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备日常维护
(一) 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
维护标准主要有两种: 点检标准和润滑标准。 这两项标准的正确制订, 对设备的高效使用产生直接影响。
1. 点检
设备点检是科学管理设备的基石。 通过点检人员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 准确掌握设备状态, 采取设备劣化的早期防范措施, 实行有效的预防性维修、 保养以改善设备的工作性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延长机体使用寿命, 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从而降低维护费用。
点检就是通过对设备运转部件作正确详细分析后, 制订标准 (如温度、 压力、 振动、声音、 腐蚀、 泄漏等), 然后采用各种手段, 如听、 看、 摸、 嗅等, 对这些部位按测定标准定人定时地进行运转正常性判定。 重点部位需采用高精度仪器, 如振动测试仪、 磁粉探伤仪等, 这是发现设备事故并将其消除于萌芽状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设备管理部门应不惜重金, 培训点检人员, 配备高精仪器。
2. 润滑
资料统计显示70%以上的设备故障是因润滑不当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 应重视润滑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 制订这些标准时, 应该从运转 (相对运动) 部位速度、 设定间隙、受力情况、 温升以及设备工作环境、 性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以免在实际润滑过程中, 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 起不到润滑作用或造成污染和人力物力浪费。 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点检润滑标准, 设备管理人员应因地、 因时、 因经验制订, 不可盲从, 如图6.1所示。
图6.1 设备的润滑
标准制订结束后, 应会同生产人员、 维修人员会审, 再投入生产使用并严格监督执行情况, 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 是否按规程操作, 切不可马虎从事。
(二) 全员参与管理
在不少企业, 存在一种误区, 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 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 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 他们虽然对设备的结构、 原理不如维修人员清楚, 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比维修人员要熟悉的多。 加之他们长年累月地面对设备, 因此, 异常事故发生前, 往往是他们先发觉, 从而阻止事故发生。 正因为他们不是设备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所能发现的是比较明显的问题, 对于比较隐蔽的问题, 就需由设备管理人员制订标准, 交由他们负责。
(三) 严格执行维护标准
制订维护标准与工艺操作规程重在严格监督执行。 生产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 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 并随时监督。
二、 设备定期维护
设备的定期维护是在维修工人辅导下, 由设备操作工人按照定期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或重点部位拆卸和检查, 彻底清洗内部和外表, 疏通油路, 清洗或更换油毡、 油线、 过滤器, 调整各部配合间隙, 紧固各个部位。 电器部分的维修工作由维修电工负责。 定期维护完成后应填写设备维修卡记录维护情况, 并注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要求, 由维修组长及生产工段长验收, 机械员 (师) 提出处理意见, 反馈至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设备 “定期维护” 间隔期一般为: 两班制生产的设备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干磨多尘的设备每一个月进行一次。 对精密、 重型、 稀有设备的维护要求和内容应做专门研究, 一般是由专业维修工人进行定期清洗及调整。
(1) 设备定期维护的主要内容:
①拆卸指定的部件、 箱盖及防护罩等, 彻底清洗, 擦拭设备内外。
②检查、 调整各部配合间隙, 紧固松动部位, 更换个别易损件。
③疏通油路, 增添油量, 清洗过滤器、 油毡、 油线、 油标, 更换切削液和清洗切削液箱。
④清洗导轨及滑动面, 清除毛刺及划伤。
⑤清扫、 检查、 调整电器线路及装置 (由维修电工负责)。
(2) 精密、 大型、 稀有、 关键及重点设备的维护 精密、 大型、 稀有、 关键设备以及企业自己划分的重点设备都是企业生产极为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是保证实现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的重点设备。 因此, 对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除执行上述各项要求外, 还应严格执行下述特殊要求:
①实行定使用人员、 定检修人员、 定专用操作维护规程、 定维修方式和备配件的 “四定” 做法。
②必须严格按说明书安装设备。 每半年检查、 调整一次安装水平和精度, 并作出详细记录, 存档备查。
③对环境有特殊要求 (恒温、 恒湿、 防振、 防尘) 的精密设备, 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的精度、 性能不受影响。
④精密、 稀有、 关键设备在日常维护中一般不要拆卸零件、 部件, 特别是光学部件。 必须拆卸时, 应由专门的修理工人进行。 设备在运行中如发现异常现象, 要立即停车, 不允许带病运转。
⑤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加工范围进行操作, 不允许超规格、 超质量、 超负荷、 超压力使用设备。 精密设备只允许按直接用途进行精加工, 加工余量要合理, 加工铸件、 毛坯面时要预先喷砂或涂漆。
⑥设备的润滑油料、 擦拭材料和清洗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 不得随便代用。润滑油料必须化验合格, 在加入油箱前必须过滤。
⑦精密、 稀有设备在非工作时间要加防护罩。 如果长时间停歇, 要定期进行擦拭、 润滑及空运转。
⑧设备的附件和专用工具应有专用柜架搁置, 要保持清洁, 防止锈蚀和碰伤, 不得外借或作其他用途。
三、 合理安排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
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技术力量、 经验参差不齐, 所以在设备的维护维修过程中应因人而异, 也可以采用A、 B、 C分类法, 使设备重要和复杂程度与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一一对应。
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需要耐心的工作, 既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组织能力, 更需要具备合格的思想素质, 真正树立 “以厂为家” 的观念, 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般爱护设备, 关心设备。
四、 设备管理的原则
(一) 在设备选择上要注意 “三个原则”
企业在选择设备时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按照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 生产上适用的原则来选择设备, 充分考虑设备的质保性、 低耗性、 安全性、 耐用性、 维修性、 成套性、 灵活性、 环保性和经济性等, 才能确保设备投入生产后的经济运行, 为企业带来较好的回报。
(二) 在设备管理机构上要构建 “三级网络”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起以法人为核心的企业、 车间、 班组三级企业设备管理网络, 健全设备管理机构、 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三) 设备使用管理中的 “三全” 管理
