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际分析
自从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来,边际分析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逐渐被普遍采用。就是说,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它绝不局限于研究价值决定,而是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让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来认识什么是边际分析方法。透过奥国学派和数理经济学派中每一位学者所讲的边际概念,边际分析是指考察一变量的增量(如增加一单位的消费物品)对其他变量(如对效用)的影响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其出发点是各经济主体(如消费者、生产者)对于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动所作出的反应不是决定于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总量,而是决定于这些经济变量的最后一单位增量,即边际量;从而各种经济均衡状态都是由各种边际经济量决定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定有一个消费者要进行一项搜寻价格低而质量相同的商品出售地点的活动。搜寻活动带来的收益是以较低价格买到该商品,而成本则是所费的时间的价值、交通费及鞋底磨损费用等。显然,消费者延长搜寻过程所带来增加的收益和成本都是变化着的:通常增加搜寻所带来的增加的收益(即边际收益)会递减(因为调查的商店越多,未调查到的商店出售价格低于已发现的最低价格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每增加一次搜寻所增加的成本会递增(因为起初的市场调查只花他一小部分业余时间,时间成本较低,随着搜寻的继续,消费者不得不占用一部分本来有重要安排的时间,因而时间成本会递增)。随着搜寻的次数的增加,一定会达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地步,这时的搜寻活动给他带来的总收益就是最大的,因而搜寻到此为止。这就叫达到了均衡状态。在此,该消费者对搜寻次数变动作出的反应,就不是决定于搜寻带来的总收益或总成本(总量),而是决定于这些变量(收益、成本)的最后一次增量(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对比。
经济学需要边际分析
再讨论为什么经济学需要边际分析。众所周知,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经济学要能成为一门研究如何在可供选择的不同用途之间分配有限资源以实现最佳目标的学问,就离不开使用边际分析方法。例如,消费者要用既定的货币收入选择各种消费品时,若要求得最大效用,必须使各种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也就是使每1元钱购买到的边际效用相等。再如,厂商在有限的成本总量条件下生产某产品要使效益最好,就必须这样来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使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价格之比,也就是使每1元成本得到的边际产量相等。
当然,厂商均衡理论中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只是一个原则、一个趋势,现实经济生活并不总会按这种原则来做,但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原则,并不会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干扰而被否定。宏观经济分析中有无数同类的事例也可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正因为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才会有数理经济学,微积分才会在经济学舞台上有用武之地。因此,经济学家可以对边际效用价值论提出这样那样的质疑和否定意见,但在经济研究中使用边际分析,是被普遍认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