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企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和技术含量的总体状况

我国企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和技术含量的总体状况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初级产品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全球贸易流动的数据来看,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优化的证据也是显而易见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通过加工贸易形式充分地参与了这类产品的国际分工。

2.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出口商品技术含量逐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械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大大增加。初级产品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两类产品通常被认为具有更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度。

从全球贸易流动的数据来看,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优化的证据也是显而易见的。在1992—2011年,中国在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2.51%上升到16.98%,中国在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出口的份额增长得更快,从0.99%增加到17.19%(见图7-3所示)。

2.2 国内企业并没有从出口商品技术结构优化和技术含量提高中获得太多的利益

在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日益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不仅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更多地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及通信设备业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内的海外转移都是势所必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的比较优势,通过加工贸易形式充分地参与了这类产品的国际分工。在我国加工贸易占主要地位的贸易模式下,中国仅是该庞大全球生产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即使中国最终出口的是高技术产品,但是在中国的生产链条很可能是相对低技能劳动力密集的工序,中国“出口商品的精密(复杂)性”实则是国际生产分割的结果。

图7-3 中国在全球工业制成品以及机械和运输设备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单位:%)数据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作者计算。

虽然我国的出口商品不断向高技术含量和高增加值链条攀升,但实则是低技能劳动力组装的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的提升,我国并没有从中获取“核心技术”或大量有效发明专利。表7-3的数据表明,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很高,其中5.64%的出口来自来料加工装配贸易,66.17%以上的出口来自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很小。

表7-3 2012年我国高薪技术产品出口总体情况(分贸易方式)

资料来源: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http://cys.mofcom.gov.cn/article/zt_gxjs/subjectgg/201302/20130200019690.shtml)

表7-4的数据表明,我国技术出口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资企业,尤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资企业出口额远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2012年,外资企业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金额为4 706.02亿美元,占比78.28%;国有企业的出口金额为342.09亿美元,占比5.69%。外资企业的出口额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之和,是技术出口的主要主体。

表7-4 201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体情况(分企业性质)

资料来源: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http://cys.mofcom.gov.cn/article/zt_gxjs/subjectgg/201302/20130200019690.shtml)

2.3 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日益优化,已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结构,实现了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制成品向以劳动—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是与美国、德国等对外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仍体现为劳动力要素优势,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