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位优势与整合优势
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它位于上海市南翼、杭州湾北岸,规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上海化工区以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兼有土地、淡水、环境等资源优势。加上中石化在浙江舟山册子岛建成30万吨深水泊位和甬沪宁长输管线工程,使化工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大型石化基地。而为了能充分发挥大型基地相比于其他基地的优势,也为了充分发挥石化产业的集聚效应,上海化工区更适合于大型的上、中游石化装置的建设,做到“大进大出”、“大材大用”。
如图5-2所示,整个化工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规划中央河为界,主要发展以石油化工深加工为主体结合天然气化工工业,上游龙头产品规划在西部,然后由西向东逐渐延伸。另一部分在化工区的西区,主要布置中石化炼化项目。理由是地块面积较大,可以同时容纳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有利于优化原料结构,并且有一定发展空间;地块前沿濒临海域,可以建造码头。
图5-2 上海化学工业区规划总平面图
如果说交通运输的优势是化工区最大的优势,那么,上海化工区水、路、空的交通优势都非常鲜明,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网络进行产品传输和市场接近。
从陆、空运的条件来看,上海化工区距离市中心只有50公里,有A4高速公路连接市区和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网,从市中心驱车至化工区仅需45分钟;化工区距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均约50公里。同时,化工区还内设了专用铁路支线,与全长113公里的浦东铁路相连。
就水运条件而言,化工区通过疏浚后的内河航运系统,可与黄浦江、长江水系连通。同时,化工区除建有专用海运码头以外,与2008年5月份通车的洋山深水港(1 000万标准集装箱)相距仅55公里。
上述交通网络系统形成了化工区快捷的水陆空运输条件,为化工区内的企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服务。化工区内各企业生产的液态产品可以通过发达的管道系统进行输送,固体终端产品则可以通过铁路、公路或船舶运送,形成低成本的现代物流系统。
不仅如此,上海化工区还借助于洋山港的陆运与海运条件,极大地缩短了与宁波化工区的距离,为沿海化工产业带的产业整合与市场共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为沿海的化工产业在公共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共建与共享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产业资源与市场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和产业发展需要,在杭州湾地区积聚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化学工业,形成环杭州湾60—100平方公里石化产业带,达到4 000万吨炼油和4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吸引总额300亿美元投资,形成3 000亿元人民币产出。这些产业的运行有些是以园区形式、有些是以企业形式为载体。这些化工产业的建立与部门和地区利益密切相关,形成了不同的归属与管理口径,使化工产业在杭州湾一带呈现出在归属口径上相对分散的局面。
上海化工区的建设充分考虑上海地区原有化学工业的基础,统筹安排。在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原料互供等方面和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华谊集团所属各老工业基地充分合作,做到各扬所长、互补所短,为逐步调整上海市化学工业布局和改善上海市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上海化学工业区规划以天然气与石油为龙头,结合相邻的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吴泾化工区,可提供乙烯、丙烯、C4、C5、甲苯、醋酸、甲醇等24种上游化工原料产品;以此为基础,形成乙烯系列(8套装置)、丙烯系列(4套装置)、C4系列(9套装置)、裂解C5系列(3套装置)和芳烃系列(5套装置),共计29套中下游生产装置。
对化工产业资源的整合除了要解除体制上的障碍以外,还要提供区位上的整合条件,使整合后的化工产业比未整合之前具有突出的优势,从而能够更有力地推动以市场化的方式对资源的整合。而上海化工区所处的区位和所具备的产业优势,无疑大大提高了整合周边资源的能力,为实现产业联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