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约有7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化学物质超过7万种,并且每年还有1 000多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中国已生产和上市销售的现有化学物质约有45 000种,每年申报的新化学物质约100种。化学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消费用品,但在生产、存储、销售、运输、使用以及作为废物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由于误用、滥用、化学事故或处置不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人类认识化学品对环境与健康的危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对化学品使用时间的延长、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产生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环境与健康危害问题,如:持久性的生物累积性有毒化学品的危害、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危害、危险废弃物的跨国转移和处置的危害、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危害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表明,全世界癌症发生率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猛增,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400万—5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2%—25%,在造成癌症的各种因素中,化学品的因素约占到了80%[1]。
化学品的环境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的无国界性,因此,对于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也都是采用世界各国合作的方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入某种共同的环境管理制度,采取共同的环境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各国甚至全球的一致性,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化学品的环境安全。我国由于对化学品的环境管理还比较落后,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地区或部门的协调机制,不断延伸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环节。就目前而言,化学品环境管理还只限于生产和储运环节,部分涉及销售环节;未来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深入到消费环节。我国目前提高对化学品的环境管理能力,最为直接的做法就是通过加强地区和部门合作,积极申请、参与和加入发达国家的各项化学品管理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