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息的概念及运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利息的实质及其应用对于正确理解利率杠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利息的概念及本质
1.利息的概念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是在特定时期内使用借贷资本所付出的代价。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利息是投资者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取的补偿。这种补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机会成本的补偿:资本供给者将资本贷给借款者使用,即失去了现在投资获益的机会,因此需要得到补偿。二是对违约风险的补偿:如果借款者投资失败将导致其无法偿还本息,由此给资本供给者带来了风险,也需要由借款者给予补偿。因此有:利息=机会成本补偿+违约风险补偿。
2.利息的本质
利息的存在,使人们对货币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货币可以自行增值。这是涉及利息来源或者说利息本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有深刻的剖析。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指出:“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之所以对于双方都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作利息。”由此可见,利息本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在借贷双方之间的分割。
利息的本质具体表现为:第一,货币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第二,利息是借用货币资本使用权付出的代价;第三,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息概念的应用
利息概念存在的重要性在于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是产生了“将利息作为收益的一般形态”现象;二是存在着“收益的资本化”现象。
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根据利息的概念可知,利息是资本所有者由于贷出资本而取得的报酬,显然,没有借贷便没有利息。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已经被人们看成是收益的一般形态:无论资本是否贷出,利息都被看作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是否借入资本,企业主也总是把自己所得的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企业的经营所得,即收益=利息+企业主利润。于是,利息率就成为判断投资机会的一个尺度:如果投资回报率不大于利息率,则认为该投资不可行。
2.收益的资本化
由于利息已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不是实实在在的资本,也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种现象称为“收益的资本化”。收益的资本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资本的价格。在一般的货币贷放中,贷放的货币金额,通常称为本金,与利息收益和利息率的关系如下:
I=P×r (4-1)
式中,I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率,即货币资本的价格。当我们知道P和r时,很容易计算出I;同样,当我们知道I和r时,P也不难求得,即P=I/r。
例如,假定一笔一年期贷款年利息收益是50元,市场年平均利率为5%,那么就可以计算出该笔贷款的本金为1 000(=50÷0.05)元。
(2)土地的价格。土地尤其是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为所有者带来收益,因而认为有价格,从而可以买卖。相应地,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如,一块土地每亩的平均年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可以以每亩2 000(=100÷0.05)元的价格买卖。
(3)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本身不是资本,但可以按工资的资本化来计算其价格,即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如,某NBA球星年薪为20万美元,年利率为2.5%,则他的身价为800万美元(=200 000÷0.025)美元,这一价格通常被看作该球星转会的市场价格。
(4)有价证券的价格。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其价格也可以由其年收益和市场平均利率决定。即有价证券价格=年收益/市场利率。
例如,如果某公司股票每股能为投资者带来0.5元的年收益,当前的市场利率为8%,则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6.25(=0.5÷0.08)元。
二、利息率及利息计算
(一)利息率
利息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一般情况下,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为平均利润率,最低界限为零。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
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又称年息几厘,一般用本金的百分比来表示;月利率又称月息几厘,一般用本金的千分比来表示;日利率又称日息几厘,一般用本金的万分比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分”作为利率单位。表4-1所示为2008—2014年的存款利率。如果是月息5分,则表示月利率为5%。年利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4-3)
表4-1 2008—2014年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注:*2014年11月22日起,人民银行不再公布金融机构人民币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利息计算方法
在计算利息额时,有两种方法:一为单利法,二为复利法。
按单利法计算利息时,不论借贷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上期本金新生利息不作为计算下期利息的依据。单利法的计算公式为:
I=P×r×n (4-4)
S=P×(1+n×r) (4-5)
其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与利息之和,又称本利和。
按复利法计算利息时,可将上一期本金所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利息,即如果本金与利息都不提现的话,则每期都是按上年本利和来计息。复利法的计算公式为:
S=P(1+r)n (4-6)
I=S-P (4-7)
例如,一笔期限为3年、金额为100万元的贷款,假定贷款年利率为5.56%。
按单利法计算,利息总额和本利和分别为:
I=P×r×n=1 000 000×5.56%×3=166 800(元)
S=P×(1+n×r)=1 000 000×(1+3×5.56%)=1 166 800(元)
按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和利息总额分别为:
S=P(1+r)n=1 000 000×(1+5.56%)3=1 176 246(元)
I=S-P=1 176 246-1 000 000=176 246(元)
从上述结果可见,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按复利计息,可多得利息9 446元。
(三)现值与终值
现值: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求现值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复利的逆运算,也就是求终值的逆运算。现值的计算公式:
P=S/(1+r)n (4-8,公式中的符号含义同上)
例如:5年后有一笔100 000元的货币,假设年利率为6%,现在应有的本金是:
P=S/(1+r)n=100 000/(1+6%)5=74 725.82(元)终值:指一定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若干期后的本利和。终值的计算公式:
S=P(1+r)n(4-9,公式中的符号含义同上)
例如:现有100 000元,假设年利率为6%,5年后本利和为:
S=P(1+r)n=100 000×(1+6%)5=133 822.56(元)
现值概念广泛运用于投资决策和财务管理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