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二章对密度依赖模型的介绍可知,密度依赖模型是组织生态学中研究种群密度对组织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数量增长较快,产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这将对企业的建立和死亡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验证中国企业种群密度的增加对企业生存的影响,本研究将选取江苏省建筑业作为研究对象。受到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江苏省建筑产业具有其发展的特殊性。江苏省建筑产业的发展是否满足密度依赖理论的假设,产业种群密度的急速增长会对企业的死亡率造成怎样的影响,这都是本书研究的焦点。
根据常用的Lotka-Volterra模型,最初的种群增长理论认为,组织的死亡率与种群的规模呈单调递增的线性关系(Singh和Lumsden,1990)。Hannan等人在结合了组织学研究、制度学研究的基础上(Di Maggio和Powell,1983;Meyer和Rowan,1977;Meyer和Scott,1983),提出了组织的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非单调关系。根据第二章的介绍可知,在合法性(legit-imation)和竞争性(competition)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的死亡率与种群密度呈U形分布。合法性主要指社会合法性(social legitimation),即一个新的组织形式用一个“自然”的方式做一些特定的事情的一种自然属性。在完成合法性这样一个过程中,组织的种群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主要是因为种群内已经存在的组织对其自身以及新进入者表现出一种正向的外在作用(Geroski, 2001)。竞争性是在种群发展后期才逐渐显现出的一种作用,当种群内企业数目较少时,企业都比较能够互相和其他企业使用同一资源,避免之间的竞争,但是当种群内企业数目增多时,竞争将不可避免。由于对同一资源争夺者的增多,种群内的竞争性逐步加强(Carroll,1997)。因此,从长期来看,组织的死亡率受合法性和竞争性作用的共同影响。
在产业发展初期,产业主要受到合法性作用的影响。由于种群内新组织的合法性较低,缺少社会认同,难以获得资金、劳动力、供应商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导致这一阶段组织的死亡率较高,如图4-1所示,此时,组织死亡率处于a点。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合法性程度得到提高,社会认同度增加,死亡率将逐渐降低,此时,组织死亡率从a点降至b点。随后,由于产业种群密度的增加,企业之间竞争将加剧,受到竞争性作用的影响,企业死亡率将增大,此时,组织死亡率从b点增至c点。
图4-1 组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关系
根据组织的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这种U形关系,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密度依赖理论的组织死亡率模型:
μ(u)=exp[α0+α1N(u)+α2N2(u)]exp[γ0(u)] (4-1)
式中:μ(u)表示组织的死亡率,N(u)表示种群在组织年龄为u时的密度,γ0表示与年龄依赖有关的变量系数。根据图4-1中组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呈U形曲线分布的假设,应有α1<0;α2>0。
密度依赖理论作为组织生态学中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理论之一,已经被多位学者推广至多个产业有关组织死亡的研究中。Singh和Lumsden (1990)对组织生态学理论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很多有关组织死亡的研究都支持密度依赖理论。包括美国的劳工组织(Hannan,1988)、美国的啤酒产业(Carroll和Swaminathan,1989)、美国和德国的啤酒产业(Carroll等, 1993)。此外,Carroll和Hannan(1993)对9个不同地区的报纸产业进行研究,发现所有组织的建立率都支持了密度依赖理论,但是较大种群的组织死亡率才能够支持密度依赖的过程。他们认为合法性和竞争性过程只在大的组织种群中产生(Carroll和Hannan,1989)。Hannan等人将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年龄两个变量相结合,对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四个国家的汽车制造业进行研究,发现其组织死亡率都显著支持密度依赖理论,但同时也受到种群年龄的影响(Hannan等,1998)。Bogaert等(2006)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对荷兰审计行业的密度依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产业有关组织死亡的数据有力地支持了密度依赖理论。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密度依赖理论提出质疑。Zucker(1989)质疑用种群密度代替合法性是否合理。Barneet和Amburgey(1990)指出,密度依赖理论假设所有组织都对密度依赖的过程有同样的影响,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际上,大组织对密度依赖过程的影响应该远远大于小组织的影响,而密度依赖模型忽略了这些。
此外,也有一些产业得出的结论不支持密度依赖理论的假设。Rao (1994)发现有关组织死亡的研究与有关组织建立的研究相比,很多都并不支持密度依赖理论的假设。这其中包括Tucker等(1988)对社会服务组织的研究,Delacroix等(1989)对加利福尼亚红酒产业的研究等。Rao(1994)认为,组织死亡对于密度依赖的支持力度较小,主要是由于在组织成长的过程中,密度依赖过程受到各种各样的组织学习过程、结构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减弱。而密度依赖理论的提出者Carroll和Hannan认为,很多产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符合密度依赖理论是由于未能研究整个产业的演化过程,研究时间较短。比如Tucker的研究从1970年到1982年,而Delacroix等人的研究从1934年到1939年,时间跨度较短,被认为是未能满足密度依赖模型的潜在原因(Carroll和Hannan,1989)。而Delacroix等人认为,这是由于葡萄酿造厂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使得它不同于报纸等其他产业,它在产业发展初期不会受到合法性的影响,因此它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发展轨迹不符合密度依赖理论的规律。Delacroix等人从而总结道,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适用于密度依赖理论,至少合法性这一因素并不一定会影响所有的产业。
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将密度依赖理论应用于建筑业的研究。建筑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建筑业被划为第二产业,即生产原料的加工部门。这样的产业通常产业利润率低,产业发展相对于第三产业而言较为缓慢,国家垄断程度高。我国和江苏省的建筑业都具有上述明显的特点。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建筑业属于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行业,企业没有建立和死亡的概念。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建筑企业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但企业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国家政策的影响。在这样的“中国模式”下,江苏省的建筑业发展是否会受到合法性和竞争性作用的影响?密度依赖过程将对江苏省建筑企业的生存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