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近年来受到世界管理学界的注意,尤其是日本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更是竞相研究与运用中国古代的一些管理思想。
反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尧典》、《孙子兵法》、《周礼》、《考工记》、《管子》等。
《尧典》是记述尧和舜管理国家事迹的上古文献,记述尧、舜执掌政务后的禅让事迹。尧在选拔贤能委以重任这一问题上与氏族首领进行讨论,主张凡担任职务有功绩的人都作为能担当重任的条件;而品德恶劣、不能采纳善言、违抗命令、残害好人的人,都不能重用。对于已经任用的,有“三载考绩”的规定,经过三次考核,昏庸的降职,明智的升级。著名的例子就是鲧治理洪水九年不成,舜把他流放了;鲧的儿子禹治水有功,舜委以重任。尧和氏族首领对于重大决策的讨论,反映了部落联盟中有着氏族首领组成的议事会,而部落联盟的首领也由议事会推举产生。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一直把《尧典》奉为大经大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为春秋后期孙武所写。该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著名论点,强调要了解敌情,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战争客观规律的分析以克敌制胜。其中包含不少管理的道理,如为将之道、势治、用人等。
《周礼》亦称《周官》,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思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它反映了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中国已出现了相当完备的国家管理思想,以及较为详细的市场管理。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述了有关百工之事,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末中国的工艺管理水平。
《管子》是中国成就很高的经济著作。它提出的富强之道,建立在国家统制经济政策上,主要是对资源的管理,对物资和货币的控制。同时通过国家经营和物价调节来增加财政收入。其许多论点为后世政治家、理财家奉为准则。
《货殖列传》是《史记》中的列传之一。它是司马迁为当代和当时一些从事经营的著名人物或家族所作的传,主要论述汉初经济社会状况,其中包含了许多经营的理论。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可以择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关于组织的思想。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因而关于组织的理论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关于组织的理论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层次分明、职责清楚的官僚组织和制度的理论。如《周礼》将周代官员分为天、地、春、夏、秋、冬等六官,以天官职位最高,六官分三百六十职,各有职掌。二是关于军事组织编制规范的理论。《孙子兵法》提到军队的编制,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旅为五百人,卒为一百人,伍为五人。三是关于劳动组织方面的劳动过程分工和流水作业的思想。
第二,关于经营的思想。中国古代有许多知名的理财家,如管仲、商鞅、桑弘羊、刘晏、王安石、张居正、范蠡、白圭、子贡等等。他们提出许多经营观念。如待乏原则,即“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等。
第三,关于用人的思想。如“选贤任能”、“荐贤禅让”、“任人唯贤”等用人思想,并建立了相应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
第四,关于理财思想。理财思想主要包含了会计与出纳分离的原则,会计监督的原则,资金流转和利润的观念,成本核算的观念,统计分析的观念等。
第五,关于管物制度化的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对财物的保管,要求分门别类;出入库手续和预报制度要严密;对作弊者实行重罚,严惩不贷,以戒后者;等等。
第六,关于系统的思想。如春秋时代的《孙子兵法》从“道”、“天”、“地”、“将”、“法”等五个方面分析战争的全局;秦昭王时代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宋朝时因京都失火由宰相丁谓主持的修复宫室的工程等,都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