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物流配送

城市物流配送

时间:2023-07-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分析此任务要求在完全了解和掌握配送合理化的基础上完成城市物流配送操作。对于配送者来讲,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客户,实现双方共同受益的商业目的。(二) 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任务描述

根据物流配送案例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案例简介]

一个按产品类型进行组织的多部门公司,决定优化供应维修零件的配送网络系统。该公司提供大约140000库存单位以确保关键零件的次日配送,以及其他零件的及时配送。所有的零件都由加利福尼亚的一个配送中心储存,它向全国12个地区的集配中心供货。尽管管理一个配送中心比较容易,但这种单源网络系统存在风险。

百分之百使用航空包裹太昂贵; 所有的存货都存放在一个场所里可能导致库存损失; 地区集配中心库存意味着存在过剩的库存,同时也提高了库存维持成本。专家为修理部门的每一部分设计了策略: PC/打印机零件、电子零件、医疗设备、服务器零件及检测设备,并确定了每个部分中为满足服务需求所采取的物流活动 (见下表)。他们决定为服务器部件的客户提供次日服务,集中高价值服务器库存单位以降低库存维持成本,保证医疗/检测/电子零件客户的高供给率,并且使用了地面运输方式取代了航空包装配送,将PC及打印机配送的运费减少了2/3。

物流活动表

续表

注: 伊克塞尔个案研究中的这家公司将不同产品部分进行比较,以此判断是否存在物流相似性。表中的数据清楚地表明电子零件、医疗设备,以及检测设备的修理部分要求高度的弹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通过考查大部分产品部件所需要的配送时间,公司可以决定进行地面运输,不必首先选用航空包裹的方式。

[思考题]

1. 企业进行配送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 该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如何?

任务分析

此任务要求在完全了解和掌握配送合理化的基础上完成城市物流配送操作。完成本任务,要求学生不但对配送的概念、作用及原则、配送的作业流程,尤其是配送合理化和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等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而且要学会配送操作,在操作中培养细心、周到、敬业的职业素养。

知识准备

一、配送的认知

(一) 配送的含义

配送即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以最合理方式送交收货人。这个定义的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

(1) 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 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

(3) 一种“中转”形式。

(4) 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5) 配送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 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来讲,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客户,实现双方共同受益的商业目的。

配送要做到四确定: 确定时间、确定地点、确定货物准确送达确定的人手中或家中。

(二) 配送的原则

1. 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就是在指定时间内交货。

2. 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指应该完好无缺的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

3. 便利性原则

便利性是让顾客方便,一定按客户的要求送货,如紧急送货服务等。

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满足顾客要求,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要合理。通过精心计划,降低成本,对客户收费低廉,让客户感到实惠。

二、配送模式

配送模式是指构成配送活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以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它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而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配送模式有自营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互用配送模式、第三方配送模式。

(一) 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企业 (集团) 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内部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的配送,虽然这种配送模式中由于糅合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形成了新型的“大而全”“小而全”,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满足企业 (集团) 内部生产材料供应、产品外销、零售场店供货和区域外市场拓展等企业自身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较为典型的企业 (集团) 内自营配送模式就是连锁企业的配送。大大小小的连锁公司或集团基本上都是通过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对内部各场、店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的。

自营配送优点是: 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自营配送既满足内部配送,又利于市场拓展。其缺点是: 成本和费用比较高。自营配送适用于规模大的集团公司,企业物流处理能力高,企业对物流控制力强,产品线单一。

(二) 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共同配送坚持功能互补、平等自愿、协调一致、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配送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

共同配送实施步骤是选择联合对象; 组建谈判小组、做好谈判准备; 鉴定合作意向书及合同,并进行公证; 组建领导班子,拟定管理模式; 正式运作。

(三) 互用配送模式

互用配送是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到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的配送模式。互用配送模式具有以企业自身服务为核心,旨在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稳定性较差,合作对象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和非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的特点。

