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化学品的使用范围具有广泛性和累积性等特征,对全社会都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因而建立和完善化学品的环境管理制度也应调动各方力量进行推动。在我国,由多个相关部委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牵头,建立地方直线职能部门进行推动的“强合作”模式,以此替代发达国家以自愿性为发展趋势的“弱合作”模式。在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问题短期内集中化、叠加化的特殊时期,这一模式无疑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直线型的“强合作”模式如图8-1所示。
图8-1 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直线型“强合作”模式
直线型的“强合作”实际上就是借助于各部委的权力指挥线,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系统和直线权力节点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只要完善国家最高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机构的责任与权力,就能沿直线系统将管理制度传递下去并予以实施。因此,国家行政职能、机构建设、化学品环境信息管理、测试与评价监测以及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等相关内容的完善,就是这一模式能够高效运转的重点所在。
(1)国家行政职能和机构建设
通过建立各级化学品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建立起国家化学品环境管理行政执法和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环保主管机构中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能,包括增设相关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加强相应管理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
(2)国家化学品信息系统建设
以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制度、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制度、优先有毒化学品环境监测、有毒化学污染物排放统计和重大危险源登记和报告等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为基础,集中收集、整理和发布国家化学品环境和健康风险的各种相关信息,并且注意商业机密的保护。评估、整合与现有化学物质和新化学物质以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的现有化学物质信息资源和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现有化学品危害性和风险信息的国际信息交流。
(3)测试和评价监测能力建设
促进国家环保管理机构与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科学技术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间的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符合GLP[10]准则的化学品测试与评价实验室,引进GLP监测和其他制度(例如数据互认),增强化学品环境和健康危害性测试的能力。推动环境与健康监测及风险评价方面的基础科研与监测能力建设(尤其是针对某些优先性高风险有毒化学品)。积极开展化学品危害测试及风险评价相关的国际合作,学习和采纳国际化学品风险评价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相关能力。
(4)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机制
对于一些化学品泄漏和安全事故,可同时采取两种方法:一方面,通过实施综合的环境安全和健康计划预防和控制泄漏;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在集中统一指挥下的国家应急反应系统。中国有能力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的全国应急反应系统,并在建立其启动系统方面做得更好。例如,可以将预防油类、化学品和危险物质泄漏合并到一部法规中;着手起草一部针对应急规划、预案和反应的法规,依据该法规建立一个全国应急反应系统,具体界定各部委、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并通过创建特别工作组的形式,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及如何要求它们参与应急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