(1) 全过程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即对设备一生的管理。 设备的一生包括: 规划、 选型、 购置 (或设计、 制造)、 安装的先天阶段 (前期管理) 和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的后天阶段 (后期管理)。 由于在先天阶段重视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 因而减少了后天阶段的设备维修工作量, 提高了设备的可利用率 (有效利用率)。 从传统的后期管理扩大到前期管理, 是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特征。
(2) 全系统管理: 预防维修、 改善维修 (修理结合改装)、 可靠性设计 (无维修和少维修设计) 三者形成现代设备管理的全系统。 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管理, 通过修理、 改装对设计的信息反馈,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3) 全员管理: 运用行为科学, 提高从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对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十分重视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培养, 开展设备管理小组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等。 大力开展优秀设备管理企业的评比, 并贯彻群专结合的维修活动。
(四) 在设备检修维护上要实行 “三严”
一是严格执行检修计划和检修规程, 有计划、 有准备地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二是严格把好备品备件质量关。 力求既保证质量, 又经济节约。 三是严格抓好检修质量和技改检修完工验收关。 对设备检修和技改检修实行定人、 定时、 定点、 定质、 定量, 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确保检修质量和技改质量。
(五) 在设备安全运行上要力求 “三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干部值班跟班制度。 做好交接班记录,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不把设备隐患移交下一班,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操作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是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使操作者熟悉和掌握所有设备的性能, 结构以及操作维护保养技术, 达到三好 (用好、 管好、 保养好设备)、 四会 (会使用、 会保养、 会检查、 会排除故障)。 对于精密、 复杂和关键设备要指定专人掌握、 实行持证上岗。 三是坚持抓好 “三纪”。安全、 工艺、 劳动纪律与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紧密相联。 因此, 必须坚持以狠抓三纪 (安全、工艺、 劳动纪律) 和节能降耗、 文明卫生等现场管理为主要环节, 做到沟见底 (排污、 排水沟)、 现场地面无杂物、 设备见本色, 并持之以恒形成制度、 形成习惯、 形成一种风尚,使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更加扎实。
(六) 在设备的保养上要实行 “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是指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日保)、 一级保养 (月保) 和二级保养 (年保)。日常维护保养是操作工人每天的例行保养, 内容主要包括班前后操作工人认真检查、 擦拭设备各个部位和注油保养, 使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 班中设备发生故障, 及时给予排除, 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人为主、 维修工人为辅, 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 一般可每月进行一次。 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人为主、 操作工人参加, 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 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各企业在搞好三级保养的同时, 还要积极做好预防维修保养工作。
(七) 在设备事故处理上要做到 “三不放过”
企业要逐步健全各种设备管理制度, 做到从制度实施、 检查到考核日清月结, 把执行制度的好坏作为奖惩的重要条件。 坚持对一般设备事故按 “三不放过” 的原则处理, 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 责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八) 在设备改造和更新上要注意 “三个问题”
设备更新改造是设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设备更新改造中, 一是要注意从关键和薄弱环节人手量力而行。 对设备更新改造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统筹规划、 分清轻重缓急, 从关键和薄弱环节人手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是注意设备更新与设备改造相结合。虽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新生产的设备同过去的同类设备相比, 在技术上更加先进合理,但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具有投资小、 时间短、 收效快, 对生产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等独特优点, 因此, 必须把设备更新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 才能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注意设备改造与设备修理相结合。 在设备修理特别是大修理时, 往往要对设备进行拆卸, 如果能在设备进行修理的同时, 根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生产的实际对设备作必要的改进, 即进行改善性修理, 则不仅可以恢复设备的性能和精度等, 而且可以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大大节省工作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 在对设备进行改造时, 应坚持科学的态度, 尽可能地把设备修理与改造结合起来进行。
(九) 设备使用管理中 “四重视”
(1) 重视为生产经营服务: 现代设备管理重视为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服务。 设备管理部门的目标管理是使维修与生产经营的配合紧密, 突出重点设备的预防维修和备件的优先储备, 强化设备点检、 日常维护、 状态监测等降低故障的措施, 使设备管理与维修成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
(2) 重视经济效益: 在设备规划阶段, 谋求设备投资经济性 (投资效益); 在设备维修阶段则谋求维修停机损失和维修费用之间的平衡, 用最少的维修费用获取最大的设备综合效果。
(3) 重视科学管理: 除前述内容外, 还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故障分析和防止故障的对策问题;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 (成本功能分析) 设备改造更新、 备件储备及维修经济性问题; 运用系统工程解决设备管理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 运用网络技术优化维修作业管理。
(4) 重视技术进步: 突出技术进步, 重视硬件技术开发。 如用先进技术改造旧设备,应用诊断技术进行设备的状态诊断、 监测, 应用新的零件修复工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