(四) 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适应JIT运输提出的一种运输方式。以用户需求拉动整个物流配送过程。具有小批量多频次取货; 设定取货到货窗口时间; 提高生产保障率,减少待料时间; 减少中间环节,做到门到门服务,节约仓储费用和人员物力; 达到最佳经济批量,降低运输成本; 利用GPS全程监控; 增加订单处理的增值服务功能,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实现订单采购和确认结算。

三、配送作业流程

配送作业的一般流程包括集货、储存、分拣、配货、配装、运输、送达、加工八个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环节,即备货、理货、送货、加工,如图6-13所示:

图6-13 商品配送的一般业务流程

(一) 备货

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是准备货物的系列活动,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储存等。

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1. 集货

集货,即将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以便进行运输、配送的作业。

集货是配送的重要环节,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配送要求,有时需要把从几家甚至数十家供应商处预订的物品集中起来,并将要求的物品分配到指定容器和场所。

2. 储存

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为了满足集货及配送的要求,对于预定或购进的货物要暂时储存,以满足“日配”“即时配送”。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以备需求大增或紧急配送之需。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二) 理货

理货包括货物分拣、配货和配装等经济活动。

1. 分拣

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堆放的作业。分拣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它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分拣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货物分拣一般采用摘取式和播种式两种方式来操作。

2. 配货

配货是使用各种拣选取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物品,按客户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至指定发货地点。

3. 配装

在单个客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运载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客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跟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具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一。

(三) 送货

送货是配送活动的核心,也是备货和理货工序的延伸,包括送输和送达两个过程。

1. 配送运输

配送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 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客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2. 送达服务

将配好的货运输到客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结束,这是因为送达货物和客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货物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四) 加工

配送中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使配送的货物完全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客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较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配送均按上述流程进行。

不同产品的配送可能有独特之处,如燃料油配送就不存在配货、分放、配装工序,水泥及木材配送又多出了一些流通加工的过程。

四、配送合理化及管理

(一) 配送合理化措施

1. 推行专业化商品配送

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提高配送效果; 降低配送过程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

2. 推行加工商品配送

加工和配送结合,利用原本中转实现配送合理化; 借助配送,加工的目的更明确、更能紧密联系用户,避免盲目性; 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会增加太多投入,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 推行共同商品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实现配送合理化。

4. 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既是用户供应代理人,又是用户储存据点,甚至产品代销人。配送时,送给用户所需物资,再将用户生产产品、同车运回。用户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送取结合,充分利用运力,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发挥,实现合理化。

5. 推行准时商品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准时,用户才可把握资源,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追求最高效率工作。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国外经验表明,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 推行及时配送

推行即时配送是计划配送的应急手段,最终解除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是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 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二) 配送管理

所谓配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配送成本、最快的速度、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配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配送管理的内容有配送模式管理、配送业务管理、配送系统要素管理、配送职能管理、配送中心管理。

1. 配送模式管理

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通常要考虑“5W1H”法,即配送什么,为什么要送,给谁送,什么时间送,送到什么地点,怎样送。

2. 配送业务管理

配送的作业及作业流程管理、配送系统要素管理,包括人、财、物、设备、方法、信息管理。

3. 配送职能管理

配送职能管理包括配送计划管理、配送质量管理、配送技术管理、配送经济管理。

4. 配送系统要素管理

配送的备货、理货、加工、送货这四个环节所涉及的车辆调度运输子系统、包装、加工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以及人员配备人力资源子系统和财务结算子系统等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从而整体上提高配送效率与服务水平,减低物流成本。

5. 配送中心管理

配送中心的运营及管理。

五、城市物流配送

(一) 城市物流配送的认知

城市物流 (Urban Logistics) 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物品在城市内部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清理的过程,并存在不同的模式、体系和存在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物流有一定区别。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郊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目前国际上对于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是,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物流配送服务的公司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对物流和运输活动进行总体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诸如交通环境、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等因素,通过构建合理规模、优质服务、先进技术的物流网络、对居民生活、城市管理、贸易服务等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实现物流配送的快速化、专用化,经营方式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多样化。由此可见,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目标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是从事物流配送的公司从其自身利益的角度要尽量减小成本,服务客户,从而增加利润; 另一方面还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减少交通拥挤。一般可以采取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身份,在某一地区内城市群间建立统一的“轴辐射”的货运服务网络。这种基于轴辐射式网络模型的城市群物流配送体系将以其便捷性、准时性、灵活性以及网络化、集成化等特点极大提高城市群物流配送的速度和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根据配送货物目的地的不同,一般以城市绕城高速路为界,将城市配送分为市区配送和区域配送。市区配送指配送目的地在城市区域以内的配送,区域配送指配送目的地在城市区域外的配送。

