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柔性战略要求具有应变的意识和能力,即兼具文化因素和竞争力因素,所以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柔性的战略转换路径时需要适应环境,创造和利用环境。这就体现了对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也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而且面临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促进这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柔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企业文化需要具备柔性特点:柔性战略转型的过程是战略持续决策的过程,战略决策的质量将会影响到转型的成败。决策质量是决策与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以及企业主要目标相一致的程度。企业的目标也是多维度多方面的,有些涉及到长远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目标,是很难量化的,它往往取决于价值方面的判断,没有对错之分,如企业的发展理念、风险倾向、愿景等。因此,战略决策与企业的价值观有内在的关联。又由于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这就决定了战略决策与企业文化的关联性。同时,战略转型虽然是决策企业的战略,但做决策的人却是代表企业的少数战略管理者。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下,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战略管理者会依赖直觉、个人信息来源之类的因素来提高决策速度,而不是花时间进行全面的探究发现。战略转型的成功不仅依赖决策的正确,还依赖于战略的执行,员工认可战略是执行战略的前提,故战略决策能否获得员工认可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建设是提高战略决策员工认可度的有效方法,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符合企业文化的决策也相对容易获得员工认可。同时,企业文化也构成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让他们的行为符合企业的价值观,避免因个别人的“奇思妙想”增加战略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决策符合渐进的要求。可见,富有凝聚力的文化可使企业管理富有弹性,企业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让文化成为沟通、激励、导向企业所有成员的载体。
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要善于评估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对于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评估是企业实施柔性战略的基础,高估或者低估都不利于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柔性战略的路径选择。对于环境的高估可能会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错过提升竞争力的机会;对于环境的低估可能会使企业做出误判,使企业陷于危险境地,让企业失去自身优势,可见环境评估在柔性战略实施路径选择方面的重要影响。企业要有对环境迅速反应的能力,不仅要迅速进行决策,关键要迅速在整个企业的行动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具备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任何战略决策都要依赖一定的管理体系来实现,战略实施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在管理体系的变化中体现。企业一定要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企业不能依靠“能人”来提高反应速度,一定要通过体系的完善来提高效率,“能人”的存在的确可解决一定范围内的问题,但“能人”一旦离职,可能使企业陷入混乱,从而使企业的演变呈现较强的刚性特征,企业必须通过管理体系的建设来降低对“能人”的依赖。完备管理体系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惯性,这种惯性不会制约战略转型,反而有利于形成企业的某种管理传统,这种传统的积淀将会构成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是支撑柔性转型的。
吉林成长型中小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对于资源的适应与协调能力:
资源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了企业如拥有用途较广、转换难度小、转换时间成本低的创新资源,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成本,另一方面能缩短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需的成本,这都有利于企业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成功进行创新活动,获取较高的收益,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协调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了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有效地调整资源的组合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企业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会以及发现新的价值被低估的资源,从而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实施柔性战略过程中面对多种路径选择时,对于资源的适应能力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由路径多样化因素决定的。企业如果拥有多用途的仪器或者是材料设备,还有具备多种能力的人才等有利于柔性战略的实施。而协调性就是要求资本在面对柔性战略转换时应该能够配合企业的战略转换,能够根据路径的调整重新分配资源运用的走向,便于资源的重新配置,减少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战略转换时的损失。
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理性地面对全球信息化,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和绩效,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应将企业管理,研发,制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推动供应链和商务模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新产品和服务设计以及生产理念的创新,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环境的分析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等等都是依赖于企业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首先,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主要包括对于新技术的运用、经营理念与信息化的结合、竞争意识等。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企业决策者的认识应该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主体意识,将信息化建设意识贯穿于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目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打破传递信息发展的路径。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扁平操作,为企业数据高度共享服务。同时在进行信息扁平化的同时,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实现企业内外部多种资源的信息化统一,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重要建设的系统工程,应做好长远规划。