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的资源与战略

企业的资源与战略

时间:2023-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企业的资源企业规模一般被认为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形式,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被认为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员工、更充足的资金、更好的技术和更高的管理水平。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将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企业的资源

企业规模一般被认为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形式,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被认为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员工、更充足的资金、更好的技术和更高的管理水平。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选择。在企业的生存方面,组织生态学中的规模依赖理论认为,大企业由于规模经济作用,可以获取更低的边际成本。此外,大企业对供货商和分销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小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劳动力和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都弱于大企业,因此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Carroll和Hannan,2000)。但同时,在企业发展方面,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大,组织将更强调规范化的流程和控制体系,以增强组织的可预测性和刚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组织的灵活性,加大了组织的结构惯性,影响组织变革的能力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从图3-17中可以发现,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部分企业为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这也符合企业创建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小企业充满发展的活力,在中国,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有生力量,同时也是地方经济重要的推动力。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面对着技术装备低、人才匮乏、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远大于其他企业。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将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图3-18中可以看出,根据企业资产定义的中国企业平均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从图3-19中可以进一步发现,中国企业平均规模的增大主要是由国有企业的企业规模增大造成的。至2012年,国有企业的平均规模已经超过18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规模只有3亿元,民营企业的平均规模更是只有0.8亿元。根据财政部2013年公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而在2000年,这一数字仅为17.3万亿元,国有企业扩张速度激增,国有经济规模不断增加,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越发凸显。但同时,国有企业规模的过快增长也导致了对“国进民退”和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的担忧。

图3-17 企业员工数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图3-18 企业资产定义的企业平均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3-19 企业资产定义的企业平均规模(不同所有制)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同时,从图3-20中也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平均从业人数方面的规模也远超过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且这一趋势还有持续增长的态势。

图3-20 从业人数定义的企业平均规模(不同所有制)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工业企业的资本金构成方面可以明显地发现,中国企业的资本构成已从过去的国有和集体资本为主,发展至当前的法人和个人资本金为主,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完善,中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引起了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变。一般认为,国家和集体资本的退出会提升企业的效率,因为此类资本通常伴随着低效率的管理结构以及非经济利益的考量(见图3-21、图3-22)。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能够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刘迎秋(1997)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的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图3-23即印证了这一论点。从图3-23中可以看出,在目前规模以上及国有的制造业企业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员工占到了总员工数的50%以上,而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数不足5%。这将在

图3-21 企业资本金构成(1998年)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图3-22 企业资本金构成(2007年)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如何通过各种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

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图3-23 企业人力资本结构(2004年)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二、企业的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始终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欧洲经济复杂多变,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内环境中,指标下行压力明显,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融资困难,企业粗放式经营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转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同时,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党的十八大更提出:“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然而,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仍然较低。企业的出口和创新作为企业知识积累和生产率提高的两个重要途径,被认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认为,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国际市场中生存;此外,创新可以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资源依赖的角度考虑,企业创新将对企业出口产生正向促进作用(Sterlacchini, 2001;Tomiura,2007)。然而,也有一部分研究没有发现创新对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Bleaney和Wakelin(2002)认为,创新只是促进出口的途径之一,不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降低资本强度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等方式促进企业出口。Harris和Li(2011)、Ganotakis和Love(2012)都发现,创新的企业倾向于出口,但仅限于进入出口市场,企业的创新对出口强度没有产生影响。中国学者谢军和徐青(2010)发现,各类专利对企业出口绩效均存在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中外观设计专利影响最大,其次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型专利。但杨波(2008)发现,中国科技创新对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

同时,企业出口战略对企业创新战略也有影响作用。基于“出口中学习理论”,一般认为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吸收和学习而形成企业创新,进而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Salomon和Jin (2010)通过对西班牙制造业的研究发现,过去的出口可以提升当前的出口倾向。Grima等(2008)通过对英国和爱尔兰地区企业的研究发现,出口显著提升了爱尔兰企业的创新活动,但在英国未发现明显的证据。Criscuolo等(2010)发现参与全球化的企业比不参与全球化的企业产生更多的创新。李平和田朔(2010)、刘修岩和陆旸(2012)发现,出口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张杰等(2009)认为,受到“俘获效应”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与出口之间呈现倒U形影响关系,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会严重制约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鉴于出口和创新活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就企业的出口和创新战略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作为制造业发达地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2007年,长三角地区进行出口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31%,而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仅为11%,同时有出口和创新两种活动的企业仅为6%。这与日本47%的创新活动企业、31%的出口活动企业以及23%的同时出口和创新企业形成鲜明对比(Ito和Lechevlier,2010)(见图3-24)。同时,与意大利(Castellani和Antonello,2007)、西班牙(Caldera,2010)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也明显偏高,而企业的创新活动却略显不足。

图3-24 制造业企业出口与创新战略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从图3-25、图3-26和图3-27中可以看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出口和创新战略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从图3-25中可以发现,国有企业中有出口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007年,有出口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已经下降到10%以下。而从图3-26中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出口企业所占数量始终保持在50%的水平以上,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不仅着眼于中国广阔的市场,更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市场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此外,从图3-26中可以看出,同时具有出口和创新活动的外资企业比例有一定的提升,表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战略转型,外资企业不再只是将中国企业作为技术相对简单的代工工厂,也开始向更高的合作层次发展。从图3-27中可以发现,民营企业中只有出口活动的企业比例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有创新活动企业比例的逐步提升。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环境的变革中,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只有协同出口和创新战略才能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图3-25 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出口与创新战略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同时,企业的不同出口时间的选择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认为,企业出口或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遭遇外来者缺陷(liability of foreignness)、市场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倾向于从之前的经营过程中学习经验、积累资源、培育能力以应对这些影响(Eriksson等,1997;Zahra,1995)。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资源的获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企业只有在风险较小的国内市场中积累了足够多的能力时,才会谋求国际市场的发展(Johanson和Vahlne, 2009;Leonidou和Katsikeas,1996;林治洪等,2013)。但从图3-28中可以看出,约有25%的企业在公司成立的两年内就有出口行为,且随着企业的规模、所有制和地区的不同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学者们把中国企业这种快速国际化的过程归因于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Peng等,2008)以及境外投资者带来的合法性影响(Luo和Tung,2007)。由于受中国市场分割、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特殊制度环境的影响,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无法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只能转而向国际市场发展。同时,由境外投资者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门槛。

图3-26 外资企业制造业企业出口与创新战略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图3-27 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出口与创新战略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图3-28 企业的出口时间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