(二) 城市物流配送特点

1. 物流配送信息化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配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例如条码技术 (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电子订货系统 (EOS) 等。

2. 物流配送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自动化还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例如: 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3. 物流配送网络化

物流配送网络化指物流配送体系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组织网络化,以及所谓企业内部网络化。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借助于增值网 (Value Added Network,简称VAN) 上的电子订货系统 (EOS) 和电子的过程数据交换技术 (EDI) 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过程自动完成。

4. 物流配送智能化

物流配送作业运用大量的运筹和决策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

5. 物流配送柔性化

物流配送柔性化即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多批次、短周期”等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实现配送活动的柔性化。

(三) 城市物流配送模型

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来解决城市现代物流中的问题,组成多层次物流,构成服务体系是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建设的合理途径。

1. 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指一家或多家物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采用使货运交通更有序,有利于城市缓解交通压力; 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如大型仓库与环境相协调、废弃物的集中处理等问题; 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集约资源和统一管理; 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综合以上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

2. 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主要功能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一个现实的物流中心应该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具有其核心功能,并且物流中心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向上向下进行延伸,在实际设计中最为关键的要确定如何根据情况向上,向下延伸及延伸的范围。物流中心是企业优化分销渠道、完善分销网络进行业务重组的结果,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理论得到应用的产物。物流中心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物流成本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完善物流系统在保证供给、降低库存从而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方面的作用。

3.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指商品集中出货、保管、包装、加工、分类、标付价格标签、装货、配送的场所或经营主体。配送中心有自用型和社会型,自用型配送中心由制造商零售商经营,主要服务于自己的产品销售或有商店的供货。社会化的配送中心,也称“第三方物流”,是由生产者和零售商之外的其他经营者经营的。物流园区是多种类型物流中心的集合地,其相对集中管理城市货物的集散,在物流园区中根据相似物料的共性组建多个物流中心。根据物流需求的区域性,在物流中心下设立若干个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小规模物流需求及加工、存储、运输及物流的增值服务; 物流中心负责物流的大规模集散、具体物流解决方案的制定,物流的信息管理、配送中心间的协调运转。

拓展阅读: 物流园区标准

物流专家提出物流园区要满足“五个一标准”:

1. 物流园区要有一定的需求基础和明确的功能定位

一个地区的只有足够的物流需求才能催生物流园区的根本动力。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物流需求来自三个方面: 意识商品流通与居民消费,或者叫商贸物流需求; 二是产业的需求; 三是货物中转需求。有了足够的需求,还应明确相应的功能定位。一个物流园区可以由商品交易的功能、商务展示的功能、生活服务的功能,但基本功能还应以物流服务为主,物流运营面积至少不应该低于总面积的一半。

2. 物流园区要有一定的占地规模和区位交通条件

即将出台的《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国家标准,拟将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设定为不低于0.5平方千米 (750亩)。同样的占地面积,区位交通条件相当重要。根据欧美等国家的经验,物流园区必须具备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物流园区也应该毗邻两条以上高速公路或国道,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或者铁路货运场站、水运码头、航空站点而且要能够快速链接。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在物流园区有效对接。

3. 物流园区要有一套集约使用的设备和信息系统

布局集中、设施集约、业者集结、正是物流园区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所在。物流园区的现代化水平、集中体现在信息化手段上。信息平台和虚拟网络应该同时规划、同步建设、联动发展。

