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工所要求的环保系统非常之大。化工产业的上游工厂布局要求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和安全容量,以满足排放和抵御突发事件风险的要求。大化工的耗水量很大,对给排水系统的要求很高,因此一般沿海沿江布局远比内陆条件好。所以,沿海沿江布局乙烯工程,就具有产业运行过程中取水、排水的便利性和抵御环境风险的优势。
上海化工区始终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放在突出关注的位置。首先,在总体布局上考虑,中央河以南、靠近海边的区域布置污染较重的三类工业项目,中央河以北、相对离城镇较近的区域布置污染较轻的一、二类工业项目。其次,对进入化工区的企业加强清洁生产工艺的审核,补充完善清洁生产工艺。最后,建设相对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目前,化工区在已建成或开工建设的项目投资中,环保投入预计156亿元,占总投资的10.4%。初步建成日供水量为20万吨的工业水厂、日处理量为20万吨的污水排海总管、2.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6万吨/年的危险废物焚烧炉等项目。公共绿化面积117.4万平方米,整个工业区内形成“三横五纵”的绿化体系,其中有两道总宽度434米的隔离防护林带,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5%。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有效选择除污树种,对环境综合治理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条长7公里、宽250米的生态林带,二氧化硫减少20%,一氧化碳减少35%,苯酚减少26%。
化工区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监测计划,实现化工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化工区设立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点,并与市环境监测中心进行联网,实时监控化工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协调、组织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区内企业,制订了化工区环境空气质量本底监测方案:在化工区内及最近的两个居民区设立8个监测点位,对化工区域空气质量的SO2、NOx、PM10、CO等4个常规污染因子和氯气、光气、氨、乙烯、苯乙烯、甲苯、氢氰酸、四氢呋喃、MDI、TDI、MMA等40个特征污染因子进行监测。
化工区还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第一,不允许各燃煤锅炉在企业中出现,采用集中供热。第二,污染物排放总量以不突破由《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3210-91)计算所得的工业区允许排放总量为限,实际允许排放量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决定。根据A值法计算得到的化工区SO2、可吸入颗粒物总量指标分别为7 675吨/年和5 117吨/年。考虑到化工区生产发展和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市SO2、可吸入颗粒物总量控制指标偏紧的实际情况,区域环评建议上海化工区规划项目SO2、可吸入颗粒物总量排放分别按2 500吨/年和1 500吨/年予以控制。第三,每一个化工企业的建设,工艺废气处理装置的建设必须保证“三同时”,并保证其长期正常运转。
良好的环境管理一体化措施,使化工区无论是气体排放量还是液体排放量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如图4-12所示。
图4-12 上海化工区排放减量化
数据来源:《上海化工区拜耳聚碳酸酯项目可研报告》、《上海化工区拜耳异氰酸酯项目可研报告》。
上海化工区的气体排放减量化成效显著。最终烟气连续排放量为183.2亿标准立方米/年,间断排放量为1 984亿标准立方米/年;工艺废气连续排放量160.8亿标准立方米/年,间断排放量23.4亿标准立方米/年,无组织排放量3 039.75吨/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467.6吨/年,NOx 3 885.6吨/年,烟尘176.8吨/年,分别仅占各自容量总量指标的6.1%、49.7%和3.5%。
在废水排放系统中,化工区污水排放实现了雨污分流、无机废水与有机废水分流。特别对于含无机盐较多、COD小于60的废水,采取直接排海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仅这一项,可节约污水处理费约2 000万元,等于少建2个污水处理厂。节水产业的发展使实际日排放量降为1.5万吨,而原规划设计的日排放量为15万吨。
化工区化工装置的尾气排放执行国际现行标准中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其中重金属排放比国家标准低10%,硫化物排放低25%,灰尘排放低16%。如图4-13所示。
图4-13 化工区化工装置的尾气排放与国家标准的比较
固体废弃物(包括污水处理厂残剩污泥)的净化处理方面,化工区也取得了良好的循环经济效果。化工区正式启动了有害废物焚化项目,该项目收集高、中热值的废物作为焚烧的燃料,回收焚烧烟气的余热生产蒸汽,供本厂使用,剩余部分提供给化工区热力管网,供外厂使用,使装置处在最经济的运行状态。在污水处理厂设置固体废物中转库,贮存库采取了防漏、防渗、防扬散、防流失等措施。固体废弃物焚烧炉项目运用了国际领先的烟气急冷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二英的形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
为保障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安全,增强对区内风险的控制管理和对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2003年,化工区管委会开始建设区域性的、综合功能的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作为集信息收集、传输、反馈,区域安全监控,事故和灾害预警、调度指挥、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是化工区整体功能建设和“一体化”开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的公共安全、道路交通、消防、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医疗急救以及市政抢险等问题,进行统一接警处置;并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协调区内各企业,联合区内外公安、消防、防灾、环保、海事、急救等专业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紧急事件,保证上海化工区的开发建设和区内企业的生产运营安全。
上述环境一体化措施,使上海化工区成为国内环境保护最有成效的化工区。2003年3月,上海化工区被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列为试点生态工业区;2004年4月,被上海市列为创建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区。上述所有的环境保护一体化措施进行综合,形成了上海化工区的零排放系统,如图4-14所示。
图4-14 化工区的零排放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