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引进并应用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获得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要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分步骤实施。在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时应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以实现企业信息化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在制定过程中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以实现企业现代化。虽然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但整个中小企业市场的具有巨大信息化产品和技术及服务的需求。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引导信息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服务厂商转变观念,由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逐渐转变为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化创造最大的价值上来,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提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损失,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跟进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
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时,会受到企业内部环境的刚性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影响,由上文可知,当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处在内部环境比较稳定,而外部环境日益动荡的环境中时,成长型中小企业往往会选择循序渐进式的战略路径,相反当成长型中小企业面临内部环境容易改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减弱的环境中时,往往会选择比较激进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所以,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路径是平衡企业内部环境刚性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结果。在复杂动态环境中,企业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速建设完善的战略管理平台,保持企业战略的柔性,适时改变企业的战略,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赢得企业的发展。对于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而言,在内部环境处在变化的过程中,而外部环境又激烈动荡时,在路径选择上更具柔性,分析好企业所处环境,善于发现机遇并获得机遇,抓住机遇,迎来企业发展的新篇章。针对吉林省的整体环境,笔者认为吉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借鉴中东部沿海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匹配过程中,应变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应变机制不断地获取外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和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的价值转换和价值创造。构建适应快速反应的企业柔性机制,需要从资源柔性、能力柔性和组织柔性等多个角度入手。
(1)创造和积累知识性资源以增强资源柔性
资源是企业柔性的保障,知识性资源是企业资源中最具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资源,也是柔性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企业系统内部创造一定存量的柔性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所遇到的困难。因为,当企业在高度因果模糊性的条件下从事管理活动时,管理人员常常不知道究竟何种资源与能力对未来更有战略价值,从而面临着选择资源与能力的认知挑战。当管理者面对这种难以选择的困境时,选择具有多种用途的柔性资源可以增强企业对未来的环境突变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柔性资源可以被快速地配置于其他用途,所以一旦拥有了柔性资源,改变系统要素所需的动态反应时间就会大大缩短。柔性生产资源允许企业对其所提供的产品进行短期调整,从而既避免了延迟,也节约了对存量生产资源进行长期调整所发生的费用。从系统的观点看,柔性构成了资产存量的一个关键特性,因为它有助于克服动态反应时间的系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认知中存在的、导致因果模糊性的局限性。
(2)加强组织学习以增强能力柔性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要及时学习新知识,增加知识容量,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知行转换能力,这样能增强企业的能力柔性。知识是企业柔性的基础,在动态复杂竞争环境下,要求企业知识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能力或柔性。要使企业知识系统具备柔性必然要求相应的企业柔性来支持。在分析内部知识存量与结构的基础上,对企业知识的总量和结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企业知识管理的环境做长远、系统的谋划,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与环境的发展一致性。因为能力是对企业知识的整合,而且管理者是这种整合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所以管理者的知识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3)构建有机的企业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柔性
一是建立扁平型组织结构。在动态复杂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最好的组织结构适用于所有的环境,有效的组织结构取决于环境与企业的匹配性。组织柔性来源于企业成长的要求、组织结构的柔性、企业成员对变化的适应性及企业外部的竞争状况、技术变化及社会变革等影响因素。增强组织柔性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从金字塔形的垂直官僚式组织向扁平型的水平网络式组织转型。二是建立模块化组织结构。随着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复杂多变,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改善战略柔性体系的构成和增强战略柔性的总体水平,以便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做出快速而有效的反应,而基于模块化的架构战略是应对变化的最佳方法。模块化实际上是企业有效地组织复杂的产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战略,是动态有效地管理产品、过程与知识架构的多维度战略,是一种特殊的设计方法。它通过标准化的零部件界面说明,实现了零部件设计之间存在较小的相互依赖性。同时,作为创建产品和过程架构的一种设计战略,模块化还可以提高企业向顾客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加速新产品的上市和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有效应对日益复杂技术的能力。通过把产品分解成子系统或模块,设计者、生产者和用户可以同时获得较高水平的柔性。一般来说,在实践中,从最初的产品开发到向顾客提供产品与服务,企业常常需要三类模块化架构,即产品架构、过程架构和知识架构。这三类架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企业面向市场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柔性水平—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和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