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商界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东北解放区的少数城市建立了工商联组织。1949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的决定,一些大中城市先后成立了工商联地方组织。1953年10月,全国工商联成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工商联团结和引领广大工商业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商联事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市工商联脱胎于旧宁波商会。1949年初,宁波商会在金臻庠、沈曼卿、柳璋等进步人士的主持下,冒险秘密接受党的领导,接应解放军入城,积极主动帮助政府推动私营工商业者恢复生产经营,稳定物价,筹措军粮,捐款劳军。1949年9月,宁波遭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损失伤亡惨重。商会协助军管会、市政府成立善后救济委员会,金臻庠赴沪募得救济款21亿元(旧币,时可购买大米1万石)以救时急,为安定民心、稳定新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0年1月,在党的指导下,宁波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推举筹备委员45人,金臻庠为主任委员,俞佐宸、洪宸笙为副主任委员,全面接管旧商会。筹委会成立后,致力于接管和整顿改组原商会和原同业公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会员进行《共同纲领》和遵纪守法教育,组织会员参加抗美援朝、购买公债、捐款劳军等爱国运动,协助政府调整工商关系,开展“五反”斗争,平抑物价,完成税收,为地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53年1月22日,宁波市工商业联合会召开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俞佐宸担任主委,金岚、冯梯云、崔汉章、刘昌华任副主委,通过了宁波市工商联组织章程。2月间,市工商联改组所辖四个区办事处,正式成立镇明、海曙、江东、江北四个区工商联筹备委员会。1956年,随着本市区一级行政机构的撤销,区工商联筹备委员会组织也被撤销,并入市工商联与同业公会组织。
市工商联成立后,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面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爱国守法教育和对工商企业的业务辅导,推动和帮助两会成员认真自我改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积极投入公私合营、“五反”“反右”、劳动锻炼等活动,顺利完成全市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推动工商业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改进生产经营,改善企业管理,做好岗位工作,关心企业发展,为稳定宁波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原工商业者遭到迫害,但绝大多数成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信念,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1979年11月,经中共宁波市委批复,市工商联、民建两会组织正式恢复组织活动,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原工商业者的各项政策。1980年9月20日,市工商联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号召会员积极响应全国工商联“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以“国家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3年地市合并后,市工商联开展了对全市各县(市)区工商联的工作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工商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织成员发挥经济管理和专业技能的特长,与市民建一起积极拓宽工作领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经济咨询、工商专业培训、办学、创办经济实体五项服务工作(人称“五朵金花”),成立了经济服务公司、城市信用社、经济咨询服务部和爱建公司等会办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创办甬江业余学校和甬江财经学校培养社会急需的工商专业人才,组建行业工作委员会、同业公会开展民间性行业服务。1980年,在市工商联主委俞佐宸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先生的共同发起下,甬港两地分别建立甬港联谊会,成为联结海外同胞之纽带、宁波对外开放之桥梁。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商会的经济服务职能,引领广大会员奋勇当先,为宁波开放型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1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以下简称“中央15号文件”),明确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并对其组织结构、主要职能作了重大调整,工商联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92年12月,市工商联召开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5号文件精神,开始加强自身建设,对会员结构、任务、主要职能进行调整。市工商联迅速实现会员结构调整和组织网络建设的重大突破,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日益完善基层商会组织,致力于培养一批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理想信念坚定、素质水平较高、热心社会责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在参政议政、经济建设、造福社会等各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新时期宁波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工商联紧紧围绕我市中心任务,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优势,牢记服务“两个健康”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走出了一条富于宁波特色的商会服务新路子,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娘家”。
201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指出,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文件并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2011年10月31日,市工商联(商会)召开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次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全面推进中央16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为市工商联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期以来,宁波市工商联在宣传教育、参政议政、经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宣传引导,坚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
市工商联认真贯彻中央15号文件精神,在经济活动中积极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利用党和国家重大方针出台、重要会议召开和重大历史事件契机,尤其是国务院新旧“36条”、《劳动合同法》等和非公有制经济密切相关的重要政策法规出台,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等关键时期,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认真深入学习,正确研判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二是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正面典型。2004年起,连续组织开展四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李如成、盛静生、郑坚江等225位优秀企业家分别被授予全国、省、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先后联合出版《甬商楷模——与宁波50名优秀建设者面对面》《甬商好故事》等书籍,在全国、省、市主流媒体上广泛宣传宁波工商联和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引领广大会员企业坚持诚信立业、依法治企。三是加强学习培训,创新教育模式。联手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各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家培训工作,并紧随政治经济形势和工作内容不断拓展提升。自1992年以来,坚持与市委统战部和市社会主义学院多次联合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多次优秀建设者培训班,与复旦大学、市委党校、各地红色革命教育根据地等合作组织市工商联新进执常委、“创二代”企业家、全市工商联基层商会负责人、执常委企业财务人员等专题培训班。2013年,创办“宁波市工商联网络学院”,为全市近2.5万家会员企业免费提供网上培训服务,注册学员多达5000余人,受到中央统战部的关注和肯定。四是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教育活动。2003年5月,市工商联在全市会员企业中开展“学习张宝法,争做优秀建设者”活动。市工商联多次荣获省工商联、全市统战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各种形式推动、引领民营企业家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回报社会、造福桑梓。1995年,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和民营企业家组成宁波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2001年,宁波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至2015年底,共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26个,总投资2500万元,各类公益捐赠总额达到31.2亿元,受益群众5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农村建设、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五水共治”等活动中,工商联会员捐款捐物约14.3亿元,落实共建项目5000余个,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参政议政,为非公有制企业“鼓”与“呼”