4. 物流园区要有一批物流企业的集聚

物流园区应进驻一批物流企业。有没有企业进驻、进驻什么样的企业、进驻多少企业,是检验物流园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进驻的各个物流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在某一方面的服务越来越专业化,整个物流园区就会变成一个综合性的“物流超市”,这样才有可能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

5. 物流园区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

(1) 物流园区具有基础性。所有物质资料的生产都离不开物流服务,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门类都需要物流业来支撑,物流服务是基础性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物流园区处于产业链的枢纽地位、发挥着供应链的节点作用。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等运输通道是基础设施,与这些设施相配套的物流园区等节点设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物流园区通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装卸战场等网络设施的合理分工、协同运作、提供基础性的物流服务,才能保证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有序运行,进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 物流园区具有公共性。物流园区与机场、车站、公交站点一起,提供公共性的客流和物流服务,共同发挥城市综合功能。物流园区不是自我服务、封闭运营的企业,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平台。通过空间集聚、资源整合、协同运作,为众多制造业、商贸业等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进而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服务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园区所创造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园区本身,更多地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完整,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

(3) 物流园区具有公益性。设立物流园区,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设施集聚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而且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优化城市配送; 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提高装载效率; 合理配置车辆,减少出行车次,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噪声、尾气等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据点。它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的综合。

配送中心的特性或规模不同,其营运涵盖的作业项目和作业流程也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作业流程大致可归纳为: 进货——搬运——储存——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出货——配送。如图6-14所示。

(一) 进货

进货作业包括货品实体上的接收,从货车上将货物卸下,并核对该货品的数量及状态(数量检查、品质检查、开箱等),然后记录必要信息或录入计算机。

图6-14 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

(二) 搬运

搬运是将不同形态 (散装、包装或整体) 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在平面或垂直方向加以提起、放下或移动,可能是要运送,也可能是要重新摆置物料,而使货品能适时、适量移至适当的位置或场所存放。在配送中心的每个作业环节都包含着搬运作业。

(三) 储存

储存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把将来要使用或者要出货的物料做保存,且经常要做库存品的检核控制,储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空间,还要注意存货的管理。

(四) 盘点

货品因不断地进出库,在长期的累积下库存资料容易与实际数量产生不符,或者有些产品因存放过久、不恰当,致使品质功能受影响,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品数量,需要对各储存场所进行盘点作业。

(五) 订单处理

由接到客户订货开始至准备着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为订单处理,包括有关客户、订单的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以及出货配发等。

(六) 拣货

每张客户的订单中都至少包含一项以上的商品,如何将这些不同种类数量的商品由配送中心中取出集中在一起,此即所谓的拣货作业。拣货作业的目的就在于正确且迅速地集合顾客所订购的商品。

(七) 补货

补货作业包括从保管区域 (Reserve Area) 将货品移到拣货区域 (Home Area),并作相应的信息处理。拣货区所剩余的存量过低,则必须由储区来补货。当然,若整个储区的存量低于标准,便应向上游采购进货。

(八) 出货

出货就是将拣取分类完成的货品作好出货检查,装入合适的容器,做好标示,根据车辆趟次或厂商指示等将物品运至出货准备区,最后装车配送。

(九) 配送

配送是指将被订购的物品,使用卡车从配送中心送至顾客手中的活动。

七、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主要包括进货入库作业管理、在库保管作业管理、加工作业管理、理货作业管理和配货作业管理。

(一) 进货入库作业管理

进货入库作业主要包括收货、检验和入库三个流程。收货是指配送中心总部的进货指令向供货厂商发出后,配送中心对运送的货物进行接收。收货检验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商品入库,配送中心就要担负起商品完整的责任。一般来说,配送中心收货员应做好如下准备: 及时掌握连锁总部 (或客户) 计划中或在途中的进货量、可用的库房空储仓位、装卸人力等情况,并及时与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做好以下接货计划: ①使所有货物直线移动,避免出现反方向移动; ②使所有货物移动距离尽可能短,动作尽可能减少; ③使机器操作最大化、手工操作最小化; ④将某些特定的重复动作标准化; ⑤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

