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力衰竭与基因组学和遗传学

心力衰竭与基因组学和遗传学

时间:2023-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和新药物及介入技术等医疗手段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从2012—2030年,心力衰竭患病率将猛增46%。另外,心力衰竭的预后很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仅为50%,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最后战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和新药物及介入技术等医疗手段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从2012—2030年,心力衰竭患病率将猛增46%。另外,心力衰竭的预后很差,确诊后5年生存率仅为50%,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最后战场。心力衰竭的医疗费用正在逐年增长,据美国的相关统计表明,每年仅仅因心力衰竭而导致的住院费用就超过一百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其他方面的费用,以及患者和家属因疾病而遭受的精神损失。鉴于人群的健康受到心力衰竭的严重危害,医疗资源也因此而蒙受巨大损失,通过研究去开发更多有效的临床手段,从而解决诸多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其中包括对心力衰竭的预防、诊断、评估,以及治疗等。

尽管在过去数十年里,对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降低了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且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但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心力衰竭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存在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它的遗传基础在许多家族性心肌病中得到了证实。后天获得散发的心力衰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遗传研究表明,若父母双方都无心力衰竭,子女10年发病率仅为1.62%,而父母一方患该病的子女10年发病率高达2.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