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失业的类型与度量

失业的类型与度量

时间:2023-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失业的含义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正在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也不愿意独自生产的经济现象。摩擦性失业是指供求比例暂时失调所引起的失业。

(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正在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也不愿意独自生产的经济现象。它是均衡产出低于充分就业应有的产出、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一个结果。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且正在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就是失业者。把握失业的含义,应注意两点:第一,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比如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等。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或者丧失了工作能力,或者正在校学习,虽然没有工作,也不属于失业者。第二,有工作愿望且接受现行工资水平。对于有工作愿望且接受现行工资水平的人来说,尽管积极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也不愿意独自生产,就属于失业者。以美国为例,如果一个人超过四周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即称为失业。如果没有工作的愿望,或虽然有工作愿望但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没有工作的人,也不属于失业者。

失业可分为广义失业和狭义失业。广义失业是指现有可用的一切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失业是指只有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为讨论简便,本教材所提到的失业一般指狭义的失业,只从总体意义讨论。

(二)失业的类型

失业有多种划分的方式。

按照失业的持续时间来分,可分为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在美国,长期失业一般是指失业周期在6个月以上的,短期失业就是指失业周期在6个月以下的。

按照形成失业的原因分,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类。在人口再生产正常化下,自愿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的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指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就非自愿失业而言,又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摩擦性失业

第六章分析劳动市场均衡时我们曾经假设没有摩擦性失业,而现实经济中摩擦性失业却是存在的。摩擦性失业是指供求比例暂时失调所引起的失业。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产生于劳动就业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地理的距离使工人不能马上移动、关于工作的信息不完全使工人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工人现有的偏好与招聘工作岗位出现差异、由于传统价值观影响而出现的劳动力不能流动等,共同导致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摩擦性失业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中都是存在的,持续时间一般是短期性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也存在着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的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深化与经济结构变化引发劳动力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相匹配所带来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是经济社会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首先,是因为技术进步的变化。新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会导致专业化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重新调整,会导致落后技术被淘汰出局,进而会使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次,是因为市场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或生产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规模扩大而另一些行业规模缩小并出现分工深化与经济结构变化,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再次,是由于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流动引发的各类成本与交易费用的存在制约着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行业。最后,是工资刚性的存在。劳动力市场并不能自动出清,市场对于劳动力需求低于劳动力供给。这些现象调整所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是由于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1]以及效率工资理念等而形成的一种现象。最低工资法的作用,使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水平以上,既诱使大量工人宁愿等待工作岗位的开放而不愿意去努力寻找适合于自己技能或嗜好的工作岗位,也因此减少了厂商对于工人数量的需求;工会的集体议价能力使实际工资提升到均衡水平以上,增加了劳动供给量,也导致厂商用工人数的减少;效率工资理念下,厂商为稳定健康工人队伍、降低劳工培训成本、稳定技能骨干、激励工人工作热情等而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越高于均衡水平以上,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厂商用工人数也就可以越少,并可起到揽贤、养廉的作用,这些共同助推了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

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并可作出预测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使得一些行业的生产(比如农牧业、建筑业)明显呈现季节性变化,销售与消费也(比如零售业、旅游业等)相应呈现季节性变化,因而影响厂商或经营商对用工需求的季节性变化。

4.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失业量围绕自然失业率逐年波动的,与经济活动的短期上升与下降密切相关的,超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以上的失业部分。是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失业是非自愿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总需求增加,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萧条阶段,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对各行业的影响不同。经验表明,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政府旨在稳定经济的需求管理政策要的减少就是周期性失业。

(三)失业的衡量

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以失业率高低等指标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失业率[2]指失业者人数对占劳动力人数的比率。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是指除去退休、上学、生病、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的人的人口总数。劳动力和人口年龄是两个概念,劳动就业与登记就业也是不同概念。比如在校大学生一般都超过了16岁,但目前都被排除在劳动力统计范围之外;又比如统计工作常常出现漏出现象,登记就业人数一般小于实际就业人数。劳动力与达标年龄人口的比率称为劳动力参与率。如果一个工人停止寻找工作,就被认为退出了劳动力队伍,就不再被看作失业者。失业者数量及失业率一般通过抽样调查推算获取,美国政府于每月的第一个周五对外发布。

1.失业率

如上所述,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力总量、就业人数(就业量)。失业量=劳动力总量-就业量。用N代表劳动力,E代表就业人数,U代表失业人数,那么有:N=E+U,失业率为U/N。

l代表离职率,f代表就职率,如果劳动力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则有fU=lE,又因为E=N-U,上式可以变为fU=l(N-U):解得:。该式表明:稳定状态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l与就职率f。离职率越高,失业率越高;就职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2.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经济社会中,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它们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经济运行周期无关,不受货币政策影响,即使在长期中也不会自行消失,所以统称为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的大小用自然失业率表示,即自然失业与总劳动力的比率。经济的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一国经济就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所有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即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3]

当然,自然失业率不是意味着这种失业是合意的,是一成不变的。虽然货币政策不能影响自然失业率,但改善劳动市场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最低工资法、失业保险、集体谈判、再就业培训等均可以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动。降低自然失业率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更充分利用,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右移,一国就能够生产最大的产出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