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均衡
瑞典学派宏观动态均衡方法论的建立者是缪尔达尔和林达尔。缪尔达尔在《价格形成问题与变动因素》、《货币均衡论》等著作中,林达尔在《货币政策的目的和方法》、《货币与资本理论的研究》等著作中,继承了维克赛尔关于经济体系均衡分析的主要论点,又对他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缪尔达尔货币均衡论的前提和维克赛尔的观点是一致的,即经济体系中的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可能总是一致的,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也不可能必然一致的。他的理论就是要说明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种不一致的政策建议。但是,缪尔达尔在评论维克赛尔的均衡条件时,强调把静态作为分析的起点是危险的,因为这样的分析完全忽略了从这一均衡到另一均衡的时间因素。他认为应该把时点与时期分开,要搞清一定时点上的均衡和整个时期内的均衡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某一时点上的均衡是暂时的、静态的均衡。从一个时点到另一时点的过程内,情况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是说,一定时点上的均衡将不断被打破,又在另一时点上重新建立均衡。因此,从时期来看,均衡是暂时的,从一个均衡到另一个均衡的移动则是不间断的。例如,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的某一时点开始,如果需求增加,就引起价格调整,价格调整又影响供给,供给增加后,价格再调整,价格调整又再次影响需求,如此持续不已。这一分析是对维克赛尔均衡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林达尔通过对动态过程的分析,强调预期因素的作用,试图建立一个一般动态均衡理论体系,来代替传统的静态均衡分析。他认为,传统的均衡理论虽然也讨论变动问题,但这一变动仅仅围绕着一个均衡点来进行,这种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较长期的情况,应该代之以过程的分析。为此,就要把一个过程分为若干短时期,在这些短时期的转折点上,生产、消费、价格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引起供给和需求的变动,这种分析有助于了解过程的演变趋势和推论有关时期的性质。
预期、事前与事后
由于瑞典经济学家在分析中强调时间因素和不同时点之间的经济变动,因而在他们的所谓动态分析中,都比较重视预期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缪尔达尔被认为是这方面“最有贡献的”经济学家。他在《价格形成问题与变动因素》一书中,首先把预期的因素引入传统的静态均衡分析。他指出,企业家的预期包括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实际获得此种收益的机会的预期,企业家根据这种预期才决定投资。他在《货币均衡论》一书中,提出了“事前估计”和“事后估计”这两个概念,进一步发展了瑞典学派的预期理论。
缪尔达尔认为,对任何收益率的计算,都有事前和事后之分。事前估计是指对未来时期内会产生收益率的估算,即预期利润率;事后估计是指按一个时期已经实现的收益来计算。他不仅把收益率区分为事前和事后,而且在分析动态均衡过程时,把收入、消费、储蓄、投资等变量也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他还运用这种事前和事后的计算来说明货币均衡的条件。
瑞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采用事前与事后分析法能够克服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由于采取比较静态的、短期的分析方法所造成的一些缺陷。在《通论》中,凯恩斯把收入说成是储蓄加上消费支出,或把收入说成是投资支出加上消费支出,当储蓄等于投资时,没有特别引入时间因素,从而没有清楚地说明储蓄和投资的相等应有一个时间间隔问题。在瑞典学派经济学家看来,储蓄与投资相等问题,如果采用事前与事后分析,那就比较容易弄清两者的关系了。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但相等不等于均衡。在支出时间或生产时间落后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不可能处于均衡状态,均衡是事后的。经过一段时间,支出落后或生产落后的情况已得到调整,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的时点上达到了均衡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