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化学工业居世界前列,化工产品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德国的化学工业产值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9%—11%,其中60%销往国外,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
德国化学工业在世界化工领域的重要地位与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密不可分。德国化学工业的科研费用约占整个工业研究经费的20%,占化工销售额的6%左右,科研人员约占职工人数的10%。研发投入居世界各国之首,在其国内各工业部门中亦名列前茅。而化工产业的科研活动又主要集中于赫希司特(Hoechst Group)、拜耳(Bayer Group)、巴斯夫(BASF Group)三大化学公司。这三家公司的科研经费占了国内整个化学工业的60%以上,化学工业领域的很多重大科研成果都出自这三家公司。德国化工产业的企业规模可见一斑。
和所有其他化学工业以园区为经营模式一样,德国的化学工业早已实现了“规模化”、“一体化”、“基地化”的运行模式,所有的化学工业都是以上述模式在园区中运行的。以下举两个典型的化工区案例,以此来说明德国化学工业的运作模式。
德国切姆西特(ChemSite)化工区是欧洲化学工业的集聚地之一,位于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区,创建于1997年,总面积220公顷[6]。该化工区以高技术含量的特种化学品为特色,具有集约型的特征。园区内设有6个区,入驻的企业有拜耳、BP、德固萨、罗门哈斯、萨比克聚烯烃公司和萨索尔公司等。区内拥有完备的汽电联产设备、共用水源、冷却水系统、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设施。该区生产的化学品达4 000多种,可提供范围广泛的石油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区内的公路、铁路、水运和管网条件优越,邻近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口杜伊斯堡,靠近科隆航空港和杜塞尔多夫国际航空港。借助发达的交通和物流体系,区内产品销往欧洲各国市场。
德国的路德维希港化工区位于莱茵河畔,由巴斯夫公司独资建设,也是巴斯夫总部所在地。该区占地7平方公里,聚集了200多个厂家,全为巴斯夫独资或控股,内有350套装置。区内建有非常独特的生产和能源系统,部分原材料和中间体用于生产8 000多种产品,总量超过800万吨。园区内有良好的公路、铁路、航运和水运条件。各类生产装置以2 000km的管道和200km以上的铁路连接。路德维希厂群的生产效率非常高。这主要归功于它所采用的先进的一体化模式。其一体化已经从“生产一体化(integrated production)、专有技术一体化(know-how verbund)、能源资源共享一体化(conserving energy and resources)”发展到“与当地社区共发展(working with local communities)、与客户合作一体化(cooperation with customers)、员工网络一体化(employee network)”,可以说是最具现代化特征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形成了管理完善、理念超前的化学工业区。
德国法兰克福—赫斯特化工区位于莱茵—美因河流域,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园区内入驻了80多家化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该化工区同样采用一体化的运作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和运输管线互通的产品流,吸引了拜耳、德固萨、赫斯特、西门子等多家全球著名企业,生产有机和无机基本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约2万种,形成了化工产品生产流程高度的一体化模式。同时,园区通过对基础资源和公共设施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和密集化的提供,不仅能够更加出色地满足各企业生产运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需求,还通过统一的环境管理措施,使园区“三废”均得到统一的集中处理,使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能够发挥出更高的资源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