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众多优秀管理者在选用人上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对于我们选人用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识别人才的方法
识别人才与发现人才是密切相联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识别人才,主要是指对众多人才的进一步发现和认识,对人才才能的再考察,或者叫做对人才的择优,识别人才的方法有:
1.面谈法
面对面地交谈,是管理者识别人才,考察和选拔人才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言为心声”,它能使管理者对面谈对象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和较深的体验,从而避免各种外来影响或偏见。
面谈的内容要根据所选人才类型而定。主要了解其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往经验及个性情况等。面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如:设法造成愉快、亲切、融洽的气氛;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使谈话的内容基本不偏离主题;尽量让对方多讲;善于捕捉对方无意流露的各种线索,把谈话引向共同的话题;谈话时要有分寸,有余地,不可轻易的许愿;谈话结束时应礼貌告别,如有必要的话,可约定下次谈话的时间等。
2.笔试法
笔试法是通过问卷来测试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方法,它不仅是从众多人员中发现人才的好方法,也是进一步深入考察人才的方法。
笔试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三方面,笔试形式可采取开卷或闭卷方式,考题类型可多样化,如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简述题、论述题等。
笔试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有针对性,考试内容应是与人才未来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各种理论和实际知识。第二要注重考实际工作能力。笔试不是简单地测验背诵书本的能力,而应是检查灵活运用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可针对本单位棘手的各种难题来拟定题目,让应试者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方法措施。
3.群众评议法
群众评议法是在考察和选择各类人才时,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看法,以求达到对其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目前群众评议多采用民意测验和民主选举的形式。民意测验是通过征求群众对某一预选人员的看法,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人才,任用权仍在上级管理者手中。民主选举则不仅限于征求意见,而是把任用权全部或大部分交给群众,由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投票的形式,直接选出所信任的人来。
群众评议可开阔管理者发现和选拔人才的视野,还可以纠正管理者看法上的某些偏差,但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公正合理的,当群众中有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或由于认识上的偏见,也可能会使评议结果出现偏差,这就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单位和地方,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方可实施正确的群众评议。
4.标准对照法
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人才,标准对照法就是针对不同职位提出不同的人才标准。
此法的关键在于不同的人才应有不同的考察标准,但是过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人才标准上搞了“一刀切”,如,选军事干部,政治干部、业务技术干部,甚至选汽车驾驶员、仓库保管员时,都用差不多一样的政治标准,把人都看成是“政治人”,而实际上人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是很复杂的,除了政治层次以外,还有心理品质层次,智力结构层次,思维方式层次等等。象这样一些问题过去就很少研究,所以搞来搞去,把不同人员的标准混在一起,这反映了我们对人的研究程度较浅。
5.试用考察法
试用考察法是一种通过实践环节来深入考察人才的方法。在正式任用某一干部或骨干之前,如对他的各种判断和鉴别没有得到证实,因而还不能证明他确实具有从事未来工作的足够能力,可采取先让其试一试的方法,在工作实践中,当他完成任务,或做出了成绩,真正说明他具有在此职位上所需要的能力,再行政任命。
在实践工作中,有些重要的工作岗位不能做为人才考察的试验场所,可采取近似实际试用的情景模拟法,就是把所选的人才放在一个近似岗位的模拟场景中,让其处理问题,发挥才能,以此对其进行考察。
(二)培养人才的方法
人才的成长一方面靠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靠组织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足见人才培养不易。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既不利于人才个人的知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又不利于管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培养人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方面,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人才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把基层军官和专业技术骨干送院校培训,是基本的途径。除此之外,在人才培养上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学成才
自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人才,包括经过院校培养的人才,也包括已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才都离不开自学。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陈旧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新科学不断涌现,要适应形势,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这仅靠入校深造和有组织的正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做为管理者,要鼓励和支持下属自学,给他们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方便进行自学,这是对他们的真正关心和培养。
鼓励和支持下属自学成才,还应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几个矛盾:一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应以工作为主,以学习促进工作。二是个人兴趣爱好与工作专业方向的矛盾,既提倡沿着本职专业方向发展自己的兴趣,又不能强扭硬拽,压抑他们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处理好学习老经验与研究新科学、新知识的关系。不能一概否定过去老经验而一味追新求异,也不能抱着老经验不放,拒科学知识于门外。四是处理好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锻炼的关系。社会也是大学校,否定书本知识的科学性是错误的,不承认社会实践是增长才干的重要课堂也是错误的。
2.在职培养
基层官兵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担负着一定的任务。要胜任本职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才能。做为管理者要使下级胜任本职工作,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岗位培养。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官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知识,使他们由开始的不太适应,发展到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突出的业绩。
3.定向定期培养
这是培养“尖子”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定向就是根据人员的兴趣、特长、个人素质条件和工作的需要等情况,培养那些“冒尖”的人员,使其朝着某种专长发展。定期是讲在时间上要合理安排,讲求培养的效率和效益。
定向定期培养人才的方法,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任何群体,其成长不可能样样一般高,而是各有其向,各有所长,管理者在对所属人员的思想、品质、气质、能力、体魄等各方面考虑之后,选择好培养的人员和方向,使他们在一定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对某方面有益的人才。正是这些不同方向、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人才,支撑着管理系统的各个结构和框架、推动着工作向前发展。
4.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一方面是说在培养人才时应注意连续性,从始至终不间断;另一方面是说在培养人才时考虑其以往的知识基础和素质状况,进行再培养。比如,在部队基层人员中,许多官兵入伍前就曾受到过多方面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摄影、写作、音乐表演;有的受过球类、田径、武术训练;有的会经商、会讲演、会管理等。如果管理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再培养,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深造就会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
5.易地培养
所谓易地培养,就是让培养对象换一个环境,在另外一个地方成才,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也是常用的。人才的成长,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甲环境中没有成才,换到乙环境中就可能成才。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十分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比如:有的官兵在原单位由于团结不好,或与管理者感情不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压抑,也有的人因在某一单位犯了错误,受过挫折,对管理者和群众有些成见,因此心情郁闷,悲观失望,或消极怠工。这些通过思想工作,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如能改变环境,调换到另一个单位或部门去,可使其排除烦恼,放下包袱,重新奋起。所以,适当地改变环境,对某些人的成才实在是不可缺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