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对于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在农村已经基本上不再有吃不饱饭的现象,进城热、农民工这是大家所熟悉的词汇,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已经可以让自己的小家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了,但是对于一些留在农村的老百姓却又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农村曾经依赖的私人客车的运营现今则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他们即将面临的是失业问题,其中原因有两点:第一,大多数的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所以基本上从二月到十二月这十个月期间农村的居民都是很少的,年轻的都走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年人,这些老人基本上都在家里不需要外出,所以大量的私营客车就出现拉不到人的窘境。第二,老百姓都有了钱,所以为了方便有很多家庭稍微富裕一点的都买了私家车,这样一来到了过年的时候,一个家族有一个买了车的,其他亲戚朋友想要干什么就直接一车拉走了,这样一来私营客车自然生意就会少了很多,所以虽然春节期间生意好一些但与之前相比还是会差很多。这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这一大批人即将面临的是失业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和农村小康水平,减轻农民负担必须把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放到重要地位。但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由于受财力、传统习惯、我国农村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工业产业化相比发展严重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进展缓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初级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增值率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少,实力不强,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另外,缺少有规模、运行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从事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直接面对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农民非农就业不足,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不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而是从体制、政策到各项管理制度上,都限制城镇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限制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我国目前人均GDP仅有900多美元,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农产品需求制约,最基本的原因全是城镇农产品消费群体比重太小。我国农民的就业都极不充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最根本的障碍是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
农民贷款受到限制,影响经济的更快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对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额度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民贷款的主要方式,但一般农户贷款并不容易,并且也只能贷到1万~3万元,且手续繁杂,需要3户联保。贷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二、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二是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五是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继续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支农力度。当前,农村中一些能人大户不断涌现,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特别是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他们在外学到一技之长之后,纷纷回乡创业,但通常会陷于资金紧张的境况。因此,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让更多的人实现成功创业。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逐渐上升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因此,在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同时,要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整合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改善农业装备条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快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进一步明确干预的内容和手段。由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在对其实施干预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体系建设实施全方位干预。一方面,在干预环节上,要逐步建立从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干预体系;另一方面在干预范围上,应该在搞好农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对第二、三产业的经营管理干预;最后,在干预手段上,要加快农村经营管理中法律及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步伐,依法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进行干预。
真正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职业道德。农村经营管理干预作为一项职业,实践过程中毕竟会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既有来自于行政部门的压力,也有来自于市场和其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压力面前,管理部门一定要端正行业作风,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职业工作者应加强素质修养,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培养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使他们善于超脱,乐于奉献。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导的阶段,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城镇化为主导的产业化阶段。考虑到这样一种发展阶段的转换,我国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应该转向以全面协调和整合城乡经济利益关系为自己的战略着眼点,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乃至全局稳定的重心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