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谷物类食物交换表

谷物类食物交换表

时间:2023-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货币的起源人类存在地球上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但是货币问世却只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二)西方的货币起源说1.创造发明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发明出来的,代表人为有公元2、3世纪的古罗马法学家J·鲍鲁斯,他认为,人类最早并无货币,也无所谓的商品与价格,买卖源于物物交换,每个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机缘与需要以对自己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

一、货币的起源

人类存在地球上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但是货币问世却只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对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的众多思想家、经济学家、学者都进行了各种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货币起源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

1.先王制币说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了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此说在《管子》一书中多处提及,最具代表性的表述见于《国蓄》篇:“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玉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八千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同。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偶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此种观点在先秦时代十分盛行。此后,许多思想家继承了这一观点。

2.产品交换说

不同于先王制币说,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他在《史记》中写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币金钱刀布之币行焉。”说明货币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产生的,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流通渠道的畅通,货币随之盛行。

(二)西方的货币起源说

1.创造发明说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发明出来的,代表人为有公元2、3世纪的古罗马法学家J·鲍鲁斯,他认为,人类最早并无货币,也无所谓的商品与价格,买卖源于物物交换,每个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机缘与需要以对自己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但是,由于你所拥有的正是我所愿意得到的和我所拥有的正是你所愿意接受的这种偶合情况——“需求的双重巧合”并不是经常出现。于是,一种由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以解除物物交换的苦难。这种事物经过铸造成为一种公共的形式后,可以代表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必考虑其内在的价值对其数量的关系。从此,两种东西的交换不再成为财物,只成为一个价格。

2.便于交换说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他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多货币中分离出来的,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如进入交换过程的商品有100种,那么每种商品都会有99个相对价值。由于相对价值太多、不易记忆,人们自然会想到把其中一种物品作为共同的衡量标准,并通过它来对其他商品进行比较,从而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3.保存财富说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产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经济学家J·西斯蒙第(1773—1842年),他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成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工具。

二、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私有制产生了,当时社会分工的形成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矛盾,由于需求的不同,生产者可能并不需要自己生产的商品而对别人生产的其他商品有需求,为解决这种产需之间的矛盾只能进行商品交换。在商品交换中,一件A商品能换多少件B商品呢?人们必须要去衡量这两种商品的价值,也就是说,一种商品的价值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那另一种商品,也就是可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的结果。

(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品的交换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初只是物与物进行交换,但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交易双方在相同时间都需要对方的产品时才能进行交换,否则交易就不能进行。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物物交换最终转变为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的价值经历了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交换活动不断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也在不断地变化。最早的交换活动发生在原始社会阶段,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部落内部虽然不存在交换关系,但是一个部落对于其他部落来说,则是可能发生相互交换物品的,由于当时剩余产品很少,同时还没有出现社会分工,所以交换带有偶然性。不过,只要发生了交换,就有了价值的表现形式,于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外一种商品上。例如两个部落之间偶然地发生了一只羊与两袋谷物进行交换的活动(见表2-1)。从羊的所有者来说,羊的价值通过与谷物交换而表现出来:一只羊值两袋谷物,谷物成为羊的等价物。而从谷物的所有者来说,谷物的价值通过与羊的交换表现出来:一袋谷物值半只羊,这时羊成为谷物的等价物。由于这种价值的表现带有偶然性,所以这种价值形式就被称为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2-1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氏族内部的共同生产被个人生产所替代,私有制产生了。私有制的产生使部落之间的交换逐步被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所替代,这时的交换不再是偶然进行的,而是各种商品之间频繁地进行交换。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不再是简单地、偶然地被另外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而是会由许多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例如:一只羊不仅可以和两袋谷物进行交换,也可能与一匹布交换,与两包茶叶交换(见表2-2)。于是一只羊的价值不再仅仅表现在谷物这一种商品上,还可以表现在茶叶、布等一系列商品上。对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许多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其他商品等价物的这种情况,被称为扩大的价值形式。

表2-2 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无论是简单的价值形式还是扩大的价值形式,虽然有变化,但在交换过程中,人们还是发现了这样的矛盾,比如:羊的所有者想要谷物,而谷物的所有者也正需要羊,则交换可以顺利地进行;但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羊的所有者想要谷物,可谷物的所有者却不需要羊,而需要的是茶叶。如果茶叶的所有者正需要羊,那么羊的所有者只能先用羊与茶叶交换,然后再用茶叶与谷物交换,但如果茶叶的所有者不需要羊的话,这个交换依然无法进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开始自发地用自己生产的商品先去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这时这种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就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所有商品的等价物,即一般等价物。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被称为一般的价值形式(见表2-3)。

表2-3 一般价值形式

与表2-2相比,表2-3的内容看似只是左右两边进行了位移,但这却是一种质的变化,它表现了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可以通过羊的价值表现出来,则羊成为一般等价物。

4.货币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历史上曾经用牛、羊、贝等做过一般等价物,但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这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又存在着不易分割、不易携带、不易保存等缺点,这些缺点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比如:两袋谷物可以换一只羊,但如果一个人只有一袋谷物,那它只能换半只羊,可一只活羊的价值并不等于一只死羊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价值较高、便于分割、便于携带的商品出现了,这种商品就是贵金属——金银。金银克服了以前一般等价物的所有缺点,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分割后价值不会发生变化、体积小、便于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因此选择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后,一般等价物就固定下来了,货币也就产生了,当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时,被称为货币价值形式,如表2-4所示。

表2-4 货币价值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