对机会因素加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