新时期工商联高度重视自身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市工商联会员中有1566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全国人大代表3名,省人大代表7名,省政协委员7名,市人大代表74名,市政协副主席1名,市政协常委4名,市政协委员37名,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6名、人大常委28名、人大代表598名,县(市)区政协常委55名、政协委员745名。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协协商和民主监督活动,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市工商联在市委、市政府民主协商会和政协会议上所提交的意见建议、提案议案多次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制定有关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较好地发挥了民营企业“代言人”和党委政府参谋助手的作用。
近年来,市工商联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调查研究资源,创新调研载体,不断打造调研参政品牌,加快调研成果转化。2004年起,连续编撰四期《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科学全面地分析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同年又对我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开展年度系统调研,跟踪探索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规律;2013年开始,每年开展市、县两级联动“问千家、进百企”走访调研,聚焦民营企业当下发展难题;2014年,市工商联理论政策研究课题开始面向社会招标,并请专家评审验收。至今,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问千家、进百企”走访调研等调研成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批示肯定,进入我市重大决策视野,多篇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系统表彰。2012年,市工商联“保生存、谋发展”调研报告有关数据和案例被中央相关报告采用。
市工商联高度重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定期活动制度,及时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动态和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市工商联多篇信息获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领导批示,并被省、市有关领导专报采用、加以落实,10多篇信息被《零讯》等中央统战部信息刊物录用。2006年,《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情况反映》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批示。2009年,《规范引导基层商会会员互助基金会发展》政协信息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的批示肯定。2014年,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信息被转报至国务院办公厅。
服务经济,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继续发挥“三性”优势,不断完善商会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搭建融资、经贸、人才、维权等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协助解决融资难题。市工商联相继牵头组建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有限公司、宁波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指导全市工商联建立各种商会互助组织帮助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近百个商会融资服务平台迄今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近4万户次,累计金额达560多亿元。二是积极组织经贸往来。市工商联连续多年协助举办浙洽会、消博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2013年,牵头开展我市“十万浙商进百区”活动,吸引了16364名国内外浙商,累计签约项目495个,投资额946.41亿元。自2008年起,和市家具商会连续主办八届“中国(宁波)精品家具展览会”。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加各地“宁波周”、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浙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多次组团赴世界各地进行商贸考察和建立友好商会活动,邀请接待港澳台和国外工商社团及客商,协助会员开拓市场,促进交流。三是进一步加强工商专业人才培养。1992年起,全市各级工商联与人事部门配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专业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调动了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甬江财经学校30多年来为企业和社会输送了大量财经类专业人才,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市办学先进单位等。2015年,市工商联通过校企合作、科企合作,与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所一起对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对接活动,助推宁波新材料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市场拓展。四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2010年,市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整合社会优质中介机构,为会员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2011年1月11日,市工商联牵头建设的宁波市商会·国贸中心(市商会大厦)正式落成。五是法律服务实现新突破。作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会员企业用人单位代表,市工商联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003年7月,市工商联成立维权服务中心,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275家工商联、商会组织聘请法律顾问,成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70多个,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多件,涉及金额700多万元,帮助众多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电、商业纠纷等各种难题。
完善组织,加快商会职能提升
为适应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各级工商联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壮大会员队伍,完善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应有的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市工商联共有会员29975家,基层商会494家,市直属商会76家,其中异地商会61家、行业商会11家、功能区商会3家、联谊性商会1家,实现了网络组织全覆盖,并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市工商联领导机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副主席20个、副会长21个、常委94个、执委165个。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加强,11个县级工商联全部设立了党组,绝大部分县级工商联党组书记担任同级政协常委,海曙、江东区工商联实现机构单设,工商联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和提升。2015年,我市11个县(市)区的工商联全部被评为全国、省级“五好”县级工商联。
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工商联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宁波市工商联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连续荣获全国、全省工商联系统及市级各项先进荣誉。2006年,市工商联被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评为全省工商联系统唯一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单位”。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王钦敏,党组书记全哲洙等领导多次来甬视察并对市工商联工作予以肯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工商联工作寄予厚望。经济新常态下,工商联正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回顾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业绩,更加促使我们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携手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同推动宁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