检验活动包括核对采购订单与供货商发货单是否相符、开包检查商品有无损坏、商品分类、所购商品的品质与数量比较等。数量检查有直接检查、盲查、半盲查、联合检查四种方式,经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在厂商发货单上签字将商品入库,并及时登录有关入库信息,转达采购部,经采购部确认后开具收货单,从而使已入库的商品及时进入可配送状态。

(二) 在库保管作业管理

商品在库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商品养护,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储位合理化工作和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工作。商品储位可根据商品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来确定。储存商品的数量管理则需依靠健全的商品账务制度和盘点制度。商品储位合理与否、商品数量管理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商品配送作业效率。

(三) 加工作业管理

加工作业管理主要是指对即将配送的产品或半成品按销售要求进行再加工,包括分割加工、分装加工、分选加工、促销包装、贴标加工。加工作业完成后,商品即进入可配送状态。

(四) 理货作业管理

理货作业是配货作业最主要的前置工作。即配送中心接到配送指示后,及时组织理货作业人员,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域别、配送车辆趟次、门店号、先进先出等方法和原则,把配货商品整理出来,经复核人员确认无误后,放置到暂存区,准备装货上车。

小技巧: 理货作业的两种方式

一是“播种方式”,二是“摘果方式”。

1. 所谓播种方式,是把所要配送的同一品种货物集中搬运到理货场所,然后按每一货位 (按门店区分) 所需的数量分别放置,直到配货完毕。在保管的货物较易移动、门店数量多且需要量较大时,可采用此种方法。

2. 所谓摘果方式 (又称挑选方式),就是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按理货要求取出货物,然后将配好的货物放置到配货场所指定的位置,或直接发货。在保管的商品不易移动、门店数量较少且要货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常采用此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有时两种方法亦可同时运用。

(五) 配货作业管理

配送作业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评价三个阶段。

1. 制定配送计划

配送是物流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配送计划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绩效和未来发展。配送计划是根据配送的要求,事先做好全局筹划并对有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安排和布置,全局筹划主要包括: 制定配送中心计划; 规划配送区域; 规定配送服务水平等。

制定具体的配送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连锁企业各门店的远近及订货要求,如品种、规格、数量及送货时间、地点等; 配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车辆种类; 仓库 (数量、地点、规模和类型) 及现有库存的保证能力; 现时的交通条件。从而决定配送时间,选定配送车辆,规定装车货物的比例和最佳配送路线、配送频率。另外,还需要考虑公司的顾客服务目标,然后在配送成本和顾客服务目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 配送计划的实施

配送计划制定后,需要进一步组织落实,完成配送任务。

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配送计划确定后,将到货时间、到货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车辆型号通知各门店做好接车准备; 同时向各职能部门,如仓储、分货包装、运输及财务等部门下达配送任务,各部门做好配送准备。

然后组织配送发运。理货部门按要求将各门店所需的各种货物进行分货及配货,然后进行适当的包装并详细标明门店名称、地址、送达时间以及货物明细。按计划将各门店货物组合、装车,运输部门按指定的路线运送各门店,完成配送工作。

