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目前利用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20世纪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
遥感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它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进行地面、航空、航天多层次遥感,建立地球环境卫星观测网络。
(2)传感器向电磁波谱全波段覆盖。
(3)图像信息处理实现光学—电子计算机混合处理,引入其他技术理论方法,实现自动分类和模式识别。
(4)实现遥感分析解译的定量化与精确化。
(5)与GIS和GPS形成一体化的技术系统。
262 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例如,汽车或飞机的驾驶训练模拟器,就是应用仿真技术的成果。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完全改变为仿真的概念。将先进的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由真实装备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综合组成仿真环境,用计算机网络把新武器系统和分散在不同地点的研制者、用户联系在一起,让用户在仿真环境中提前 “使用”正在研制的武器,让研制者能提前了解武器的作战使用,双方共同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加快了武器系统的研制进度,也缩短了新武器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在部队训练方面,仿真技术同样大有用武之地。美国陆军到20世纪80年代末,训练士兵还是采用野战训练和模拟训练两种方法。野战训练的主要问题是燃料、弹药消耗大,场地困难,组织大规模演习费时又费力;模拟训练,所用的模拟器可能比它所模拟的真实装备还要贵。为了解决部队训练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于1983年开始实施模拟器联网计划,把分散在各地的训练器用计算机联成网络,形成分布式交互仿真,实现异地联通与交互操作。仿真技术是一项国防关键技术,对提高武器系统的研制效率、改善部队训练和提高战斗力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发达国家实现质量建军的一种重要手段。
仿真工具主要指的是仿真硬件和仿真软件。仿真硬件中最主要的是计算机。用于仿真的计算机有三种类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数字计算机还可分为通用数字计算机和专用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主要用于连续系统的仿真,称为模拟仿真。在进行模拟仿真时,依据仿真模型将各运算放大器按要求连接起来,并调整有关的系数器。改变运算放大器的连接形式和各系数的调定值就可修改模型,仿真结果可连续输出。因此,模拟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好,适合于实时仿真。改变时间比例尺还可实现超实时的仿真。20世纪60年代前的数字计算机由于运算速度低和人机交互性差,在仿真应用中受到限制。现代的数字计算机已具有很高的速度,某些专用的数字计算机速度更高,已能满足大部分系统的实时仿真的要求。由于软件、接口和终端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性也已有很大提高,因此数字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仿真的主要工具。混合计算机把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联合在一起工作,充分发挥模拟计算机的高速度和数字计算机的高精度、逻辑运算和存储能力强的优点。但这种系统造价较高,只宜在一些要求严格的系统仿真中使用。除计算机外,仿真硬件还包括一些专用的物理仿真器,如运动仿真器、目标仿真器、负载仿真器、环境仿真器等。
仿真软件包括为仿真服务的仿真程序、仿真程序包、仿真语言和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仿真软件系统。仿真软件的种类很多,在工程领域,用于系统性能评估,如机构动力学分析、控制力学分析、结构分析、热分析、加工仿真等的仿真软件系统 (MSCSoftware)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已有45年的应用历史。
仿真方法主要是指建立仿真模型和进行仿真实验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连续系统的仿真方法和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方法。人们有时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也列入仿真方法,这是因为对于连续系统虽已有一套理论建模和实验建模的方法,但在进行系统仿真时,常常先用经过假设获得的近似模型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必要时修改模型,使它更接近于真实系统。对于离散事件系统,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就是仿真的一部分。
仿真技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仿真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化工以及其他工业过程控制等工程技术领域。在航空工业方面,采用仿真技术使大型客机的设计和研制周期缩短20%。利用飞行仿真器在地面训练飞行员,不仅节省大量燃料和经费(其经费仅为空中飞行训练的十分之一),而且不受气象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此外,在飞行仿真器上可以设置一些在空中训练时无法设置的故障,培养飞行员应付故障的能力。训练仿真器所特有的安全性也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优点。在航天工业方面,采用仿真实验代替实弹试验可使实弹试验的次数减少80%。在电力工业方面采用仿真系统对核电站进行调试、维护和排除故障,一年即可收回建造仿真系统的成本。现代仿真技术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工程领域,而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生物等领域,如交通控制、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产管理、市场预测、世界经济的分析和预测、人口控制等。对于社会经济等系统,很难在真实的系统上进行实验。因此,利用仿真技术来研究这些系统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知识拓展】汽车防盗术
汽车防盗是RFID较新的应用。由于已经开发了足够小的射频卡、能够封装到汽车钥匙中的含有特定码字的射频卡,而且汽车上装有读写器,所以当钥匙插入到点火器中时,读写器能够辨别钥匙的身份。如果读写器接收不到射频卡发送来的特定信号,汽车的引擎将不会发动。用这种电子验证的方法,汽车的中央计算机能较容易地防止短路点火。目前丰田汽车、福特汽车和Mitsubishi汽车公司、韩国汽车制造商Hyundai等出于防盗目的也将射频卡应用在欧洲和美国出售的汽车中。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大约数百万辆汽车装有该防盗系统。
另一种汽车防盗系统中,司机自己带有一射频卡,其发射范围是在司机座椅45~55厘米以内,读写器安装在座椅的背部。当读写器读取到有效的ID号时,系统发出三身呜叫,然后汽车引擎才能启动。该防盗系统还有另一强大功能:倘若司机离开汽车时车门敞开而且引擎也没有关闭的话,这时读写器就需要读取另一有效ID号,假如司机将该射频卡带离汽车,这样读写器不能读到有效ID号,则引擎会自动关闭,同时会触发报警装置。同样,这种射频卡也可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的防盗。
射频卡可应用于寻找丢失的汽车。在城市的各主要街道路线处埋设RFID的天线系统,只要车辆带有射频卡,则在路过任何天线读写器时,该汽车的ID号和当时时间都将会被自动记录,并被返回到城市交通管理中心的计算机中。除了城市街道埋设天线外,警察还开动若干辆带有读写器的流动巡逻车,更加方便地监测车辆的行踪。如果车辆被盗,就将很方便快捷地被找回,巴西的圣·保罗市已经使用这样的系统。
思考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射频识别技术是如何影响现代物流乃至其他行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