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园区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关系

园区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概念,前者表现为产业正在或已经向某个地域集中的现象,而后者是集中后形成的结果。因而,生态型工业园区同时实现了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两方面的有效互动,从而保证了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产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和空间载体,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

我们认为,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和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概念,前者表现为产业正在或已经向某个地域集中的现象,而后者是集中后形成的结果。产业集群可划分为多种类型[11],但最适宜开展循环经济的是基于一条或若干条核心产业链而形成的企业集合,从而上下游之间呈现为“彼之废物此之投入”的共生网络,其产业性质一般为具有规模经济性的流程型制造业,比如化工产业。此外,产业集聚(群)具有两个显著特征:有界的地理范围和相互关联的众多企业。产业园区描述了“有界的地理范围”这个特征,可作为一个产业集群的空间或地理载体。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则由产业链来描述。

由此可推断,产业园区必然要求相关企业集聚于事先规划的地理区域内,一般只能由政府主导;但产业自发集聚却不一定形成园区,可能地理分布范围更大,故而无法做到统一管理,也就很难开展产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就我国而言,基于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以轻工业产品为主,主要分布于江浙等中小企业聚集地,而流程型、规模化大工业的集聚,则以政府主导型为主、企业主导型为辅。这种集聚一般有固定范围的区域,政府设立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且需要庞大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对于本节研究的石化产业而言,产业集聚的载体就是指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政府主导的出发点应是合理布局,规模化发展,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染排放。

关于产业园区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国外学者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2],其基本共识是,在以产业园区形式存在的集群中,会因企业之间存在物质交换而呈现共生状态,即一个企业的副产品变成另一个企业的有价值的投入,一个过程的输出会成为另一个过程的原材料,由此,能量流、物质流与废物流得以闭环优化,从而实现产业生态化,即资源总投入的节约和废弃物排放的减少。因而,生态型工业园区同时实现了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两方面的有效互动,从而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国内学者从21世纪初开始提出在产业园区中开展循环经济的观点,并具体研究了运作模式和作用机理等[13]。笔者[14]认识到,循环经济的载体是工业园区,其集聚效应可以使园区具有“资源消耗减量化”、“扩充环境容量”等生态型特性。这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循环经济的单向促进作用。李靖和魏后凯[15]提出,工业园区应该采取基于产业链的专业化和集群化升级战略,这可为未来实施基于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打下基础,对园区具有提升作用。冯薇[16]首次提出循环经济与产业集聚之间具有互动关系,但没有进行实证检验。

我们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与产业园区建设之间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即产业集聚于园区有利于推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的原因;循环经济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外部经济性和集聚效率,推动产业园区升级,进而迈向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也是产业集聚的原因。

一方面,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产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和空间载体,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

产业集群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规模、产业链和空间集聚[17]。以此为标准,便可发现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区还只是“集”而不“聚”,物质流“开”而不“闭”,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急需引进循环经济模式。

以开展循环经济的水平为标准,可将产业园区划分为初级型与高级型。初级型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大,不存在基于产业链的物质流,但通过水、电、道路、通信、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共享,以及废水、废气、废弃物的集中排放和处理,亦可实现以园区为单位的资源投入总量的减少。同时,借助于园区的技术溢出效应,普及和推广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新技术,促进园区内企业的节能减排,也可从技术层面达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要求。

高级型产业园区不仅共享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而且区内企业基于产业链相连,以原材料投入、能源消耗、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企业或产业集聚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和交换剩余物质或副产品的代谢关系与产业共生体,从而使“分散型产业过渡到以一个集体途径获取竞争优势”[18],实现相关产品生产和废弃物处理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

另一方面,通过补链选商、绿色招商,园区内产业链将更长更完整,副产品交易更多,排放更少,集聚效应更强,可促使初级型园区向高级型园区升级。

产业(企业)因追求交易成本最小、规模经济性最大、资源可获得性而集聚在特定区域,成为一个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线性的、开放的物质流动系统。这无疑会加剧对土地、能源、水、劳动力等资源的需求强度,并可能逼近该区域环境的承载极限。园区组织者可根据园区内各种原料、产品与废弃物流向,通过横向加宽与纵向加长进行“补链”选商、“绿色”招商,吸引以现有园区副产品或废弃物为投入品的企业或“分解者”进入,在副产品或废气、废热、废水、废渣还未排向环境之前,利用各种设施对其进行集中运输或回收处理,使之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从而降低系统的总资源消耗,减少总排放,实现园区循环经济高级化,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园区内资源与环境的强约束。进而,成熟的产业链及其外部经济性又对外界产生巨大吸引力,随着更多关联企业的加入,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集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将产业园区与循环经济的互动关系描述为螺旋式上升的情况:初级园区可开展初级循环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通过围绕核心产业链“选商”而迈向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从而形成高级型园区,如此互动发展,使集聚与循环经济都不断优化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