如果门店有退货、调货的要求,则应将退调商品随车带回,并完成有关单证手续。

3. 配送作业评价

配送结束后,要及时对配送的完成率、正确率、满意率等指标进行评价,以提高、改进配送水平。

拓展阅读小资料: ×××配送中心作业管理内容

1. 拣货作业管理

(1) 库务依据商品拣货汇总表于储区进行拣货作业。

(2) 依区域路线,按多张销货单依商品类别将数量加总后进行拣取。

(3) 依总数拣取后,将货品依门店及配送远近原则分货至待出区准备出货。

(4) 分货时,店名应标示清楚。

(5) 以先进先出方式拣货。

(6) 库务于销货单上签名后,再由司机签名后放行。

(7) 拣货及销货单由司机携出作为出货凭证,商品拣货汇总表由库务人员存栏,作为出货依据。

2. 配货装运规定

(1) 配货时要注意商品包装是否完好。

(2) 出车时1人1车,固定司机驾驶固定车辆,但路线可依组长安排轮流变动。

(3) 司机人员出车时,要随车填写车辆日报表。

(4) 装货上车前,应由仓储人员与司机共同会点无误后放行。

(5) 卸货后单品逐项点交后,由门店签收。

(6) 若发生错误时,由运输人员全权负责,并于下次送货时补送所需的货品。

3. 紧急配送作业

(1) 如遇连锁店紧急订货时,如属小量订货,由营业部协调临近门店进行调拨; 如无法调拨或需求量大时,由仓储科协调司机进行配送。

(2) 紧急配送酌收加急运费。

4. 车队规划

(1) 货品的配送原则上由公司车辆进行。

(2) 为考虑经营效率,车队可考虑下列组合:

A. 公司车、公司人

优点: 配送品质易掌握; 短期成本低; 能树立企业形象; 可配合公司政策。

缺点: 长期的粗重工作难接受; 长期成本高,风险大; 车辆损耗大。

说明: 有助于公司发展整体物流体系。

B. 签约人、签约车

优点: 风险转嫁; 配送效率高,可接受较高难度的工作; 车辆维修较佳。

缺点: 配送品质较难控制; 易生危机; 管理成本较高。

说明: 专注公司发展,配送委托专业运输人员执行。

C. 公司车、签约人

优点: 可部分转嫁风险; 配送效率高,可接受较高难度的工作; 车辆使用较小心; 不影响企业形象。

缺点: 配送品质较难控制; 易生危机。

说明: 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

D. 签约车、公司人

优点: 机动性高,可适时调整公司的配送能力; 减少车辆的维修保养成本。

缺点: 临时性的车辆不容易取得。

说明: 因季节性或偶发性原因使运量突增。

5. 配送路线规划

(1) 路线由组长每日出货时安排。

(2) 要将路线做成路线网,才能掌握每条路线的安排是否恰当,新增的连锁店加入时,也能安排妥当。

(3) 原则上每条路线所跑的距离应尽量相近,以提高服务效率。

6. 空篮回收

(1) 司机于销货单上记载出货及应回收的空篮数,并将每天进出的篮数依据店别登记于空篮使用统计表。

(2) 回收前次送出的篮数时,若回收篮数不正确,即于回收时说明原因,若是遗失,须由门店赔偿,空篮禁止借用。

7. 库存管理

(1) 每一单品引进后,须由仓储人员设立存货卡。目的在于记录该货品的储位、大小、特性、供应厂商、每批采购量等。

(2) 存量管理标准如下:

A. 安全存量=3天×每日出货量;

B. 最高存量= (9天×每日出货量) +安全存量;

C. 最低存量=请购量= (领先时间×每日出货量) +安全存量;

D. 请购量=最高存量-安全存量。

(3) 货品入库,有效日期以不超过原出厂日期1/2为原则 (例外者,由采购人员检定通知)。

(4) 储存区的货品,在进货时,用有颜色的笔在纸箱上标记,而每个月使用颜色不同的色笔,以利检货人员迅速辨认,并做到先进先出。

(5) 货品进仓即应定位,并于各储位设立看板,将货品的名称或代号标明,以利寻找与归位。

(6) 每日对存货做盘点,未来货品增加时,可分区盘查。

(7) 储区内应限定仓储人员出入,以确保管理,并作好整理整顿,保持清洁及设备、货品定位。

(8) 商品保存检核重点:

A. 温度、湿度控制;

B. 通风良好;

C. 防漏、排水;

D. 防鼠、防虫害;

E. 重的货品尽量放置在低处;

F. 栈板台上货品高度及重量要符合规定;

G. 以胶带固定货品,以保持安稳性。

任务实施

1. 以8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明确学习任务。

2. 在教师带领下调查超市和便利店商品配送产品和设备等情况。

3. 了解和搜集有关便利店的流通渠道。

4. 查看货物入库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5. 对流通渠道做出比较分析。

6. 提出改进流通渠道的建议。

7. 制作PPT展示。

8. 小组评议,教师点评与总结。

检测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